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小孩几岁上小学最好,孩子上小学前要准备什么

妙手生春 2024-05-04 14:30:42

一、孩子几岁上小学最合适

根据往年小学入学政策,规定结合市区实际,生源较少的地段应该招收六周岁儿童入学,保证六周岁三个月儿童全部入学;个别生源较多的地段,经当地区教育局的批准,可以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必须保证六周岁六个月儿童全部入学。现在上小学的年龄必须满6周岁,也就是09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小孩上小学一年级应该到2015年9月才可以上。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最好参照当地政策。

关于小学入学年龄的问题,一直都牵动着家长的神经。教育部松绑小学入学年龄限制,表示说可以接受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但对于这一松绑究竟是利还是弊,社会上的也议论纷纷。

许多教育专家表示,小学的入学年龄其实是根据孩子成长的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而定的。放宽小学入学年龄,对于身体发育良好,智力发育也正常的孩子来说当然是最好不过,但是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都不一样,所以想要大规模地统一放宽入学年龄需要经过大规模的调研才行。

现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尽快争夺接力棒,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也有社会人士认为, 提前入学年龄,等于减轻了工作人口对未成年人口的养育负担,相对地提高了每个工作人口的收入,也等于为老年人口的抚养多做了一份贡献。提前入学年龄,对政府来说,不仅没有增加任何负担,九年义务教育还是九年的经费开支,但会因延长未来工作人口的劳动时间,增加了财富,因而提高了收入。

对于小学入学年龄的限制问题,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是一刀切的问题,比入学年龄迟一两星期或一两个月的孩子就要等到下一年才可以入学,这就像是让着部分孩子被迫复读一样,其实这部分孩子在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上是可以有能力进入小学的。当然,对于一些家长想要揠苗助长,提前两三年将孩子送入小学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即使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可以承受,但是心理发育却没有办法,极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或是沟通上的心理问题。

二、怎么看孩子是否适合上学

第一,要看孩子的聪明程度是否达到了同龄人的水平,如算术、识字、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是否与其所处年龄相当;

第二,要看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注意能力。儿童时期,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年龄小的孩子注意力就不会太集中,上小学后,教师讲课一个知识点一般在10分钟左右,那么也就要求上学的孩子注意力能坚持10分钟左右;第三,要看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小学课堂较幼儿园课堂要正规得多,在小学课堂上孩子不能想玩就玩,想走神就走神,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会影响课堂听课的效率;

第四,要看孩子的身体素质如何。有不少孩子身体素质不高,容易生病,在幼儿园里可以经常请假,而上小学后,经常请假会影响其学习进步。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要进行一些准备,给孩子说说小学的事情,让孩子心里有准备,不要施加压力。帮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在上学之前要给孩子调整好作息。

三、孩子上小学前的五个准备

第一步:心理准备

成长很自豪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在心理方面,家长要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与孩子聊天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生及小学校的事情,告诉孩子上学的种种好处,比如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要多鼓励、赞赏孩子,并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比如,家长可以说:“今天玩具收拾得真干净,真像一名小学生!”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产生羡慕小学生、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入学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一下小学,这样,入学后孩子的陌生感就不会太强烈。

家长要特别注意,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比如:“你再不听话,让小学老师来管你!”这样的话语,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不该有的心理压力。

第二步:体能准备

坐够三刻钟

乐乐开学就要上一年级了,为了适应小学生活,妈妈在暑假前带乐乐旁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但是,妈妈发现,先不说能不能听懂,乐乐根本无法坚持坐够45分钟。20分钟后,乐乐明显累了,想出去走走甚至躺一会。

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学习强度,都会延长、增强。很多孩子上幼儿园时,一生病就不用去了。但如果上了小学还总是生病的话,就要耽误功课了。

因此上小学前,家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减少疾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应该带领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做到能坚持听讲45分钟而不感到疲劳。另外,入学前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第三步:能力准备

集中注意力

小学一年级老师最头疼的事,莫过于新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幼儿阶段的注意力,主要是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指向老师。

针对这一变化,从幼儿园大班起,老师和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如果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座位上坐不住,随时都要走动,他们上小学就会十分困难。

其实,注意力的培养,从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开始了。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静坐做事训练,让孩子学会专注。比如,让孩子静静地玩积木,玩的时候,家长不要以任何形式干扰孩子,直到他自己转移注意力,丢掉积木。很多时候,家长或老师会无意识地打断正在投入玩耍的孩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一长,孩子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了。

第四步:习惯准备

在家吃早餐

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孩子还可以午睡。而上小学就要严格遵守小学的时间安排。因此,家长要提前1年,了解小学的作息安排,并以此时间为标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吃早饭、洗漱等生活习惯。同时,要知道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书桌及铅笔盒等。同时,在饮食习惯上,孩子需要从在幼儿园吃早餐过渡到在家吃早餐,因此家长需要为此付出更多努力。时间要固定,让孩子养成定时早餐的习惯。

第五步:物质准备

文具别太多

物质准备是指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像书包、文具盒、尺子、铅笔、橡皮、彩笔等。家长在准备时,不用过于追求样式和数量,够用就行。如铅笔,可准备3支HB型即可。家长要向孩子介绍各种学习用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特别是橡皮的用法,告诉孩子不能过于依赖橡皮,应该想好了再写。另外,还要让孩子懂得爱惜所有学习用品。同时,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应一切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

四、家长选小学必看的原则

法则一:特色原则

与中学相比,小学的特色相对多样。有的小学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老牌名校;还有一些高校的附属小学,也是不错的选择。有的小学以英语为特色;有的小学以生本教育为特色;还有的小学以体育、音乐、琴类等为特色。家长在选择特色小学时,要结合自己的期望和小孩的兴趣,尽可能让孩子的天分得到尽情舒展。

法则二:快乐原则

小学是一个孩子身心打基础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奠定了孩子的学科基础、学习方法基础、思维方式基础、身体技能基础等。

选择小学很重要,但不能为了这个重要性而使孩子健康受损,或剥夺孩子的快乐。教育专家认为,家长不能用厚望代替孩子自主的权利,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因为竞争而剥夺孩子的健康快乐,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当下的快乐。因此,选择小学,快乐第一。

法则三:氛围原则

小学所需要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学科知识,难度不大,这使得学生成绩的差距不大,大家都是八九十分。学生只要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等生。这一点,小学与初中、高中阶段截然不同。

选择小学,学习氛围更为重要。名校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相对于普通小学更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学校。“与名校相比,一些普通小学尽管没有太好的硬件和声誉度,但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育儿专家认为,“在普通学校里面竞争没有那么大,可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更加的轻松、愉快。这些学校里面也有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不亚于一些名校。”

法则四:亲近原则

许多家长找名校,都希望与学校领导或班主任搭上关系,如果原先就是熟人,或攀上老乡,那幺小孩在上学期间无形中将获得更大的受益,得到更多的帮助。

一位姓余的家长表示,他家住同和,原在附近一所小学就近读书,后来转学进了较远一点的另一所小学。余家长表示,由于跟学校领导和数学老师都认识,交情还好,小孩因此获得很多比赛的机会,上学期间得到很多关照,看管也更严。

法则五:沾光原则

小学是按地段入学,每个地段的人口特征不同,学校的生源结构就不同。有些小学的地段是城中村,那么学生来源多以“城中村的村民”为主。有些小学临近政府机关,那么学生多是公务员子女。还有的小学地处小区楼盘里,是地产商引进外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的“名校办民校”,这类学校由于有名校的资源,也会吸引部分周边楼盘的家长前来报读。

对于一些高收费的贵族学校或国际学校,由于学生家庭非富即贵,一部分家长认为选择这样的小学,一是可以从小建立非凡的同学圈子,二是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沾光”。这也是一种选择小学的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38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