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美新研究发现家暴破坏儿童dna,可导致早衰

妙手生春 2024-05-03 22:01:01

美新研究发现家暴破坏儿童dna,可导致早衰

根据美国杜克大学基因组学与政策研究所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家庭暴力可能对儿童的dna造成破坏并导致早衰。研究指出,遭受两种以上家庭暴力的儿童染色体端粒缩短速度更快,与同龄人相比患心脏病的时间提前7到10年。

此项新研究由基因组学与政策研究所的伊丹・沙勒弗与同事进行。研究中,他们对236名儿童的母亲进行了3次调查,分别在她们的孩子5岁、7岁和10岁时,了解她们的孩子是否遭到体罚、威吓等家庭暴力。在5岁和10岁进行调查时,他们对这些儿童的端粒进行了测量以确定细胞衰老程度。根据刊登在《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遭受两种以上家庭暴力的儿童端粒缩短速度更快,与同龄人相比患心脏病的时间提前7到10年。

端粒的作用相当于鞋带的塑料头,可防止染色体中的dna降解。细胞分裂时,端粒便会缩短,限制了细胞的分裂数量。由于这种影响,端粒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生理年龄。研究显示,压力和端粒加速缩短之间存在联系,缩短的端粒可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包括容易疲劳、糖尿病以及痴呆。此前进行的研究发现包括吸烟、辐射和照料慢性病患者等因素都能够导致端粒变短。

根据此项新研究,家庭暴力与端粒缩短之间存在联系,经历家暴的次数则与端粒缩短程度关系密切。研究显示5到10岁时遭受多种家庭暴力的孩子端粒明显缩短。研究论文合著者、神经科学家阿维沙罗姆・卡斯皮表示:“遭受身体暴力的孩子衰老速度更快,可能在成年后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寿命也可能缩短。”

其他研究发现减压和健身等有益健康的活动能够降低端粒缩短速度。沙勒弗指出改善家庭环境似乎也能起到保护端粒的作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儿科神经学家查尔斯・纳尔逊表示,科学家尚不清楚能否逆转端粒缩短过程。“我很想知道,在让参与研究的这些孩子离开他们的暴力家庭并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之后,他们的端粒缩短过程能否得到逆转。”

即将进行的一项研究可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当年参与沙勒弗研究的孩子已经18岁,沙勒弗的研究小组正计划对其中摆脱家庭暴力的孩子再次进行端粒测量,以确定缩短过程是否减缓或得到逆转。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心理学家艾丽萨・伊珀尔表示这项研究发现表明我们需要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儿童免遭家庭暴力侵害。她说:“根据这项研究,家庭暴力不仅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生理健康,可能在他们身上留下可能永远无法抹去的烙印。”

经历过家暴的孩子,会有什么性格缺陷?

从小经历家暴的孩子性格上会有很多问题,他们自卑又敏感,冷漠无情,甚至有些会有暴力倾向。

在家暴中长大的孩子其实是会被潜移默化的,虽然他们憎恨曾经被家暴的过往,但是由于一直成长于这样的环境当中,他们处理问题往往也会按照这个方式来进行。

1、自卑敏感是常态 经历过家暴的孩子会特别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稍微有哪里没有做好就遭到嫌弃,甚至被人暴力对待。他们的神经时时刻刻都绷得很紧,尤其是看到那种外形比较孔武有力或者是脾气比较暴躁的人,他们会从骨子里产生恐惧。在这种恐惧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的他们谨小慎微到让人心疼的状态。这种感觉就像那些流量的小动物一样,生怕会受到伤害。

2、冷漠无情是对待他人的态度 因为本身一直在遭受暴力虐待,他们已经有些麻木了,所以在看到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没有什么同情之心。他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大家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应该遭受苦难,这就是生命必须的过程。

这类人相对于那些童年幸福的人来说,他们更加冷漠无情,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苦难没有同情心。普通人看到的苦难在他们漠不关心,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连自己的不幸都搞不定,哪里有闲心去关心别人。

3、暴力是处理问题的方式 虽然这些经历过家暴的孩子长大后痛恨自己曾经遭受的一切,但是他们之后却也是最容易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在人生观形成的年龄段他们遇到的都是暴力手段,这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一个暗示,这种办法简单直接,处理问题就是应该用这种方法来。虽然他们知道暴力的危害,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学到过其他的办法。暴力的手段可以让人屈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快捷方便的方法了,这难道不是最佳选择吗?

至于讲道理、摆事实等方法,这些孩子也许听说过,但是从来没见过,当然就更不会用了。

家庭暴力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就是一辈子的阴影,他们一生都会在这种反抗和不由自主的顺从中挣扎。虽然他们讨厌这样的行为,但是却不由自主地遇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这种行为。这种性格上的矛盾就是一种缺陷,而且是很难改变的缺陷。

人为什么会自然衰老

衰老,乃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降低的过程。
衰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下出现的生理性衰老;
另一种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老。
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是,当人们采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健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家暴,家长打孩子犯法吗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365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