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新生儿瞳孔大正常吗,注意新生儿的先天眼科疾病

夕阳红 2024-05-03 12:35:44

新生儿瞳孔大正常吗,注意新生儿的先天眼科疾病

一、新生儿瞳孔变大正常吗

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平滑肌的伸缩,可以使瞳孔的口径缩小或放大,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瞳孔的大小除了随光线的强弱变化外,还与年龄大小、屈光、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宝宝白天和晚上瞳孔有变化是正常的。

幼儿至成年人的瞳孔较大,尤其在青春期时瞳孔最大。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于远视眼患者。情绪紧张、激动时瞳孔会开大,深呼吸、脑力劳动、睡眠时瞳孔就缩小。此外当有某些疾病,或使用了某些药物时,瞳孔也会开大或缩小,如颅内血肿、颅脑外伤、大脑炎、煤气中毒、青光眼等,或使用了肾上腺素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开大;脑桥出血、肿瘤、有机磷中毒、虹膜睫状体炎等,或使用了吗啡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缩小。

通过看了上面的分享之后大家就会知道,其实新生儿瞳孔变大,这个问题要具体的情况来具体的进行讨论,一般来说受到光线刺激等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是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生儿瞳孔的情况,这是属于正常的。但倘若宝宝是因为受到药物等刺激导致了瞳孔变大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了。

二、新生儿的先天眼科疾病

新生儿先天性眼科疾病1:新生儿泪囊炎

不知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发现过,新生儿没有眼泪的。虽然每个宝宝在诞生时都是伴随着哭声,但是即使宝宝哭的再大声也是没有眼泪的,如果爸爸妈妈发现新生儿宝宝眼睛有泪水和眼屎,那么就要注意是不是患上了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先天性眼科疾病2:先天性青光眼

爸爸妈妈要注意宝宝出生后是否有怕光、流泪且比较严重的症状发生,并观察宝宝与同龄的孩子比较,眼球是否偏大、黑眼球颜色不清澈透亮、瞳孔散等情况,还有就是可以让宝宝闭上眼睛,轻轻触碰眼球的地方,看看是否眼球有较硬的感觉,如果以上症状存在,那么就要注意是否宝宝又先天性青光眼的隐患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真正了解你的宝宝,关爱宝宝健康成长 》[立即注册]

新生儿先天性眼科疾病3:先天性白内障

我们对白内障的认知可能都是认为只有年龄偏大的老人才会患上此类疾病。其实白内障的患病病因也是有遗传因素的,如果爸爸妈妈有白内障的遗传家族病史,那么就要尤其注意了。新生儿如果在出生时有轻度的白内障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新生儿体检过程时,要告知医生是否有遗传病史等情况,让医生给宝宝充分检查。如果宝宝有先天性白内障,眼部晶体会慢慢变得完全浑浊,并透过瞳孔能够看到晶体呈乳白色,此时宝宝的视力已经被严重影响,不能跟追逐光线或表情呆滞等情况出现。

三、刚出生的宝宝要进行眼病筛查吗

先天性眼病是儿童盲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新生儿由于孕期或遗传的原因,眼球和眼内组织的发育受到影响,出生后就会出现眼部疾病,但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当发生异常时可能已经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视觉功能发育异常,或形成视力残疾。所以,早期筛查非常必要。

新生儿眼前节病筛查是对严重危害新生儿视觉的先天性、遗传性眼前部疾病进行筛查,是一种安全无创性的检查,在海淀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所有宝宝,在产后一两天内都会进行此项检查,主要检查外眼、角膜、结膜和晶状体,包括光照反应、瞳孔对光反射、眼底红光反射等,可以筛查出先天性白内障、新生儿结膜炎、新生儿泪囊炎和眼前节发育畸形等。

早产儿、眼前节筛查异常的、母亲怀孕时有过宫内感染、代谢性疾病或有遗传性眼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患儿需要进一步进行眼底筛查,我院采用的是国际上公认新生儿眼底病筛查的金标准——新生儿数字化眼底广域成像系统RetcamⅢ系统,检测快捷、客观、对患儿无损伤。

四、婴儿眼病筛查至关重要

眼病筛查的重要性,比起听力筛查和足底采血更甚。目前通过国际上最先进的广域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开展的新生儿眼病筛查,可以发现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视网膜肿瘤、视网膜发育不良、脉络膜缺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影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眼病,从而准确判断新生儿的眼部健康状况,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开始治疗。

带宝宝做眼病筛查时,宝宝会出现哭闹,看起来很不舒服,很多家长甚至怀疑检查对眼睛有伤害。

专家解释到,做这个眼病筛查首先是给宝宝扩瞳,而扩瞳对宝宝的眼睛没有任何伤害,而在检查的过程中由于仪器会接触到眼睛,宝宝会有几分钟的不舒服导致哭闹,但对眼睛是没有任何损伤的。

近几年新生儿眼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眼病筛查很有必要。

婴幼儿时期一些常见的眼睛疾病都有些什么?

引言:婴幼儿时期可以说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期,但是因为婴儿刚出生时,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并且体质比较虚弱,就非常容易患上急性传染病,并且会连累到眼部周围,会让患者发生角膜软化,角膜穿孔,损害视力。所以这时宝爸宝妈们就需要多花些时间,来时刻关注宝宝的眼睛。可以让孩子多关注一些红色的物体,能够很好的促进视网膜黄斑区的发育。一旦发现疾病就要早发现早治疗,所以今天小编想分享的话题就是,婴幼儿时期一些常见的眼睛疾病都有哪些?

一、如何预防宝宝患上眼疾?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宝宝的眼部卫生,防止感染,宝宝要有专门的脸盆跟毛巾。在洗脸的时候也应该对眼部进行清洗,并且宝宝的毛巾在洗完后,要消毒杀菌,并且在太阳下暴晒。不可随意乱用毛巾来擦拭宝宝的眼部,而且对于宝宝的手也要时常保持清洁,当眼睛有分泌物时,应该用消毒棉签来擦拭。不要让刚出生的婴儿看电视,因为电视在打开时会产生一定的X线,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多让宝宝看一些颜色鲜艳的物品或者是玩具,多去户外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视力发育,并且让宝宝玩玩具时,不能放离眼睛太近的地方,这样也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展。

二、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睛疾病都有哪些?

有的宝宝眼球比较大,在医学上通常用牛眼来比喻,这是典型的青光眼特征,一般会双眼患病,并且常常伴有倒睫现象。当宝宝瞳孔内的黄白色反光,就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并且是一种恶性肿瘤,会让患儿出现视力减弱,而且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会继发青光眼。还有一种就是望天眼,在宝宝出生时会发生眼睑不能正常的抬起或者下垂的情况,总会平视物体,只能采取仰卧的姿势,医学上也叫望天眼。还有一种是白蒙眼,宝宝的瞳仁会呈现灰白色,也就是所说的先天性白内障,严重的时候会丧失视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一双好的眼睛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事情,但是有一些早产儿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症状,比如视网膜病变,那么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下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原因

  这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的眼部疾病,医学界认为它可能和早产与保温箱中氧气浓度有关。在1970年以前,一般认为是婴儿在保温箱中呼吸过高浓度的氧气所造成,但是在精细的调整氧气浓度后,发现除了高浓度的氧气之外,似乎与视网膜的成熟度有关,因而早产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早产使得血管于成长过程中受到了阻碍,而保温箱中高浓度的氧气,使得尚未成熟的视网膜上的血管收缩、阻塞,因而产生不正常的血管增生与纤维组织。

  人类眼睛视网膜上靠鼻侧的血管大约是在怀孕八个月时完全形成,但是颞侧的血管却是在出生后才完全长好。因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主要侵犯颞侧视网膜,此种新生血管相当脆弱而且容易出血,当玻璃体出血纤维化时,进而造成牵引性的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因为在早产儿照顾过程中,小儿加护中心一般会请眼科医师定期施行视网膜病变筛检,所以绝大部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即被检查出来。对于达到治疗标准的早产儿,目前有两种治疗方式,分别为视网膜冷冻治疗及视网膜镭射治疗。治疗原则是将冷冻或是镭射治疗施行在病变眼睛,没有血管生长的周边视网膜上。根据统计,视网膜冷冻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严重视力丧失比率达一半以上。视网膜镭射治疗是新近采用的治疗方式,不仅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和视网膜冷冻治疗方式相同。最重要的优点是施行过程中,对后极部的治疗较为方便,眼睛较少伤害,患者痛苦大为减轻。

  因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缘故,现在进展至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例已经很少。如果不幸进展至第四或第五期病变的视网膜剥离,就必须施行玻璃体切除术或是巩膜扣压术,使剥离的视网膜复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第一期病变的特征是产生薄薄的白色线条,将视网膜前方没有血管的部分与后方有血管的部份分隔,使得在分隔线附近的血管,因受到阻碍而呈现过度分支的状态。

  第二期病变是白色线条变宽变高,进而形成粉红色的突起,视网膜上的血管生长进入到突起中,此时没有造成视网膜剥离。

  第三期病变是突起内的新生血管往视网膜外增生以及纤维化,玻璃体逐渐混浊。

  第四期病变是由于视网膜上的新生血管增生及纤维化的牵引视网膜,造成了部分视网膜剥离与结疤组织。

  第五期病变是指病变进展至视网膜完全剥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2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由于新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与接受氧治疗等因素有关。虽然人们对此病已开始有一些认识,但是仍然有家长乃至非专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所以还有很多早产宝宝因为检查的时间太晚,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1、早产、低出生体重

   主要原因: 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有一个灰白色血管不能逾越的分界线,阻止血管正常生长。

  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病情越严重。

   2、氧疗

  (1)氧疗时间越长,吸入氧浓度越高,动脉血氧分压越高,ROP发生率越高,病情越重。用CPAP或机械通气者ROP发生率比头罩吸氧者高。患者一般均有出生后在温箱内过度吸氧史。

  (2)浓度给氧后迅速停止,使组织相对缺氧,从而促进ROP产生,与吸氧时间知短无关。动脉血氧分压的波动对ROP进展起重要作用。

   3、其他

  (1)各种因素所致缺氧、酸中毒(pH<7.25)、贫血、输血、高胆红素血症、高钠血症、低血糖、低体温<35.6摄氏度、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败血症、光照、应用黄嘌呤药物等。

  (2)β受体阻滞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增加脉络膜血管紧张性,促进ROP的发展。

  (3)母体贫血及多胎儿等。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过低可致视网膜血管收缩导致视网膜缺血,最终形成ROP。

  (5)种族:白人发病率高,病情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早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妇产科,新生儿科,激光医学科等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此外,还应建立早产儿眼科普查制度。

  如果虹膜前后粘连已经形成,而且比较广泛,则可考虑抗青光眼手术。

  ROP并非都无休止地从1期进展到5期,多数病变发展到某一阶段即自行消退而不再发展,仅约10%病例发生视网膜全脱离,因此,对1,2期病变只需观察而不用治疗,但如病变发展到阈值期则需立即进行治疗,所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阈值ROP是治疗本病的原则,目前国际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针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亦发展了一些内科治疗。

   1、手术治疗

   (1)冷凝治疗: 对阈值ROP进行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的连续冷凝治疗,可使50%病例免于发展到黄斑部皱襞,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后果,冷凝治疗通常在局麻下进行,亦可在全麻下操作,全麻可能发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发绀等,冷凝的并发症有球结膜水肿,出血,撕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出血等,目前,ROP冷凝治疗的短期疗效已得到肯定,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2)激光光凝治疗: 近年,随着间接检眼镜输出激光装置的问世,光凝治疗早用ROP取得良好效果,与冷凝治疗相比,光凝对1区ROP疗效更好,对2区病变疗效相似,且操作更精确,可减少玻璃体积血,术后球结膜水肿和眼内炎症,目前认为对阈值ROP首选光凝治疗,国外多主张用二极管激光治疗,二极管激光属红光或红外光,穿透性强,不易被屈光间质吸收,并发症少,也有作者尝试用经巩膜的810nm激光代替冷冻方法,并发症明显减少。

   (3)玻璃体切除手术: 巩膜环扎术失败及5期患者,只有做复杂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效果以视网膜脱离呈宽漏斗型最好,约40%视网膜能复位,窄漏斗型最差,仅20%,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得到部分或完全解剖复位,但患儿最终视功能的恢复极其有限,很少能恢复有用视力。

   (4)巩膜环扎术: 如果阈值ROP没有得到控制,发展至4期或尚能看清眼底的5期ROP,采用巩膜环扎术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巩膜环扎术治疗ROP是为了解除视网膜牵引,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及视网膜复位,阻止病变进展至5期,但也有学者认为部分患儿不做手术仍可自愈。

   2、内科治疗

   (1)阈值前ROP的补氧治疗: 由于氧疗可诱导ROP的发生,曾经有一段时期禁止给早产儿吸氧,但这并非根本解决方法,而且还增加早产儿的病死率,随着血管生长因子在ROP形成中作用的确立,发现缺氧可诱导血管生长因子合成,提出补氧治疗以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抑制ROP发生,发展,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2)新生血管抑制剂: 尚在研制与动物试验中。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对早儿严格限制用氧,是唯一的有效预防措施,除非因发绀而有生命危险时,才可以给以40%浓度的氧,时间亦不宜太长。

  此外,维生素已早期大剂量应用也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及早发现,及时施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有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成功报导。另外,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活动期重症病例,必须经常予以散瞳,以免虹膜后粘连。

  总之,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也必须要重视,积极做好防治工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1、活动期分为五个阶段:

   (1)血管改变阶段:为 本病病程早期所见。动静脉均有迂曲扩张。静脉管径有时比正常的管径大于3~4倍。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末梢可见如毛刷状的毛细血管。

   (2)视网膜病变阶段: 病变进一步发展,玻璃体出现混浊,眼底较前朦胧。视网膜新生血管增多,大多位于赤道部附近,也可见于赤道部之前或后极部,该区域视网膜明显隆起,其表面有血管爬行,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视网膜出血。

   (3)早期增生阶段: 上述局限性视网膜隆起处出现增生的血管条索,并向玻璃体内发展治疗,引起眼底周边部(大多数)或后极部(少数)视网膜小范围脱离。

   (4)中度增生阶段: 脱离范围扩大至视网膜一半以上。

   (5)极度增生阶段: 视网膜全脱离。有时还可见到玻璃腔内大量积血。

  本病活动期病程为3~5个月。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要经历以上的5个阶段,约1/3病例在第一阶段,1/4在第二阶段停止进行,其余则分别在第三、四、五阶段停止进行而进入纤维膜形成期。

   2、纤维膜形成期,在活动期不能自行消退的病例,终于瘢痕化而形成纤维膜,因程度不同,由轻至重分为1~5度。

   1度: 视网膜血管细窄,视网膜周边部灰白混浊,杂有小块形状不规则色素斑,附近玻璃体亦有小块混浊,常伴有近视。

   2度: 视网膜周边部有机化团块,视盘及视网膜血管被此牵引而移向一方,对侧视盘边缘有色素弧,视盘褪色。

   3度: 纤维机化膜牵拉视网膜形成一个或数个皱褶。每个皱褶均与视网膜周边部膜样机化团块相连接。皱褶905位于颞侧,105位于鼻侧。位于颞上颞下侧者甚为少见。视网膜血管不沿此皱褶分布,与先天性视网膜皱襞不同。

   4度: 晶体后可见纤维膜或脱离了机化的视网膜一部分,瞳孔领被遮蔽。自未遮住起检眼镜检查可见眼底红光反射。

   5度: 晶体后整个被纤维膜或脱离了的机化的视网膜所覆盖。散瞳检查,在瞳孔周边部可见呈锯齿状伸长的睫状突。前房甚浅,常有虹膜前后粘连。亦可因继发性青光眼或广泛虹膜前粘连而致角膜混浊,眼球较正常者小,内陷。

人的瞳孔可以像猫一样改变大小么

能 正常人瞳孔直径为2~5毫米,如果小于2毫米以下就为小瞳孔,大于5毫米以上即属大瞳孔。正常瞳孔大小与年龄、肤色、眼的屈光状态(远视或近视)、生理状态和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系。如新生儿的瞳孔开大肌发育不好,所以一岁以内的婴儿瞳孔最小;青少年时期瞳孔最大,40岁以上又逐渐缩小。白种人瞳孔略大于有色人种。近视者的瞳孔大于远视。不同的生理状态也能影响瞳孔的大小,如人在惊恐慌或疼痛时,交感神经兴奋,瞳孔就开大;深呼吸或脑力劳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瞳孔就缩小;睡眠时,瞳孔就缩小;当人行将死亡时,瞳孔就散大,即俗话说“瞳仁散了”。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复杂影响下,瞳孔的大小是处在持续不断地变化中。
  瞳孔,实际上是虹膜组织中央的一个孔洞,在虹膜内有两种肌肉,一种叫瞳孔括约肌,管理瞳孔收缩;另一种叫瞳孔扩大肌,可使瞳孔扩大。这两种肌肉张力的变化决定了瞳孔的大小,而肌肉又分别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支配,换句话说,副交感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支配着瞳孔大小的变化。
  强光的剌激可引起视网膜感受器兴奋,其冲动传达到中脑的副交感神经性缩瞳中枢,引起兴奋,然后经传出神经向瞳孔括约肌发出收缩的指令,于是,瞳孔缩小。从接受光的剌激到瞳孔开始缩小这一过程约需0.18秒,这就是潜伏期,再过渡0.76秒,瞳孔收缩就达到最大程度,这就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瞳孔对光反应现象。所以,白天,瞳孔较小,夜晚瞳孔大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常见的瞳孔病理改变有瞳孔开大症和瞳孔缩小症。脑中枢的病变如大脑炎、颅内肿瘤、颅脑外伤、颅内血肿及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等;眼部的病变如开青光眼、眼挫伤等;眼部或全身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或肾上腺素能药物如阿托品、后马托品、新福林、肾上腺素、可卡因等均可使瞳孔开大。脑中枢的病变如脑桥出血或有肿瘤、炎症等;磷中毒如敌敌畏、敌百虫中毒等;眼部的病变如虹膜睫状体炎等;眼部或全身应用药物,如局部用了剌激副交感神经的药物:新斯的明、匹罗卡品、吗啡等,均可使瞳孔缩小。
  因此,瞳孔的大小和它的各种反应如对光反应、调节反应等,无论对眼科、内科、神经科和其它各科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瞳孔的大小和各种反应,考虑疾病的部位、性质、诊断都有很大的帮助。

小孩先天性白内障怎么办?

小孩先天性白内障发现后需要尽快对症治疗。

小儿瞳孔区有白色反射,最常见的即是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4%,多数出生后就存在。对于晶状体混浊比较轻、不影响视力者无须治疗。瞳孔散大之后,视力能够提高者,可继续使用散瞳法治疗一个阶段,直到小孩会查视力。

如果晶状体混浊明显影响视力,应该尽早考虑手术。早期手术非常重要,最适宜的时间是出生的后的2周~3个月。

眼内混浊的晶状体摘去之后,成了无晶状体眼,无晶状体眼是高度远视眼,看什么仍然不清楚,为此需要矫正,矫正方法有眼镜、角膜接触镜和人工晶状体。最好的办法是人工晶状体矫正,人工晶状体在解剖上和光学上取代了原来的晶状体,构成了一个近似正常的屈光系统。

小孩白内障的手术,较成年人要复杂得多,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与老年白内障不一样,千万不要忽视手术后的弱视治疗。由于小孩出生以后就有白内障遮挡,干扰了正常视网膜刺激,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也不能用眼镜矫正,就形成了眼睛的弱视。有的小孩虽然及时做了白内障手术,等到了能够表达视力的年龄,发现视力非常低下,因为白内障手术后,家长既没有给小孩配眼镜矫正远视,也没有治疗弱视,延误了孩子弱视治疗最好的时期。

治疗弱视方法多种,要由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求得到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注意患儿屈光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眼镜度数,每半年验光一次和并请手术医生复查,这一点非常重要。

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段是学龄前,2岁以内为关键期,8岁以前为敏感期,超过12岁后治疗效果非常之差,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手术一周之后,就可以配镜。单眼可以配隐形眼镜;如果是两只眼手术,可以配框架眼镜,也可以选择隐形眼镜。注意,在配戴隐形眼镜的时候,要保持眼睛的卫生,出现眼睛流泪、眼红、怕光等情况,要停止配戴,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白内障摘除之后,当时做了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根据残余的度数,配上合适的眼镜。小孩的眼睛处于发育阶段,一般选择1.5岁以后植入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摘除之后,弱视治疗的难度要比普通弱视大得多,家长一定要认识到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要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35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