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1.颈椎病的一般症状如颈痛、后枕部痛、颈部活动受限等。如波及脊髓或脊神经根,则出现相应的症状。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偏头痛 以颞部为剧,多呈跳痛或刺痛。(2)迷路症状 主要为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等症状。(3)前庭症状 主要表现为眩晕,(4)记忆力减退。(5)视力障碍 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幻视及短暂的失明等。(6)精神症状 以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近事健忘、失眠及多梦现象。(7)发音障碍 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嘶哑及口唇麻木感等,严重者可出现发音困难,甚至影响吞咽。(8)猝倒 即当患者在某一体位头颈转动时,突感头昏、头痛,患者立即抱头,双下肢似失控状发软无力,随即跌(坐)倒在地。3.自主神经症状临床上以胃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症状为多。个别病例可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二、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检查
颈椎病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而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之脊髓型颈椎病略为多见,因其中大多系由于椎节不稳所致,易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或好转,故住院及需手术者较少。本型主要引起头痛症状。1.X线改变平片X线检查(主要是颈椎功能位的检查,判定有无椎体节段不稳)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项韧带钙化、椎体移位。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与插入导管,注入少量造影剂,以数字减影成像技术获得的清晰的椎动脉图像。3.MRI成像技术对判定脊髓状态以及两侧横突孔有无变异、是否对称、内径有无差异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无损伤的椎动脉MR成像技术(MRA),对椎动脉的判定既安全又具有诊断价值。4.其他包括传统的椎动脉造影、CT检查等均可酌情选用。
三、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椎动脉由两侧锁骨下动脉发出,在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经枕骨大孔入颅后,于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至中脑处分成左右两侧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在颅内分出许多分支,其供血区包括脑干内的脑神经,上行与下行传导束,听觉前庭器官,颞叶,枕叶及丘脑等处,供血不足时,便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且因受损部位、程度、侧支循环的情况不同而有差异。病因绝大多数为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其他如低血压、脑动脉炎、颈部大血管扭曲、心脏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状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也可能是发病原因。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某一动脉原有严重狭窄或闭塞,平时靠侧支循环尚可维持该处的血液供应,一旦血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靠侧支循环供血的区域即可发生短暂性缺血。②机械因素:椎动脉因动脉硬化或先天性迂曲,过长而扭曲,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当头颈部过伸,过屈,或向一侧转动时常可出现供血不足。③血管壁病变:最常见者是脑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两种。此外,尚可有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异常、血管损伤等因素。④其他:如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血管痉挛、高凝状态、严重贫血等。总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多因素综合所致,以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最多见。
四、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活血化瘀的食物;2宜吃低盐低脂的食物;3宜吃保护血管的食物。太子参 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很好地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血管壁的沉积物,可预防血管栓塞,从而做好心脑血管意外的二级预防。 一般取10g炖汤效果佳。纯牛奶 含有丰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钙离子等,低脂牛奶特别是有助于老年人的体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骨质疏松等。 每天250-500ml。热饮为佳。蜂蜜 具有保护血管,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还可以润滑肠道,防止便秘,特别有益于老年人。 每日5-10g泡水喝。饮食禁忌:1忌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红烧肉,蛋黄等;2忌吃腌制食品,如腊肉,熏鱼;3忌吃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红烧肉 含有肥肉,高脂肪,高胆固醇,容易形成高脂血症,使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脑血管栓塞。 多食用优质蛋白的食物。腊肉 多由食盐腌制而成,营养价值不高,容易使老年人血压升高,有害于血管。 多食用新鲜瘦肉类。浓茶 浓茶容易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夜间睡眠不佳,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头昏、心慌、胸闷、乏力等。 睡前一杯牛奶。有助眠作用。
疾病描述编辑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颈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脑颞叶基底部和枕叶。
腔隙性脑梗死(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症状体征编辑
1、前庭系统症状 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视觉症状 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
3、大脑症状 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
4、锥体束症状 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3疾病病因编辑
颈椎骨质病变
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
椎动脉粥样硬化
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解剖异常
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
4诊断检查编辑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有时诊断较困难,应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学、听力学、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5治疗方案编辑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动脉粥样硬化可采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恩如阿司匹林肠溶剂),血管扩容剂(右旋糖酐),脑血管扩张剂及白蛋白光量子疗法等。颈椎骨质增生者可行颈椎牵引。
具体治疗措施:
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75~150mg/日,或抵可力得250mg/日。
2、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急性发作期,选用血塞通O.4g 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 静滴 1次/日;
也可选用维脑路通、葛根素、灯盏花素等静滴。
西比灵5mg 1次/日 口服;乐脉颗粒口服治疗等 。
3、改善脑细胞代谢:脑复康 8g 5%葡萄糖250ml 静滴 ,1/日 10次一疗程。
4、眩晕明显可加用—— 培他啶: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眩晕有较好疗效。4-8毫克,1日3次口服 ;眩晕停:能增加椎基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系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25毫克 1日3次。
一般来说,急性期宜选用西药制剂治疗,恢复期防治可加用中药治疗,如葛根素、灯盏花素、乐脉颗粒等,均为中药制剂。
手术治疗
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注意事项
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
2、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
3、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
4、热水胞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
5、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6、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7、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6护理要点编辑
1、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以帮助其减少睡眠的需要。
2、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等观察药物效果。
4、安慰关心病人,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其焦虑心理。
疾病病因1、颈椎骨质病变
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
2、椎动脉粥样硬化
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3、解剖异常
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
治疗方案1、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动脉粥样硬化可采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肠溶剂),血管扩容剂(右旋糖酐),脑血管扩张剂及白蛋白光量子疗法等。颈椎骨质增生者可行颈椎牵引。
2、手术治疗
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特别提示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
2、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
3、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
4、热水胞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
5、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6、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7、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疾病护理要点:
1、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以帮助其减少睡眠的需要。
2、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等观察药物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45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