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种类有很多,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健康饮食的首选之品。但是并非每一种鱼类的营养成分都适合每个人食用。
营养学家表示,鱼类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健康饮食的首选之品。需要指出的是,鱼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并非每一种鱼类的营养成分都适合每个人食用。下面,小编介绍6种国人常食用鱼类的营养价值,分析不宜常吃鱼的人群,为你的健康饮食护航。
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祖国医学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吃鱼的四大法则
第一法则:海鱼与河鱼交叉吃,营养才均衡。
根据调查显示无论是河鱼还是海鱼,营养价值都很高。但是长期单吃一种鱼类会导致营养缺失,因此若是有条件,最好是河鱼和海鱼交叉来吃。
常食用的河鱼有鲫鱼、草鱼、鳝鱼等,要是给儿童烹制,最好是鳝鱼,因为因为它含铁比其他鱼高,而且没有鱼刺,烹调起来美味又方便。;海鱼食用的话,尤以深海鱼为最佳,比如三文鱼、鲑鱼等。深海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以欧米伽—3脂肪酸为主,对维护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症反应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这种脂肪酸在家禽、家畜中含量很少。
还有一个小常识,我们常以为冻海鱼不新鲜,不可给儿童多吃。这里有一个误解,因为远洋捕捞海鱼一定要冰冻鱼,而迅速冷冻起来的海鱼,其实能很好地保留鱼肉中的营养。因此冻海鱼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法则:不能单吃鱼肉,否则健康会失衡。
鱼并非吃得越多越好。因为鱼类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食物,比如大多数鱼肉中的矿物质铁的含量就比不上牛羊肉。所以,应该几种肉搭配起来吃,鱼肉略多一些为佳。
最新的《荷兰健康膳食指南》专门对成年人健康膳食作了量化解读,其中特别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每次100~150克,至少一次为高脂鱼。那么儿童相应地减半即可。
第三法则:鱼肉用蒸最健康。
妈妈们常以孩子吃得多作为衡量的标准,因此在烹调鱼的方面多以煎炸、油炸方式来做孩子们喜欢鱼饼、鱼肉丸之类的。但为了孩子吸收到更多的营养,应该以清蒸为好,因为烹调温度较低,能很好地保证鱼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被破坏。炖汤也很不错,尤其“鱼头炖豆腐”,经过长时间炖煮,鱼头里丰富的胶原蛋白能充分溶解,钙也更易被人体吸收。
不采取煎炸或油炸的方式,也是避免孩子过于肥胖的情况出现。
第四法则:鱼脑和鱼眼可以让儿童多吃点。
鱼脑中富含俗称“脑黄金”的DHA,还有磷脂类物质,有助于大脑发育。还有一种说法,叫“吃眼补眼”,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DHA还能促进孩子的眼视网膜发育。所以建议大家在做鱼的时候,不要把鱼眼烧焦,保持它的完好,尤其是深海鱼眼对补眼更有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多吃鱼,这些疾病是:
1、痛风患者,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3、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4、结核病人,服用异烟肼时如果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天下 美食 千千万,鲜美鱼肉占一半,鱼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鲜有缺席,因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做法也各有千秋。比如这红烧鱼、剁椒蒸鱼头、煎鱼、炸鱼、鲫鱼汤、晒鱼干,每种烹饪做法都能将鱼肉的不同风味体现出来。
鱼肉也不辜负人类的喜爱,自身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经常吃鱼肉,可以带给人体很多好处。
长辈们哄小孩吃饭时总说“多吃鱼肉可以变聪明”,这种说法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之所以说吃鱼会变聪明,是因为 鱼肉中含有Omega-3脂肪酸、DHA、EPA等多种维生素和物质,这些对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视力发育等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这些营养元素对大脑发育起到的促进作用,并不等同于变聪明,换句话来说,婴幼儿的大脑是需要这些营养元素来进行正常的智力发育,摄入的量足够可以让他达到正常的智力发育水平。
但并不是大量的摄入鱼肉就能冲破智力壁垒,从而达到巅峰状态,而且 这些物质的特殊功效对婴幼儿作用较大,对成年人的大脑发育作用甚微。 此外,鱼肉中含有的优质蛋白、牛磺酸、钙铁锌、胆碱等对人体来说益处多多。
脂肪含量含量低,增强免疫力
鱼肉的 脂肪含量大约在1-10%之间 ,而且脂肪 大多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让人体组成较好的细胞膜,让细胞得到充足良好的养分,同时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大脑的发育,较低的脂肪含量也可以减少肥胖的风险。
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鱼肉含有 优质蛋白质,大约在18%左右 ,蛋白质比猪肉高出两倍,加上它是人体所需蛋白质,利用率较高,是人体的免疫细胞构成部分之一,还可以帮助人体增强抗体,使得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变得更加强韧。
鱼肉 还含有丰富的硫胺素、胆碱、烟碱素、铁、锌、维生素A、B、D等 ,其中铁和锌对孩子的免疫系统有支持作用,胆碱可以促进他们的脊髓发育,维生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运行。
鱼肉对人体那么好,有部分人就想天天吃、顿顿吃。其实凡事都有个度,大家也都懂“物极必反”的道理,鱼肉虽然 健康 ,但是在养殖或生长过程中极有可能受到污染。
因为在 河流、湖泊或海里存在一种污染物叫汞,而鱼类一旦进入污染区域,就容易将其转化为甲基汞 。
经过长时间的富集,可以说大部分鱼类身上都存在甲基汞,而且随着体型的增大而累积,人类一旦摄入过多的甲基汞, 会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
日常生活中吃鱼也要掌握一定的频率,建议一周吃2-3次鱼即可, 鱼类可以挑选:如罗非鱼、鲈鱼、鳕鱼、鲫鱼、带鱼等品种较为安全的鱼,此外,石斑鱼、鲷鱼、大比目鱼等更有营养。
吃鱼时对带有较多鱼刺的品种,食用时要细嚼慢咽,避免鱼刺卡喉。烹饪鱼时要注意煮熟, 不推荐吃未经过处理的生鱼片,特别是孕妇和儿童 ,对于生鱼片更需禁止食用。虽说鱼肉鲜美,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鱼肉的营养十分丰富,但也有一些人群不适合吃鱼,比如痛风患者、过敏人群、肝肾脏受损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这四类人群往往有身体的限制或疾病的限制,他们不适合吃鱼的原因有哪些呢?
1.痛风患者
痛风患者对于食物的摄入要控制得十分严格,诸如 鱼、虾、红肉等食物嘌呤含量不低 ,这类人群在痛风发作期间禁止食用鱼类,不过在不发作期间,可以严格按照分量摄入鱼肉。
2.过敏人群
特别是对海鲜过敏的人群,当第一次触发过敏后,如果过敏十分严重,建议不要再尝试食用鱼类,避免引发过敏导致的休克等严重后果。
3.肝肾脏受损患者
鱼类对于这类患者而言,虽然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 蛋白质却会对患者的肝肾脏造成一定的消化负担 ,所以想要进食鱼类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适量食用或尽量不食用。
4.出血性疾病患者
鱼类中 含有二十碳五烯酸 ,也就是我们说的EPA,它的作用是防止胆固醇附着于血管壁,但是 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小板凝结 ,加重患者的出血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
鱼肉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优质蛋白质,但是我们在食用时也需要注意控制好 一周2-3次 的频率,鱼类在挑选时可选择适合自身的种类,禁忌人群食用时得更加注意小心。
相信经过我的科普,以后吃鱼会更有选择性和科学性,对身体也会有更多好处。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鲫鱼做成的菜品有很多种,比如说鲫鱼豆腐汤、红烧鲫鱼、酱焖鲫鱼、萝卜丝鲫鱼汤等,每一种做法都可以让鲫鱼的味道充分体现。鲫鱼这么好吃,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呢?然而鲫鱼好吃有营养,但这4类人千万不要吃!
鲫鱼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鲫鱼含有75.4克水分,17.1克蛋白质,2.7克脂肪,3.8克碳水化合物,130毫克胆固醇,0.68毫克维生素E,290毫克钾,193毫克磷,79毫克钙,41毫克镁,能量为108千卡。由此可见,鲫鱼中很大一部分是水分,其次是蛋白质。
鲫鱼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鲫鱼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赖氨酸;
鱼肉中肌纤维细短,间质蛋白少,而且水分含量较多,因此组织柔软细嫩,较畜、禽肉更易消化。
鲫鱼中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癌等作用。
鲫鱼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仅在3.8%左右,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
鲫鱼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也是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维生素E、维生素B1、烟酸的`含量也很高,但是几乎不含维生素C。
鲫鱼鱼肉中钙、钠、镁、钾含量丰富。吃鲫鱼既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又可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说是营养多多。
这四类人,不宜食用鲫鱼 鲫鱼这么有营养,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的。
痛风病人
痛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高尿酸血症)。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约80%尿酸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20%来源于膳食中富含嘌呤的食物。控制痛风发作除药物外,应注意饮食,也就是控制膳食中嘌呤的摄入。
根据食物中嘌呤含量,由高到底可分为四类,每100克鲫鱼所含嘌呤为137.1毫克,鲫鱼属于第二类食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病人每天的嘌呤摄入量在150毫克之内,是禁止吃鲫鱼的;在痛风缓解期,病人可限量选择吃鲫鱼。
对鱼类过敏的人
有一些人属于过敏体质,吃鱼就会引起过敏,这部分人群最好别吃鲫鱼。
部分患有肝肾疾病患者
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要对尿酸进行控制,尿酸酸化过多和尿酸排泄过多与结石有关联。因此,这种情况下要限制嘌呤摄入,不能过多吃鲫鱼。由于鲫鱼中富含钾,急性肾衰竭的病人也不能食用。在肝脏疾病的急性期,病人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20克之内,而鲫鱼富含蛋白质,因此,这类病人也不适宜吃鲫鱼。
出血性疾病患者
鲫鱼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PA,这种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等作用。而出血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血友病等,主要原因为止血机制异常,表现为不同部位出血,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也不宜吃鲫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31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如何选购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