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实验显示音乐家演奏时心率堪比中长跑运动员(中长跑训练方法)

中医世家 2024-03-15 21:20:42

实验显示音乐家演奏时心率堪比中长跑运动员

钢琴家们常常要奔波于各种音乐会,这使他们身心疲惫。那钢琴家们是否需要像奥林匹克运动员一样接受高水平的身体锻炼?科学家通过研究著名钢琴家陈万荣来寻找答案。

古典音乐家们的生活非常光鲜潇洒,难道不是么?他们只需要整天坐着,演奏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或坐在飞机上做空中飞人,往返于世界各地的音乐会,接受人们的欢呼,而自己也玩得非常尽兴。

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表演科学教授说,如果你把音乐学生和音乐家,与普通人比较,音乐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面临的压力更多。他们不但不会更健康,而且更容易焦虑――这令他们更依赖于“自我修复”(比如酗酒,依赖咖啡因甚至是毒品)去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这样的问题是否是因为音乐人天生的特质决定的,还是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副作用。”

换句话说,音乐家就如同运动员。这要求他们的身体必须像通过奥林匹克水平的强化训练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教授在星期日上午的切尔滕纳姆音乐节上,让钢琴家陈万荣接上各种电线,测量他的心率、呼吸、表皮温度和姿态,以计算他在大型独奏会上所面对的压力。这些测量和计算的工作都只需一个装置来完成,那就是缠绕在陈万荣胸膛上的一条“皮带”,因此切尔滕纳姆的大厅不会看起来像个实验室一样。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将会在当天晚些时候公布。

教授这样做是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陈万荣从音乐会的钢琴家变成被人用于实验的小白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问题是学生们如何面对一个大场面,”教授说。“我们已经让陈万荣在他的工作室里演奏――压力更小的环境,并测量了相关身体状况。”陈万荣所演奏的曲目是巴赫的一个小调曲和变奏曲。“我们看到他的心率加速,但是呼吸放慢,这都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的心跳加快,其呼吸的频率会相应地加大。从陈万荣身上测量到的结果也印证了他在演奏时的感觉。“当我演奏到难度大和速度快的部分时,你可能认为我会变得高度紧张,但是事实上相反。因为我会过于全神贯注地演奏好每一个音符,以致于自己不会感到紧张。然后,当演奏到慢速而伤感的部分,我才会感觉紧张和压力。我一直以为这是本能反应,现在我确定它就是。”

但是否只有在陈万荣的身上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谁能告诉我们音乐家在面对压力时,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教授认为不同的演奏者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你发现有人出现生理上的问题,你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让他们变得更健康。反之,如果发现有人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你可以向他们提供认知疗法。但如果只出现了心率加快的现象,那就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这可能仅仅是人们在兴奋的情况下出现的反应。”

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案例:伟大的演奏家们无法应对演出带来的影响。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因为过于焦虑,时常需要别人把他推上舞台;英国钢琴家、指挥家常常在音乐会前出现身体问题;小提琴家在职业生涯中一直备受焦虑的折磨。即便是那些能应对这些问题的音乐家,在表演之后也常常会以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压力。陈万荣曾就读于萨里的音乐学校。后者曾说,他无法忍受每次小提琴演出后的狂欢。二十年后,在威格摩尔音乐厅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这正是许多音乐家常服用的药物――可能会缓解神经紧张,但是会导致演奏缺乏表现力。

曾经有一位神经紧张的年轻大提琴手,在整个独奏环节中出现每分钟170次的心跳。这个速率是你能在一个参加中长跑比赛的运动员身上测到的结果,但是前者是持续了一个小时。“他能非常容易地变得焦躁起来,“这都有数据支持的。”

音乐家们常常将他们的身体和神经推向极致,但他们当中极少人会照顾好自己――至少不会像真正的奥林匹克运动员一样对待自己。数十年前,陈万荣就已经开始进行常规性的体育锻炼,以保证身体可以承受这份职业的影响,但是很少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会参加教授免费提供的锻炼课程。这种情况在业界也是很普遍:没有音乐家想承认他们有听力、精神以及身体上的问题。“否认问题是很有效的应对手段,”教授希望利用他的研究发现来说服更多的音乐家改变自己。“但否认的态度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带来很多危害。”

中长跑训练方法

  中长跑训练方法【一】   1.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其他体育项目应用(如球类、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游戏等。

  进行一般耐力训练时应注意:

  a.常用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匀速跑;

  b.跑中强调正确技术,结合呼吸节奏进行;

  c.尽可能在野外、山坡、草地上进行;

  d.处理好负荷与休息关系,加强医务监督。

  2.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专项耐力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发展专项耐力的主要手段: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短于或略长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跑;不同距离的变速跑;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越野跑;各种距离跨栏跑、障碍跑比赛。

  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求:

  a. 多采用重复训练法,选择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为主;

  b.若选用变速跑方法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一般在5次左右;

  c.专项耐力课跑的总距离,以专项及其他情况而定,若用重复跑,总距离可达本专项距离或超过数倍;

  d.专项耐力安排,在训练的准备期比重一般,在竞赛期则较大。

  3. 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3.1 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中长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是制约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发展速度的主要手段:

  a.跑的专门练习(如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

  b.30~10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

  c.60~200米重复跑、变速跑、接力跑;

  d.顺风跑、下坡跑、奔引跑及速度性游戏等。

  3.2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加速冲刺。后程减速的高低水平反应速度耐力的发展状况,速度耐力与中长跑成绩呈正相关。常用间歇训练法发展速度耐力。

  发展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

  a.100米*6~8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30秒,每组间歇6~8分钟;

  b.300米*4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10分钟;

  c.400米以上的上坡跑、台阶跑;

  d.600~700米快跑+200~300米慢变速跑,3~4组;

  e.1000~1200米反复跑,3~4次;

  f.长距离的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4.力量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保证

  力量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用力的能力,也可指肌群在对抗某些阻力所能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在中长跑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运动时间较长,会出现心肌、呼吸肌疲劳,收缩力下降、痉挛、酸痛等症状这些疲劳因素与决定力量的耐力因素有直接关系,力量耐力水平高低反映运动员适应比赛战术的能力。

  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手段:

  a.克服自身体重的多级跨跳、跑:30~50米蛙跳、单足交换跳80~120米。400~600米跨步跳、高抬腿上坡跑80~120米、300~400米跨步跑、200~300米后蹬跑;

  b.负中等重量的力量练习:负体重60%重量的半蹲起30~40次*4~5组、壶铃蹲跳起、负重体前屈或左右转体、负重弓步交换跳、负重提踵、持哑铃摆臂、快挺举杠铃等。

  c.利用循环练习也可发展力量耐力;如跳的练习(跨步跳100米+单足跳50米*2+蛙跳40米)*3~4组等。

  训练时要求:力量耐力练习在负荷上,强度不是主要因素,以达到极限重复次数,坚持到在也不能为止,重视小肌肉群训练;每周至少一次,处理好负荷与恢复关系,注意放松;力量耐力训练以动力性为主,注重动作速度。

  5. 技术训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5.1正确合理的技术有利于途中跑放松、省力、节省体能,有利于预防或减少运动创伤。因此要注意中长跑基本技术规范化练习,抓好基本功训练,如短跑的一些专门练习可应用改进技术,强调途中跑要跑得稳,后蹬快速有力,摆动腿前摆积极,频率快,两臂协同配合,整个动作自然放松。

  5.2训练安排要求:

  1.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结合进行,贯穿于每堂训练课中;

  2.抓好跑的技术规范化训练,尤其是基础训练时期,掌握正确技术要领,注意技术关键,重视重点难点技术;

  3.在全年训练中,准备期集中时间进行技术训练,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改进完整技术,其他时间巩固提高技术。

  5.2中长跑运动员晨脉及血红蛋白监测的重要性

  5.2.1 中长跑运动员晨脉监测的重要性

  科学系统及时的生理生化监测是教练员把握运动员有机体恢复程度的刻度尺,而运动后次日晨脉是实践中监测有机体内环境恢复状况简便有利的动态指标,晨脉监测运动负荷的实质及如何正确使用科学系统的监测方法。

  5.2.2 晨脉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由于心血管系统随着长期渐增负荷的刺激,血管管壁弹性增大,管径增粗,运载挤压静脉血回心机能增强,进而使心房、心室壁肌纤维增粗增长,造成机能节省化,反应在心率上为脉搏搏动有力,次数减少。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竞赛中,由于负荷的刺激,心脏为满足机能的能量供应,在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做较长时间、大强度工作,造成心脏保护性抑制,负荷后为缓解补充心血管系统能量消耗,心肌还得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加之疲劳的植物神经系统对疲劳的心肌纤维的兴奋与抑制调节能力降低,最终造成次日晨脉次数的升高。

  5.2.3 负荷对晨脉的作用值

  晨脉数对负荷中的运动量反映相对较小,这与运动量对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刺激深度小有关,而对运动强度的刺激反应显著。

  5.2.4 中长跑运动员血红蛋白监测的意义

  血液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直接关系着中长跑等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机体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缓冲肌肉血液中乳酸的能力。长期科学定时有目的的血红蛋白监测,可为教练员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进而为教练员科学安排大小周期与运动负荷及分析有机体即时营养状况和对整个训练过程的合理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5.2.5 血红蛋白监测的实质

  1. 动负荷、营养状况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值的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如果训练计划科学,负荷安排得当,合理的营养补给及有质量的休息,那么血红蛋白值就会呈良性的上升趋势,并浮动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反之,就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同时随汗液丢失的增多,小肠吸收铁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有机体缺铁性的血红蛋白再生不足,进而导致运动性血红蛋白下降。

  2. 血红蛋白值对有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高而稳定的血红蛋白值可增加有机体载氧能力,加快二氧化碳等废物的排泄速度;可提高血液中缓冲乳酸的能力,加快乳酸的排泄速度;可增强肌肉、内脏等器官的工作效率,加快氧债等能量物质的补偿速度,进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反之就会导致各项生理机能的降低。

  5.2.6 对血红蛋白值的评价

  血红蛋白值是受运动负荷,有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和数量,以及恢复状况和主体健康基础等因素左右的一个波动值。血红蛋白作为构成红细胞的含铁蛋白质,其值不宜过低,但也不能过高。成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低与11.5%克,女子低与10.5%克即被诊断为缺铁性运动性贫血,它为造成食欲不佳、嗜睡、自然恢复能力差、易感疲劳、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血红蛋白值少年男子高于18.0%克,女子高于17.0%克,即会出现血液粘稠、流速减慢、给心血管系统造成负担。

  6. 中长跑运动疲劳的教育学恢复及营养补充

  6.1 中长跑运动疲劳的教育学恢复方法

  6.1.1 负荷结构上的恢复方法

  1.训练次数增减有序,降低负荷密度,适当减少训练次数。

  2.每周安排1~2次专门以恢复为目的的积极性恢复训练课,必要时,增加课时。

  3.注意交换训练内容。

  4.注意搭配训练内容。可以先安排恢复训练内容,后安排能力设计训练内容,最后再安排恢复训练内容;也可以先安排能力设计训练内容,后安排恢复训练内容。

  5.在每次练习后要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如:慢跑、慢走、伸展性练习。

  6.注意训练负荷出现的顺序,如先跑长段落,后跑短段落。

  7.负荷量大、中、小也要有节奏的交替安排。必要时,可减少大负荷出现的次数,适当增加中、小负荷量的次数。

  8.负荷强度大、中、小也要有节奏的交替安排。必要时,可减少大负荷强度出现的次数 ,适当增加中、小负荷强度出现的次数。

  9.降低刺激密度,增加次间歇时间或组间歇时间。

  10.降低负荷密度,适当增加同一种性质负荷训练课的课间歇时间。

  11.注意积极性休息与消极性休息相结合。在消极性休息中,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

  12.注意调整由于地域、时差带来的生物节奏改变。

  6.1.2 训练课上的恢复方法

  1.力量训练后,对承受负荷的肌群做一些伸展练习。例如:直腿坐拉、分腿坐拉、跨栏步压腿、体前屈、俯卧屈膝、跪撑后倒、背腿挺身等。

  2.速度练习或耐力练习后,做一些慢跑和徒手体操等。

  3.训练课结束时,采用较低强度的慢跑,至少慢跑7~8公里或者30分钟。并可结合整理活动安排一些基本体操、游戏、游泳等。

  4.如果训练课安排在4~6点钟,应先慢跑一段距离,有助于消除体内残留的代谢物质,促进肌糖原的恢复,同时为后面的快跑预热了身体,做好了准备活动。

  6.2 中长跑训练的营养补充

  6.2.1 水

  因为氧的需求增高以及大量汗的损耗,在训练过程中,水的需求就增加了。训练中,液体的损耗非常大,每小时大概超过2升,这些直接影响运动能力的下降。所以,要正确指导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每10~15分钟补充120~180毫升水。

  6.2.2 蛋白质

  运动中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问题是各有关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往主要强调运动员饮食的食物方向。蛋白质为训练提供的能量范围估计为5%~15%。训练中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增长量只能如此。研究认为,但对某些必须氨基酸的需要应该提高,尤其是肌肉中广泛降低的白氨酸。

  6.2.3 铁质

  专家提出,铁的补充显然能提高运动能力,同时,通过?血液吸收结合?的完成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是基本因素,因为血液的流决定一般血红蛋白的水平的恢复和贮存血液的溶解控制。

  6.2.4 糖

  研究表明,肌肉中糖元贮量少时,就会出现精疲力竭现象。运动员对糖类的补充集中在每天进行大强度训练的日常饮食中。每天运动员糖元贮备量消耗是糖类能量的40%,如果紧接着补充70%的高糖食物时,在第二天训练之前一段时间里,糖元水平将恢复到可调节水平。所以,应该正确地指导运动员在耐力大强度训练时吃高糖食物。

  中长跑训练方法【二】   进行合理的耐力训练

  在对运动员进行中长跑训练中,耐力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田径场地进行耐力训练

  在中学田径运动会中任何一个中长跑比赛都是在田径场上完成的。在场地训练时以本校的实际田径场地为主。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弯道跑的训练。因为中长跑有一半以上的距离是在弯道是跑的。根据弯道跑时要有一定的向心力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双手的摆臂。在田径场地上训练时应该在正确的跑步技术上对运动员进行定时和定距离的训练为主。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要注意晨练和晚练的合理搭配。晨练在空腹的情况下以一组定时(一般为4?6分钟)和一组定距离(1200米?1800米)为主。在晚练以一组定时和二组定距离训练为主。作为教练员应注意的是对每一个运动员的每一次成绩进行登记和及时有效地对运动员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对每个运动员的时间和距离进行及时的调理。

  2.公路跑耐力训练

  公路跑训练要选择一条地面相对平整、车辆较少的公路。一般以5?8公理为主。要注意的是一直要求匀速跑。公路跑是训练运动员呼吸方法的重要方式。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为主在跑至3公理左右时应找一个相对合理的场地给运动员进行3?5分钟的关节、韧带活动。这几分钟是运动员调节呼吸和身体状态的关键时间,教练员不应勿视。在运动员呼吸相对平稳后应该立刻进行返回的公路跑。要特别注意不能给运动员太多的休息时间。这是避免?极点?过早出现的重要方法。在返回田径场地后,呼吸相对平稳后一般为5分钟左右要对运动员进行一次800米或1500米的测试。以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的70%上下为宜。

  有效的终点跑训练

  终点跑是中长跑跑程结束前的最后一段距离的冲刺跑。它是运动员处在十分疲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练水平。从而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阶段。对于中学生来讲一般以最后的150?200米为主。

  1.要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200米左右的全速全程跑训练。以短跑运动员的陪同跑为主。要注意速度的合理搭配,以短跑运动的速度来刺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以每天2?3组为宜。

  2.最后150米的陪同跑训练。在中长跑运动员的场地训练中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中长跑运动员跑至最后的150米左右时,体能消耗较大,这时教练员或教练员指定其他运动员应该陪中长跑运动员并肩并排跑直到终点。在并肩并排跑时要不断提醒运动员注意呼吸和节奏以及摆臂。这样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3.80?100米的上坡全速跑训练。上坡全速跑是中长跑运动员终点跑训练的关键。教练员要给运动员选择一个坡度在15度以上,距离为80米以上的地面平整的上坡。进行一周一次以上的上坡冲刺跑训练。一般应分为二个阶级。每一个阶级冲刺5?6组。在冲刺时要特别强调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前移。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运动员的后程速度。在相对激烈的田径运动会上取的最佳的成绩。

中长跑是多少米

摘要:中长跑运动是一项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一般把800米—10000米统称中长跑项目。需要人体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速度跑步。中长跑的动作要注意向前运动的效果,身体重心不要下降过大,两腿、两臂动作自然放松省力,两腿落地要柔和并有弹性。中长跑采用的训练方法有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快慢交替训练法。下面,来看介绍!中长跑是多少米
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简称。属800米以上距离的田径运动项目。现为奥运会项目的中距离跑项目有男、女800米和1500米;长距离跑项目有男、女5000米和10000米(女子3000米为非奥运项目),另外还有男女马拉松及3000米障碍赛。
中长跑训练方法
1、持续跑训练法
一般持续1-3小时,跑时心率以130-150次/分为标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必要的耐力,还可以作为大强度训练和紧张比赛后恢复手段。
2、变速训练法
准备活动10-15分钟轻松慢跑。接着进行20-30分钟左右自由放松的较快速度跑,途中还可以根据训练场地的实际地形进行50-100米不等距离的上坡加速跑或下坡冲刺跑8-10次,并可随意穿插跳跃练习。然后做5分钟左右慢跑调整,再进行30秒-1分钟的快速冲刺,最后以慢跑结束训练。
3、间歇训练法
在进行正式间歇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心率达到每分钟120次左右。进行100米、150米或200米间歇跑训练时,练习中的心率应达到每分钟170-180次,但进行较长段落如1000米间歇时,快速跑结束时心率每分钟可达185次左右。进行步行或者放松跑调整时,要使每分钟心率下降至120-140次以后再进行快跑,这期间的间歇时间不要超过60-120秒。
中长跑跑步技巧
中长跑讲究在跑的过程中要匀速。一般情况下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但也不排除最后要冲一下。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在比赛起跑时,都要猛冲一下,不要慌,冲几十米就会慢下来。然后,保持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随跑,就是跟上一个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个单步,一直保持吸气,再跑三个单步,一直呼气。如果气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张的太大,否则,进冷气会肚子痛。如果是400米标准场地,就是两圈半,在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
中长跑呼吸方式
1、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由于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因此肚子会膨胀,而非胸部膨胀。因此,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注意呼气吸气都要做到尽量多的呼出和吸入最大的量。
2、加速时呼吸法
应该先鼻吸口呼,口呼的方法是:口微开,轻咬牙,舌尖卷起,微微舔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间挤出去。需要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有适当深度;吸气也要缓慢匀和。
3、口鼻呼吸法
口鼻并用,要紧的是不能张大口呼吸,而是应该鼻吸口呼,只用口来呼气。口呼的方法是:口微开,轻咬牙,舌尖卷起,微微舔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坐出去。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有适当深度;吸气要缓慢匀和。呼吸还应和步法密切配合,更好地满足身体对氧的需要,跑起来才会感到轻快自然。配合方法,应该是两步一呼,再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再三步一吸。中途加速跑或比赛作终点冲刺时,呼吸的深度和节奏,可随着步伐的加快而相应地加深、加快。

为什么运动员的心率较慢。。

因为多年的训练过程中,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的结果,这种现象对于运动员的运动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由于窦性心动徐缓,心脏的舒张期延长,所以心肌可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劳,而且心脏有更多的血液充盈,同时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锻炼,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心肌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新生,供血量增加,结果心肌纤维变粗,心肌粗壮有力,心脏收缩力提高了,心容量也加大了。

一般人的心容量为765~785毫升,而运动员可达到1015~1027毫升,所以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比一般人大,由70毫升增至100毫升以上,但两者的每分输出量则相等,就是说运动员心脏的输血效率提高了。一般人心脏每分钟需跳动75次(平均值)才能将5250毫升的血液送往全身,而运动员只需跳40次左右就能将同样的血量送往全身。

扩展资料: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为50次/分钟左右)。

心率变化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一般不超过16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或见于感染、发热、休克、贫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病理状态下,或见于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物后。

成人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钟(一般在45次/分钟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人和运动员;或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钟,应考虑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如果脉搏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应考虑心房纤颤。如果心率超过160次/分钟,或低于40次/分钟,大多见于心脏病患者,如常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感,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21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