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频繁猝死,仅仅是生活中遇到大喜大悲之事,或遭遇恶劣天气,没有严重的病理基础也不足以危及生命,也就不会出现猝死,因此需要注意猝死的原因,加以预防!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绍兴某幼儿园家长会上,一位年轻爸爸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据了解,这位家长大约33岁,是在绍兴中广有线的技术员,工作压力大,再加上连续几天发烧过度劳累没有休息好,猝死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导致。
猝死大致有以下几种:
1、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最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的障碍,使脑血供突然停止而丧失意识,最后导致生物学死亡。这种猝死最为多见,多发生于起病后1小时以内,有的甚至仅数分钟,主要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冠心病最为多见。有些人可以无心绞痛及其他心脏症状,冠心病隐匿存在,猝死为最早表现。
2、中风性猝死
一般中风引起的猝死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可达数小时至1天。多见于止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枢部位的出血性中风。也可见于范国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风。有冠心病心房颤动,伴有左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多发性脑梗塞,便发生猝死。原有中风病史、脑软化者,再度中风也易发生猝死。
3、肺源性猝死
肺源性猝死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可因为夜间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猝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如过量使用止喘气雾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出现窒息缺氧,导致猝死。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因体弱无法用力咳嗽排痰,可致痰栓阻塞气道,在继发肺部感染时更为加重,从而导致肺源性猝死。
4、噎食性猝死
噎食性猝死是指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饮酒后反应更为迟钝,所以在进食、饮酒时常会发生“噎食”。大块食物团块可阻塞气管,引起窒息死亡。这种死亡常突然发生,病人无法言语,常用手指着喉部,随之脸面发紫,两眼上翻,猝然倾倒。
造成猝死有什么原因
抽烟喝酒也是诱发猝死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喝酒,在酒局饭局中总是有人劝酒或者不顾身体地豪饮,酒精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血管的问题,长期饮酒还会导致心脏衰竭。所以为了你的个人健康,酒适可而止,一定要有节制。
肥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部分人到中年就会发胖,肥胖人群几乎占全了所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概率比正常人高的多。所以赶快减减肥吧,饭后散散步,周末去爬山骑单车什么的,不要再宅在家里吃零食了!
打呼噜。打呼噜也就是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证的一个表现,如果在睡眠中呼吸暂停时间过长,例如说超过2分钟,就很可能会在睡眠中因缺氧而猝死。打鼾的原因各种各样,如果是肥胖引起的,请加强锻炼,如果是由于空气原因的,要定时清理房间,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心肺复苏三步曲你懂吗?
第一步:叩击心前区: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第二步: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第三步:口对口人工呼吸:术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作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怎样预防猝死的产生
室内外温差别太大,注意不要忽冷忽热。民众体检专家提醒说,炎炎夏日绝对不能贪凉,室内温度一定要合适,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吃冰冻食品,要避免血管突然收缩导致心源性猝死。
选择清淡饮食。一方面可保持合理体重,因为体重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相关因素;另一方面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以保持大便通畅,因为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便秘也是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
戒烟限酒。大量饮酒和大量抽烟都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戒烟限酒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持续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对于毫无症状的猝死者来说,往往伴随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该尽量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聚会、出游等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
猝死和我们老年人的情绪波动有很大关系,所以要预防猝死,就应该注意控制我们的情绪。然而,现实情况是,当引起情绪波动的外界刺激发生时,我们常常会忍不住出现情绪波动。
为此,我们老年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冷静面对刺激
遇到外界刺激时,我们应该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
比如,当我们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我们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
但如果此时我们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2)暗示转移注意法
现实生活中,能够使自己情绪波动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每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
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
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
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3)寻求解决方法
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第二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第三步,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第四步,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第五步,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
(4)适当宣泄情绪
保持稳定的情绪并不是让我们感情冷漠,对什么事都没有情绪反应,而是不做无克制的发作。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遇到伤心的事当然会哭,遇到快乐的事当然会高兴,但要适当表现,而不能过分、过久。
例如,亲人亡故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强忍不哭反而有害于身体的健康,泪水可以带走体内的有害物质,也可缓解悲伤和紧张。但如果痛哭不止,并持续不断就属于不正常了。
遇到烦恼,找个知心朋友倾吐一下,把想说的说出来,就可以使心情平静下来。当我们心里积满了怨气想向别人发泄时,我们可以找一些个代替物来进行发泄,比如到公园里大叫几声,打几下很粗的大树等。
(5)丰富日常生活
平时培养一些对音乐、书画的兴趣,这对锻炼我们的耐心,集中思绪,稳定情绪,陶冶情操都是大有益处的。
尽量多安排一些运动。平日里,不妨走出家门,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比如,我们可以爬山,面对空旷的山野狂吼几声;我们还可以到一浅海滩游游泳,冲去满身的疲惫。这些都利于我们甩掉心头的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相比其他反应,胸痛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附近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警惕。
2.呼吸困难
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往往也是很危险的,如急性左心衰、重症哮喘、气胸等都能导致呼吸困难,可迅速危及生命。
3.胸闷、心慌
如果患者长期感到频繁地心慌或胸闷,总能感觉心脏像敲鼓一样跳得很快,就有可能是房颤,一旦房颤进展成室颤,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猝死。也有的人在活动后,还会突然加重胸闷症状,这可能代表心血管斑块不稳定,一旦破裂,就容易引发心梗。
4.潜在病因
除此之外,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长期有冠心病、高血压或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这类人群在发病时,很可能会引发血压急剧升高,进而冲击心脏,诱发猝死。
疲劳,是身体在提醒你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如果人们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因此当我们的身体出现疲劳时,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2.定期体检,监测健康
年轻人平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也快,容易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因此要做好与心脏相关的监测工作,如血压、心率等。中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3.适度锻炼,调整身心
事实证明,过度劳累不仅让身体疲惫不堪,更会增加猝死风险。因此,当你感觉自己的身体比较疲劳时,就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腾出一点时间来喘喘气。此外,还可以做一些“解乏”运动,放松身心。
4.戒烟戒酒,均衡饮食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吸烟饮酒会直接损伤人体的血管内皮,提高冠心病的发生率;高油高脂饮食易导致肥胖、影响心血管的健康,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往往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也是心血管疾患的高发人群。
猝死指由于心脏血管、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药物、酗酒,出血过敏及中毒等导致的突发性的自然死亡,其中以心脏性猝死为主。要预防心脏性猝死,就需要从治疗基础疾病和减少猝死诱因两方面着手。
首先,保持身体健康,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具有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发生猝死的概率比普通人更大。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等不良生活习惯,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疾病的产生。对于已经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去除病因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其次,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大多数心脏性猝死者在事发前都会有“先兆”,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数周乃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心跳不规律、头晕、胸闷、极度疲乏感或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发生这些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猝死的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最后,主动预防。心脏超声EF值(心脏每次跳动泵出血液的百分比)为40%或以下的人群,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明显增高,需要随时注意预防猝死情况的发生。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猝死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疗效比抗心律失常药物更佳。植入了ICD就如同随身携带了一个“急救室”,24小时全天候监测和保护心脏,预防猝死的发生。有数据统计,ICD可以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风险减少80%,同时还有利于对患者心律失常进行评估和处理,因此心功能较差的患者能从中获益更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09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怎样唤起自己爱的漂亮的女人欲望
下一篇: 想要睡好觉多吃这7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