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凌晨四点,曹颖在微博上发文感慨刚刚经历了劫后余生。原来因咖啡因中毒导致她在高速路上心悸气短,险些撞车,最后坚持下了高速,被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
喝咖啡为什么会中毒
咖啡因与氨茶碱,同为黄嘌呤的衍化物。咖啡因中毒,多由误服或治疗用量过大引起。少数因摄入含大量咖啡因的饮料所致;偶有婴幼儿对咖啡因敏感性高,因体内进入微量而发生急性中毒症状。氨茶碱的有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不大,其中毒可由内服、直肠用药肌注等药量过大、用药间隔时间过短、静脉注射较大剂量或速度过快等引起,少数由对本药的敏感性过高所致。
咖啡中毒的症状是什么
其症状是烦躁、紧张、刺激感、失眠、面红、多尿和消化道不适。有些人在每日服用250毫克以下时就会有这些症状。每天多于1克可以导致痉挛、思想和语言突然转换、心跳不稳、心动过速和精神运动性激越。咖啡因中毒的症状有点类似恐慌症和全面化焦虑症。192毫克/体重千克,或对普通成年人来说,72杯咖啡可能可以导致半数人死亡。
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指咖啡因与骨质流失及骨质疏松症有相关性。在一项与可乐有关而不包括其他碳酸饮料的研究当中发现咖啡因并不是导致骨质流失的原因,相反当中磷酸的分量与年长女性出现骨质疏松有较直接的关系。
咖啡因中毒的治疗方法:
1、一般处理
2、对症支持治疗
①控制惊厥发作:首选地西泮10~20mg直接注射。②及时处理心律失常。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④并发消化道了血者,给予立止血、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奥美拉唑)等治疗。
3、血液净化疗法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能加速本品清除,可选用于重症患者。
哪几类人应尽量避免咖啡因?
1、孕妇
孕妇大量摄入咖啡因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等症状。而且咖啡因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虽有专家认为,孕妇每天喝一两杯咖啡不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影响,但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建议孕妇最好禁用含咖啡因的食物。
2、胃溃疡患者
胃溃疡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而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由于咖啡因会进一步刺激胃酸分泌,所以患有胃溃疡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咖啡因,以免胃酸分泌过多,进一步加重病情。
3、月经期女性
对部分女性而言,经期食用刺激性食物会加剧痛经现象,咖啡因也属于刺激物之一。为了以防万一,“特殊时期”还是尽量避免,莫为追求一时口感而给身体带来伤害。
4、饮水量少者
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摄入过量容易造成体内缺水。原则上说,摄入咖啡因的人群应相应多饮水,以保证正常的体液浓度,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饮水量少者还是尽量避免咖啡因的摄入比较好。
1、孕妇
孕妇对于咖啡因的代谢较慢,而咖啡因停留在孕妇体内时间较长的话,可能会导致婴儿畸形或者是流产。
2、癌症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过量饮用咖啡可能存在致癌风险,而且长期大量饮用咖啡会增加体内胆固醇含量,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癌症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不要喝咖啡。
3、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咖啡中含有的单宁酸会刺激胃酸分泌,会对胃壁造成很大刺激,过量饮用咖啡可能导致胃病等恶化,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咖啡。
4、肝病患者
肝病患者或者肝功能不全者代谢咖啡因时间较长,因此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在傍晚时分饮用咖啡,避免影响睡眠质量,且最好不要超过1杯。
5、缺乏维生素B1人群
维生素B1能够保持人体神经的平衡和稳定,但咖啡对维生素B1具有破坏作用,会让人产生精神不振和疲乏无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喝咖啡喝醉了”。
6、绝经后的妇女
妇女在绝经后,每天所需钙量是绝经前的10倍,而咖啡会导致钙质流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已发生骨折,因此绝经后的妇女也是不适合喝咖啡的七种人之一。
7、儿童
儿童肝、肾等器官发育不完全,解毒能力较差,因此咖啡因代谢的半衰期在儿童体内可能会延长,所以建议12岁以下儿童不要喝咖啡。
1、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长期或大量饮用咖啡,可引起心血管疾病。
2、老年妇女:咖啡会减少钙质、引起骨质疏松。妇女绝经后,每天需要加十倍的钙量。
3、胃病患者:喝咖啡过量可引起胃病恶化。
4、孕妇:饮过量咖啡,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
5、维生素B1缺乏者:生素B1可保持神经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而咖啡对其有破坏作用。
6、癌症患者:饮用过量的咖啡对正常人有致癌的危险。
1.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喝咖啡可以引起血压增高、血糖增高、诱发心绞痛。
2.经常失眠的人,喝咖啡有可能睡不着觉。
3.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喝咖啡可以刺激胃黏膜,加重黏膜损伤,从而使胃炎、溃疡等症状加重。
4.老年人以及绝经期妇女,咖啡会增加钙的流失,引起骨质疏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08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教你五方法正确清理耳朵
下一篇: 看看《外科风云》里的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