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引发心悸出现的中医因素

祝由网 2024-03-15 01:53:47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经常性的出现心悸的情况之后,都会通过自己过买药物,来对这种症状进行缓解,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会导致患者出现滥用药物的现象,患者要想缓解病情的话,还是要对症治疗,所以要了解自己的患病原因。

(1)体质虚弱:素体不强,久病或劳欲过度,或各种失血,造成气血阴阳的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久病体虚:热病伤阴,或房室过度,均可导致肾阴亏损,心火妄动,扰乱心神,形成心悸。

(3)饮食劳逸不当: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久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引起心悸。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均可生痰蕴热化火,或伤脾而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

(4)七情刺激:平素心虚胆怯之人,如骤遇惊恐,或情怀不适,悲哀过极,忧思不解等致七情扰动,忤犯心神,不能自主而心悸,所谓“思虑烦多则损心”。

或长期忧思惊恐,精神情绪过度紧张,心气虚怯,阴血暗耗,不能养心;或心气郁结,生痰动火,痰火扰心,心神失宁而为心悸。

或大怒伤肝,大恐伤肾,怒则气逆,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亦可动撼心神而发惊悸。若郁热内蕴,复加恚怒,变生肝火,肝火扰心;或痰火扰动心神,心神失宁,也易导致心悸。

(5)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邪阻心脉,阻塞经隧,心血营行受阻;或风寒、湿、热等外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或心阴,亦可引起心悸怔忡之证。

温病、疫证日久,邪毒灼伤营阴,心肾失养,或邪毒传心扰神,亦可引起悸忡之症。如春温、风温、暑湿、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

(6)药物过量:药物过量,可以损害心气,甚则损伤心体,引起心悸。

对于长期患有心悸的患者来说,不仅要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来保证自己的病情稳定,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避免这种疾病的反复发作,还要注意做好护理措施,除了要注意适当的进行休息,也要做好饮食调节,学习健康教育,这样才能避免病情反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180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