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心悸的诊断方法

祝由网 2024-03-15 01:43:46

心悸的诊断方法

1、病 史

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如应仔细询问患者心悸的发生是否与体力活动、精神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有关。

若心悸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产生,则病变多为器质性的,应进一步询问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若心悸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或在应用阿托品等药物之后,则为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2、体格检查

询问完病史之后,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如怀疑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应重点检查心脏有无病理性体征,即有无心脏杂音、心脏增大以及心律改变等,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大、水冲脉等心脏以外的心脏病体征。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也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

3、实验室检查

若怀疑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可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测定血清T3、T4、甲状腺吸碘率、血糖、血。尿儿茶酚胺等。怀疑贫血时可查血常规,必要时可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涂片,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4、器械检查

器械检查中最重要的是心电图检查,且方便、快捷,患者无痛苦。心电图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有无心律失常,还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的性质。若静息时心电图未发现异常,可嘱患者适当运动,或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怀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还可进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有一部分人可能突然会出现焦虑感,而且偶尔会初选心跳加快或者是心神不宁的感觉,其实这都是心悸的表现,很多人不知道心悸到底是怎样的疾病,不严重的可能只是对日常生活造成小的影响,严重的话可能危及生命,那心悸的原因有哪些?是什么引起心悸?
1、心悸是什么病
心悸是属于中医上一种病症,指的是病人感觉心神不宁,中医症状描述为情志内伤,外邪侵袭;中医症状中的心悸在西医上描述为心律失常,如心跳过快或过慢。引起心悸的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引起心悸的常见原因之一。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心动过缓等均可导致心悸。心电图检查对此类心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3、心脏收缩力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这种类型的心悸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4、生理、药物作用
生理原因或药物影响可以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如正常人剧烈运动或精神激动时,或由于饮酒,以及应用麻黄素、咖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而引起的心悸,都属于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的心悸。
5、心脏器质性病变
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等,此类心悸可以通过询问病史,作心电图、心音图、X光检查和心脏停针检查出来。
6、心脏以外疾病
如甲亢、贫血、发热或感染、血压偏低等均可导致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而引起心悸,这些疾病可通过测定基础代谢率、血常规检查、测量血压而作出诊断。
7、心脏神经官能症
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精神上稍受刺激或稍用力即能引起心跳加快而感到心内悸动不安。此种心悸以女性或神经衰弱病人最为多见,除心悸外,常有头痛、头晕、失眠、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
8、心悸病因的初步判断
根据心悸的伴随症状可以对引起心悸的原因作一个初步判断。如心悸伴有胸痛这,应考虑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伴呼吸困难,常见于心肌梗塞、心里衰竭、重症贫血、心包炎和心肌炎等;伴晕厥、抽搐症状者,可见于房室传到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引起的脑缺血综合征。
9、调整的方法
1、饮食调理
龙眼红枣汤,这个汤非常容易做,龙眼和红枣都去核,让后放到锅里煲汤半个小时就可以,可以缓解心悸心慌等症状,建议可以每个星期两次,特别是女性患者,并伴有失眠、贫血症状的患者更是建议,同时,建议饮食不要少进食高脂肪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咸菜或者腌制品,清淡为主戒烟戒酒,不要喝浓茶、咖啡等,可以加重心悸的症状。
2、运动调理
建议做有氧运动,不要做剧烈运动,例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都是非常建议的,可以每天早晨起床以后练习半个小时,晚上也可以再吃过晚饭一个小时以后练习一个小时,长期坚持既可以改善心悸心慌的症状,还能延年益寿,有利健康。
3、情绪上的调理
平时要保持心情放松,少生气。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是改善心悸心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理方向,建议女性患者可以做瑜伽,既可以保健,又能修身养性,建议平时多参加朋友聚会,多与家人交流沟通,这样都是可以帮助疾病的恢复。
4、休息上的调理
建议每天要保证睡眠充足,晚上要在十点钟上床睡觉,养成良好的作息,针对失眠的患者建议可以睡前喝一杯牛奶,或者是泡一个热水脚,可以帮助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睡眠,睡前可以听一听轻音乐,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179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