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眼红枣粥
取糯米、龙眼肉各50克,红枣10枚,加水共煨粥。日服2次,连服10天。适用于心神不交型患者。
2、拌猪脑
将猪脑100克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净,沥水后加适量黄酒、葱、姜,入屉用旺火蒸20分钟取出,凉后加入芝麻油10克,酱油、蒜泥各适量,拌匀即成。适用于心悸、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注意事项:心悸患者常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心悸病因较多。轻者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心悸吃什么好?心悸常表现为心脏无缘无故出现加速,心慌失神。心悸不仅影响人的生活精神状态,甚至可能会诱发心脏疾病。那么,心悸吃什么好呢?我建议吃以下介绍的食疗及食物,试试吧。
一、心悸是怎么回事?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二、心悸吃什么好? 食疗:
1、红枣葱
红枣20枚,葱白适量。将红枣用水洗净,放入水中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葱白,再煎10分钟。每日1剂,分2~3次服。
2、酸枣仁汤
酸枣仁15克、甘草6克、知母6克、茯苓12克、川芎6克。水煎服。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等证。
3、黄连汤
黄连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水煎服。有清上温下,调和寒热,升降阴阳之功。
4、草芪龙苓粥
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5、桂圆红枣猪心米汤
猪心1个,桂圆肉、党参各35克,远志肉1 2克,大麦米30克,去核红枣5枚,精盐适量。猪心割开切去油脂,洗净血水,桂圆肉、党参、远志肉。红枣、大麦米洗净。将所有原料放入清水锅内,用中火煮2小时。加精盐调味即可。可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三、心悸吃什么好?食物:
1、桂圆
可用桂圆肉泡茶喝,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酸枣仁
宜用酸枣仁6~10克,芡实12克,龙眼肉6克,煮汤后睡前服食。酸枣仁可以宁心安神配合龙眼肉和芡实,对心血不足型号心悸颇有裨益。若无芡实或龙眼肉,亦可单用酸枣仁15克,捣碎后同粳米煮粥食用。
3、荸荠
每日可用荸荠60~120克,配海蜇50~100克,煮汤分2次饮用。此法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之功,适宜痰火上扰型心悸之人服食。
4、柏子仁
可用柏子仁10~15克,稍捣烂,同粳米汤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少少许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宜作早晚餐服食。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因柏子仁本身有养心安神之效。
5、百合
选用新百合50~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此法适宜心气不足型或阴虚火旺型心悸,包括体质虚弱,妇女更年期,以及神经管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6、莲子
先将干莲子磨粉,每晚取莲子粉50克,桂圆肉30克,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适量,临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干莲肉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少许,一同煎服。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7、麦门冬
选用干麦冬20克,前水代茶饮。或再配合沙参30克,一并煎汤饮用。此法适宜阴虚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饮。
8、西洋参
单以西洋参片3~5克,泡茶常饮。适宜心气不足或阴虚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9、薤白
即小蒜,一名野蒜。每次用干薤白10克,配合瓜萎仁10克,煎汤喝,每日2~3次。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冠心病心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10、山楂
可用野生山楂10~15克,每天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心悸时服食。
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营养原则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饮食禁忌
心血不足型:常表现为心悸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此类患者宜食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气虚弱型:常感心悸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宜常食用温阳益气之物,忌食生冷滋腻物品。
阴虚火旺型: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燥,或有盗汗,舌红少苔。宜食生津养阴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痰火上扰型:常感心悸心慌,胸闷不安、烦燥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宜食清热化痰之物,忌食煎炸熏烤,滋腻肥甘食品。
气滞血瘀型:自觉心悸心痛、胸闷不舒、憋气隐痛如刺或胀、舌紫。宜食化瘀通络,行气活血食品,忌食生冷酸涩之物。
适宜食物: 凡心悸之人,除积极对症治疗外,宜常吃以下食品:
1.桂圆
可用桂圆肉泡茶喝,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红枣
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 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后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
3.酸枣仁
宜用酸枣仁6 ~ 10克,芡实12克,龙眼肉6克,煮汤后睡前服食。酸枣仁可以宁心安神配合龙眼肉和芡实,对心血不足型号心悸颇有裨益。若无芡实或龙眼肉,亦可单用酸枣仁15克,捣碎后同粳米煮粥食用。
4.荸荠
每日可用荸荠60 ~ 120克,配海蜇50 ~ 100克,煮汤分2次饮用。此法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之功,适宜痰火上扰型心悸之人服食。
5.柏子仁
可用柏子仁10 ~ 15克,稍捣烂,同粳米汤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少少许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宜作早晚餐服食。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因柏子仁本身有养心安神之效。
6.百合
选用新百合50 ~ 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此法适宜心气不足型或阴虚火旺型心悸,包括体质虚弱,妇女更年期,以及神经管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7.莲子
先将干莲子磨粉,每晚取莲子粉50克,桂圆肉30克,同粳米50 ~ 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适量,临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干莲肉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少许,一同煎服。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8.莲子心
每日用干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适宜阴虚火旺型和痰炎上扰型心悸者服食。
9.麦门冬
选用干麦冬20克,前水代茶饮。或再配合沙参30克,一并煎汤饮用。此法适宜阴虚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饮。
10.西洋参
单以西洋参片3 ~ 5克,泡茶常饮。适宜心气不足或阴虚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11.猪心
用猪心一枚,切后同姜葱细盐适量煮食。因猪心补心,可治心悸怔忡,适宜心血不足,心气虚弱而心悸者服食。也可用不落水猪心1只,剖开,连猪心血,加入朱砂6克,重汤炖约3 ~ 4次服食,连吃2 ~ 3只猪心。此法适宜痰炎入心,惊悸发狂者食用。
12.薤白
即小蒜,一名野蒜。每次用干薤白10克,配合瓜萎仁10克,煎汤喝,每日2 ~ 3次。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冠心病心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13.山楂
可用野生山楂10 ~ 15克,每天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心悸时服食。
14.人参
可用人参3克,切片,每天泡茶饮。适宜心气虚弱,产后病膈体虚之人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时食用。
15.黄精
单用黄精10 ~ 15克,或同枸杞子10 ~ 15克煎水代茶频饮。适宜心血不足,病后产后体虚心悸者服食。
16.小麦
宜用小麦60 ~ 100克,同大枣10枚,炙甘草6 ~ 10克,一同煎水代茶饮。此法尤其适宜妇女体虚心悸,或心脏神经管症心悸不安者服用,可以起到养心安神止心悸的效果。
17.肉桂
可选用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心气虚弱型心悸者服用。
心悸之人除宜选择食用上述食品外,凡心血不足型心悸者:还宜多吃些桑椹、松子仁、枸杞子、葡萄、阿胶等物品;心气虚弱型心悸者又宜食用银耳、党参、黄芪、太子参、灵芝、紫河车、蜂蜜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而心悸者:还可食用菊花脑、茼蒿、槐花、白菊花等;心功能不全而心悸者:可常吃茶叶;心火偏旺而心悸者:又宜常饮竹叶茶、白茅根茶等。
忌食物品:
凡心悸之人,均应忌烟酒,也应避免不分症型乱用滋补之品,凡属心血不足者:忌食胡椒、辣椒、花椒、肉桂、紫苏、茴香、烧酒、丁香、葱、姜、蒜、之类辛热香燥之物;凡属心气虚弱,心阳不振之心悸者:忌食或少食西瓜、冬瓜、地瓜、河蟹、海蜇、柿子、莴苣、茭瓜、马兰头、菜瓜、蚬肉、绿豆等寒性以及生冷瓜果等耗伤阳气之品;痰热上扰型心悸之人又当忌食桂圆、大枣、人参、黄精、麦冬、糯米、阿胶、猪油、肥肉、羊肉、狗肉、甲鱼、鳗鱼等滋腻粘糯、生火助痰的食物。
总之心悸是自觉心慌不安,不能自主,或脉象不齐的一种证候。临床常见于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神经官能症等各种疾病所致的心律失常。针灸治疗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心悸有较好疗效,对于其他原因所致心悸(心律失常),应以综合治疗为主。
用食物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谓心悸),最早见于《灵枢·五味》篇,其曰:“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其中“薤”即薤白,现代医学已证明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这一记载可能是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应用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早记载,比英国人布伦顿发现亚硝酸戊酯治疗心绞痛要早1800 年以上。
中医认为:麦,甘润养心,食之可养心安神,减少或治疗心悸症状。羊肉为性温味甘,血肉有情之品,有养血补心,治疗心悸作用。
《伤寒论》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贫血,有补血养心之效。
杏为果类,性味酸温,食之有补心气作用。古人用治心悸,也可能取其酸敛心气作用。
薤白:味甘辛,性温。食、药均宜,有理气通阳宽胸作用,为常用治冠心病药物。
传统上用治心律失常(心悸),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还有:
桂圆肉:味甘性温,养心安神,补益心气。
莲子:味甘性温,健脾安神。
百合:味甘淡,润肺养心安神。
羊心、猪心、鸡心等,同气相求,以脏补脏,具有养心安神功效,多配朱砂蒸服。
马鹿、梅花鹿护心血,为被猎杀的鹿死后剖胸,凝固于心及胸腔之血,取出晒、晾干后,研末,蒸猪心服,具有养血安神宁心之作用。对于治疗心悸效果较好。唯近十几年来鹿的减少和国家禁猎野鹿,故马鹿护心血十分珍贵和难得,仅能在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病、残或衰老宰杀时取得少许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17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心悸患者的发病原因
下一篇: 心悸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