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医教你如何驱寒保暖

佚名 2024-03-13 17:11:39

中医教你如何驱寒保暖

中医教你如何驱寒保暖

一、穿戴有讲究

一般家庭居室,室温宜保持在15-20摄氏度。在低温环境中,要配备好防寒的服装、帽、鞋、手套等。服装、鞋、手套等应避免潮湿,保持干燥。手脚部位不可缚紧,以免影响到末梢血液循环而引起冻疮、冻伤等。很多人一到寒冷季节,就会感觉肩部发紧、酸疼,这和受风、受寒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还未感冒就先出现肩颈酸痛,没等找出原因,发起高烧来,其实这就是受寒感冒的一个明显特征。

另外,颈部保暖还能预防颈椎病。所以,舍弃那些领口过大的打底衫和针织衫,套上高领衫,裹上厚厚的围巾,才是冬季养生之道。对于女性来说,最忌讳的是露腰露肚子。腰腹着凉会直接导致女性宫寒,除了手脚冰凉、痛经外,还会涉及妇科疾病。所以,做好腰腹和下半身的保暖工作,可以避免许多妇科疾病的发生。

二、温水刷牙

根据对牙齿生态的调查显示,人的牙齿在35-36.5摄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因此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含漱,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三、热水泡脚

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按摩穴位有什么好处?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进入冬季,一定要顾护阴液,保养阳气。 中医专家认为,冬天比较损耗阳气,尤其要注意的是养护生命活力,防止热量散发。因为按照中医的说法,冬天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要与天地相应,自然这个时候人的阳气也要藏住。

而进补并不只在冬季,中医进补,四时皆宜。到了冬季,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界“蛰伏闭藏”的规律,采取以“伏藏”为主的养生保健方法。冬天多进行足浴其实是活血化淤的好办法,但市场上风行的中药泡脚基本没有经过科学依据,所以还是到医院配个药方在家泡脚为宜。

四、冷水洗脸

冬天,面部皮肤由于气温低的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用热水洗脸,当时会感觉温暖,一旦热量散失,毛细血管又恢复原状,这样一涨一缩,易使面部皮肤产生皱纹。而晨起用冷水洗脸,顿时就有头清眼明的感觉。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其冬令保健作用还在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当然,冷水温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五、温暖食物不可少

食物也是最快可以让身体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热腾腾的饮食。如含高蛋白质的热牛奶、温补功效的红糖姜茶,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来源。

六、规律运动效果好

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运动是最好的方式。持续规律的运动养生习惯,可让怕冷者的体质得到改善。运动可刺激肌肉、加快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

冷天将至,四个日常中医妙招赶走寒湿型腰痛


秋意渐深,冷空气一波又一波席卷而来,寒湿型腰痛也悄无声息地跟来了。除了添衣加被这些基本保暖措施,我们还可以试试简单的日常中医妙招,四两拨千斤,赶走寒湿型腰痛。

寒湿型腰痛,中医这么说

腰痛从中医角度可分为寒湿型腰痛、湿热型腰痛、肾虚亏损型腰痛、气滞血淤型腰痛等。人体容易招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秋冬季节大幅降温,雨雪频繁,空气湿冷,如果外出穿衣不注意保暖,居住或工作环境阴冷潮湿,就很容易感受寒湿之邪,导致腰腿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发生寒湿型腰痛。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这样描述寒湿型腰痛:“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病也。”如果你腰部酸痛沉重,发冷发麻,俯仰都吃力,连带着臀部、大腿都痛,每逢降温阴雨天或腰部受凉时腰痛加剧,腰骶温热后疼痛减轻,那么,你很可能是中了寒湿型腰痛的招。

已经对号入座的你,该怎么对付难缠的寒湿型腰痛呢?下面分享四个便于操作的中医日常 养生 小妙招,散寒祛湿,温经通络,帮你摆脱寒湿型腰痛的纠缠。

第一招:按摩腰眼穴+涌泉穴

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双手叉腰,用拇指指腹或拳尖按揉穴位,顺时针9次,逆时针9次,反复按揉3分钟。一天2次,或在腰痛时按压,可以疏通带脉,畅达气血,强壮腰脊,减轻腰部酸痛。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的最凹陷处就是涌泉穴。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从穴位处推向脚后跟,双脚交替按摩,按到局部温热,每天1-2次,能帮助祛除体内寒湿,缓解腰痛。


第二招:腰背刮痧

按摩自己就能搞定,刮痧就需要家人帮忙了。在腰背部涂上少量刮痧油或红花油,用刮痧板从上到下刮,先刮颈后风府穴,再刮腰部阿是穴、肾俞、腰阳关,最后刮腘窝部的委中穴,反复刮上10-15分钟。

刮痧可以散寒化湿,破解寒湿型腰痛,刮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刮出痧就可以了。

第三招:艾灸腰阳关穴

艾灸能以熏烤温热之法温阳驱寒。腰阳关穴位于后腰正中线第四腰椎(十六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髂嵴相平,是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用艾条温灸5-10分钟腰阳关穴,可使滞重的水湿加速沉降排出,减轻腰腿寒痹。


第四招:陈艾泡脚

谚语说:“夜夜把脚洗,难得寒气从脚起。”热水泡脚可祛寒湿,加点料更是事半功倍。

陈艾叶200克放入锅中熬煮成汁,兑入泡脚的热水桶中,让水浸泡到膝盖,浸泡20分钟,直到全身微微出汗为好。最好选带盖的木桶,这样水温不会迅速降低,能充分发挥艾叶的功效。晚上7-9时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选择这个时间段泡脚,更利于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泡脚时利用胯关节向左右两边做旋转动作,更能活络腰脊,带动气血运行到腰腹部位,加强泡脚的效果。

手脚怕冷虚寒体质,记好这9条小知识,利用三伏天教你快速驱寒

如果你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好久才会暖和过来,老寒腿关节痛、咳嗽哮喘、小腹冷痛容易拉肚子、总是感冒、头重昏蒙,如果经常出现这些症状的话, 在中医上讲就属于虚寒体质 。那么 虚寒体质怎么调理呢?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一下


以上这些一受凉就容易出现的症状,在中医讲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说我们身体的阳气什么时候最容易去补呢?那就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三伏天去补。这个时候身体中的寒气最容易祛掉。

1.少吹空调,避寒凉: 如果白天上班的时候没办法避免吹空调,那么就趁着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出去走一走,让你的背部晒一晒太阳,通过阳光通过自然界的阳气,把我们一天聚集在身体里的寒气祛除出来。在督脉中讲“背为阳,腹为阴”,这种方法坚持上40天,不光不容易寒邪入侵,还可以治疗这些冬病的问题。

2.少冷饮少吃寒凉: 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坚持一个夏天不碰冷饮,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寒气也会好一大半。

3.出汗后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立马进入空调房,需要等到汗液蒸发掉以后。二是不要立即饮用冷水或吹凉风。

4.用三伏贴、艾灸,对应于自己的症状进行归经治疗,在配合其他注意,“冬病”的治疗会事半功倍


5.多喝温水,多喝热汤: 不仅可以起到驱内寒的作用,还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加强新陈代谢。

6.入伏吃三肉: 羊肉逼走体内寒气,鸡肉补充恢复体力,猪蹄丰富的维他命

7.入伏不熬夜,还要睡午觉: “阳气者烦劳则张”,如果过度劳累时,体内的阳气反而出现张阳上亢的情况,就是俗话说的上火,所以中午最好补个午觉一般30-60分钟。

8.坚持每周泡脚: 可以用20克干艾叶(或新鲜艾叶50克)煮水泡脚驱寒,有明显湿气的可以用温胆汤泡脚祛寒湿。


9.多吃姜: 尤其是因为吹空调睡眠,受寒邪出现的感冒、拉肚子等情况,可以把姜切成薄片,睡前服用。这样,既能利用姜的发散功效驱除寒气,又能补水排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112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