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双下肢乏力当心小中风的发生

祝由网 2024-03-13 10:19:52

双下肢乏力当心小中风的发生

很多中老年人常常在运动或者走路过程中出现双下肢乏力、走不动的现象,对此他们也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走累了,稍微休息下就可以。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双下肢经常感到乏力,很有可能是小中风的表现。

其实这有可能是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信号,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防止小中风久拖不治,导致大面积脑梗塞。

陈专家对此介绍说,双下肢乏力的原因很多,比如腰椎病、低钾、下肢静脉血栓、脑中风等患者都有可能突发双下肢无力。

而小中风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走路不稳等。此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发病急。

由于小中风发作后会自行恢复,加之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正常,往往被病人所忽视。据临床数据统计,未经治疗的小中风患者,大约有三成患者会发展为脑梗塞。

所以,如果我们经常出现双下肢乏力的症状,可要引起警惕了,千万不要以为是小事,应该及时上医院进行检查,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做个全面的检查,以及时排除病患,避免疾病的加重。

血管发生“堵塞”身上会体现哪些症状?

一般血管堵塞之后,突发的症状有几种。1、突发胸闷,警惕肺动脉栓塞。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紧,甚至一下子晕倒,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导致的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危害很大,严重时可以导致猝死。因此,出现上述表现应尽快到急诊就诊。

2、胸痛,可能是冠心病、心梗。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如果是持续性胸痛,则更为危险,这说明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坏死,即心肌梗死。

3、一侧肢体无力,当心中风。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包括上肢和下肢)无力,提示脑动脉或颈动脉发生了堵塞。同时还可以伴有说话口齿不清,一侧口眼歪斜、视物模糊等表现。出现这些症状,不论能否自行缓解,都需要及时就诊。

4、水肿、尿量改变,提示肾动脉堵塞。肾动脉负责肾脏的血液供应,如果斑块产生在肾动脉,就可能使肾脏动脉血液供应减少,甚至影响肾功能,产生乏力、食欲下降、尿量改变、肢体水肿等症状。肾是重要的血压调节器官,肾动脉狭窄可导致高血压,而且这种血压升高药物控制效果不佳。随着肾脏缺血加重,其“排毒”功能会受损,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就需要透析治疗了。

5、走路腿疼,下肢动脉堵了。四肢动脉血管负责上下肢血液供应。下肢血管缺血时,行走时可能腿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时也会下肢疼痛(即静息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坏疽),不得不进行截肢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一定要格外重视。

6、脉搏减弱、血压低,上肢动脉堵塞。这样的问题也不容小视,上肢动脉要是堵了,会产生一侧或双侧动脉搏动减弱,手臂血压降低,严重时上肢还会主动“窃取”大脑的血液,导致大脑缺血,产生头晕、站立不稳的症状。

7、下肢不对称水肿,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肿瘤等病人身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是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象。血栓堵塞了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形成血栓那一侧肢体的水肿。同时还会有皮肤发凉、易发溃疡等表现。一旦下肢静脉中的血栓脱落,将堵塞肺动脉。

脑中风的前兆是什么

导语:脑中风前兆是什么呢?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由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又称脑梗塞,占中风的70%-80%。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脑梗塞占80%。突然发生脑梗塞,会使患者致死、致残,大多数家属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但是专家认为,脑梗塞病人大多有脑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变,如果能提前通过超声或血管造影发现脑血管狭窄,及时疏通血管,就能预防突发脑梗塞,哪么脑中风的前兆有哪些呢?了解关于脑中风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脑中风的前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脑中风的前兆并不是突如其来的,约有1/3的卒中发病前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也叫“小中风”。不过,大量患者对“小中风”完全不了解。“小中风”的征兆包括一侧颜面、手臂或腿部突然麻木或无力;突然出现言语或理解障碍;突然出现单眼或双眼视物障碍;突然出现行走困难、眩晕或平衡困难;突然出现不明原因严重头痛。如果患者出现“小中风”即就医,可有效降低卒中发作的风险。尤其是高血压等脑血管病重点人群,需要学会识别并确认这些卒中即将发生的警示信号,一旦发觉须及时送到医院诊治。 专家认为,对于有上述脑中风症状的病人,应首先做颈部超声检查、CT扫描或核磁共振,如这些检查提示有脑血管狭窄,则应进一步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因为目前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能够提供其他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高度清晰的血管图像,可测量狭窄程度,并结合临床表现,以决定如何治疗脑中风。 在脑血管内置入支架是国际上近几年兴起的一项微创技术,将一根极细的导管从大腿根部动脉穿刺直达脑动脉狭窄处,然后通过导管把支架置入,扩张狭窄的血管,使血流重新通畅。血管内支架置入不需开颅和暴露脑组织,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的相关的关于脑中风的前兆的相关知识介绍,大家对于脑中风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了吧?出现了相关的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预防疾病的出现,保证身体健康。

中风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中风

  中风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中风   脑中风原本是中医的病名,它形容这个病像风一样,变化莫测。西医把这个病叫做脑卒中,是指脑部的血管或者破裂堵塞而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系列脑部疾病。中风常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男性发病率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大增加。我国是人口的第一大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中风大国,每年新发的中风人数达到了200万人,每22秒就会有一个病人因中风而死亡。

  到了2008年中风已经超过肿瘤成为我国死亡的第一大病因,成了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中风的死亡率在我国已经占到总死亡率的22.45%,是欧美国家的4至5倍,我国每年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65万。我国也是中风复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男女复发率都达到了27%。

  除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之外,中风的致残率也非常高,已经成为成人的第一大致残原因。中风可能遗留各种后遗症,比如偏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严重的还可能长期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中风的危害非常大。

   一、引起中风的原因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6、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

  7、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8、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9、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二、中老年人中风八个前兆要清楚

  1、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2、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3、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是,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反复发作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4、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5、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7、精神改变??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8、流鼻血??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三、预防中风防止踏入四大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脑动脉发生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瘦人不会发生中风。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相关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四: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四、中风患者的急救工作如何做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让病人平卧。

  2、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

  3、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

  4、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

  5、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6、在尚未明确诊断是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因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五、中风患者不能多吃的食物

  1、刺激性的食物

  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限制有刺激性的食物,这是因为这类食物会使患者的神经出现兴奋的状况,所以会导致患者的病情的反复。

  2、脂肪类的食物

  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少吃脂肪类的食物,这是因为脂肪类的食物会加重患者的动脉的硬化,这对病情的恢复是非常的不利的,所以一定要少吃这类的食物。

  3、高糖类的食物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限制含糖类比较高的食物,这是因为摄入过多的含糖比较高的食物会造成脂肪的代谢的紊乱,所以对身体的恢复也是有害的,因此一定要限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099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