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哪些原因会导致输血感染?

健康管理师 2024-03-13 04:33:58

哪些原因会导致输血感染?

输血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过程当中被输入了带有病毒或者细菌(诸如艾滋病,各种病毒性肝炎,败血症,痢疾,肺结核,梅毒等传染性病毒或者细菌)的血液或者血制品,给身体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当今医疗条件下做手术输血比以前来说安全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因输血而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但是还是会偶尔发生感染。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在采血和输血时操作不当,导致细菌感染。细菌病毒在人的体内存在窗口期,即感染初期病毒或细菌有一个繁殖的过程,在数量太少的时候用任何手段都无法检出,这可能会存在2-3个月甚至是半年。所以如果献血者在献血前不长时间感染病毒或细菌则有可能无法检出,而输入受血者体内,引发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为了加强输血安全,应该做到输血流程的健全管理,完善制度,广泛宣传安全输血教育,规范实施无偿献血。还需要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严格操作规程 : 尤其是血液出、入库及病原学检测的规程,采用复检制 努力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对于受血者来说,输血或血液制品是存在风险的,建议大家只有在医生建议必需输的情况下再输,否则会有被隐匿再“正常血液”中的“窗口期”病毒感染的风险,所以输血需谨慎。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才能更好指导我们保护自身的健康。

输血后会有哪些潜伏疾病

可能有关系。输血或血液制品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EB病毒感染HTV(人类——淋巴细胞病毒)、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也可通过输血传播。另外,还有因血液被细菌污染的败血症。
当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这一段时期血液中测不出病毒抗体,我们将从病毒感染到抗体转阳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此期照样会传染病毒。
每种疾病的潜伏期都不尽相同,比如说艾滋病,潜伏期有可能是1年,3-5年,还可以长达10年以上

输血潜在并发症超敏反应的相关因素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包括溶血性和非溶血性两大类。
  一、溶血性不良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
  ( 一 ) 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 DIC 表现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管内溶血。该类溶血的原因有:①供、受血者血型不合 (ABO 血型或其亚型不合、 Rh 血型不合 ) ;②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③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处理该类溶血应及时、周全,如:立即终止输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利尿,保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压,防治肾衰竭和 DIC ,必要时行透析、血浆置换或换血疗法等。
  ( 二 ) 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多见于稀有血型不合、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再次输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处理基本同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二、非溶血性不良反应
  ( 一 ) 发热 非溶血性发热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可达 40% 以上。其主要表现是输血过程中发热、寒战;暂时终止输血,用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有效。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热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产生同种白细胞或 ( 和 ) 血小板抗体。预防该不良反应的常用方法是:输血前过滤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热原、白细胞及其碎片。
  ( 二 ) 过敏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出现草麻彦、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为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等。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所输血液或血制品含过敏原;②受血者本身为高过敏体质或多次受血而致敏。处理该不良反应时,一要减慢甚至停止输血,二要抗过敏治疗,有时尚需解痉 ( 发生支气管痉挛时 ) 、抗休克处理。
  ( 三 ) 传播疾病 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各型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感染、症原虫感染,及污染血导致的各种可能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该类不良反应的预防主要是:控制献血员资质及血液采集、贮存、运送、质检、输注等环节的无菌化。
  ( 四 ) 其他 一次过量输血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肺痕血等。多次输血或红细胞,可致受血者铁负荷过量。反复异体输血,可使受血者产生同种血细胞 ( 如血小板、白细胞等 ) 抗体,继之发生无效输注、发热、过敏甚至溶血反应。异体输新鲜全血 ( 富含白细胞 ) ,可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入构橼酸钠 (ACD) 抗凝血或血浆,会整合受血者的血浆游离钙,若不及时补钙,则可加重出血。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 血液 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那你知道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 荨麻疹 、血管 神经 性水肿、关节痛、胸闷、气短、 呼吸 困难、低 血压 休克,获得其中的1项以上者确诊为过敏反应。一旦出现上述反应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给予地塞米松入壶,非那根肌注,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并给予补液、升压、吸氧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

  2.非 溶血 性发热反应

  输血后短期内或输血过程中即发生寒战、发热,发热者体温可达38℃~41℃,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反应持续1~2小时,然后出汗、退烧。发热的高低与输血速度计输入白细胞计数及热源量成正比,有时可在输血后几小时后才反应。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病情。寒战时给予保暖、镇静剂,发热时可用退热药。

  3.输血后 紫癜

  均在输血后7天左右发病,发病急剧,有明显的畏寒、高热、荨麻疹;时有头痛、胸痛、呼吸困难。有不同部位的出血、皮肤广泛的淤点与淤斑、齿龈出血、鼻出血、黑便;均伴血小板降低,患者血浆和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IgG,做骨髓细胞血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给予甲强龙静点,免疫球蛋白静点。

  4.移 植物 抗宿主病

  发热、皮肤潮红、皮疹、严重 腹泻 、肝脾肿大等。最高体温达40℃,给予甲氨蝶呤静点,环孢素、强的松口服。复查 血常规 及转氨酶直至正常。

  5.输血性血色病

  临床上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肝功能 损害、 糖尿病 、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 性功能 减退。临床上输用新鲜红细胞,口服祛铁剂后症状好转。

  6.大量输血后反应

  (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主要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后1小时,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头痛、头胀、 咳嗽 、先咳白痰,以后咳粉红色泡沫痰,颈静脉怒张等,严重者在短期内死亡,如有上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患者取半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加压给氧,同时给予20%~30%酒精湿化吸氧,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此外,对无 贫血 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ml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枸橼酸钠中毒患者可发生肌肉震颤、手足抽搐;严重者血压下降、出血、心室纤颤等。治疗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大量快速输血还应注意高钾血症。

  (3)出血如创面渗血不止,伤口持续出血、皮肤淤斑,甚至胃肠道出血,应检测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并根据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为预防大量输血可能引起的凝血异常者,可输用保存5天内的较新鲜血,或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

  (4)血管微栓塞由于血液储存1周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可以形成微小凝块,输大量这种血时,有大量微小凝块循环到肺,堵塞肺毛细血管,引起肺功能不全。若用于心脏手术做体外循环,则微小凝块可直接引起脑栓塞。因此,当大量输血时,可采用5天内的血液或采用微孔滤器。

  (5)低温反应由于快速大量输入从冰柜中取出的冷血液,如每5分钟输入量达1升时,正常体温将降至30℃以下,可发生心室纤颤。一般抢救输血常不须达到上述程度,如确实需要时,则稍加温后输注为宜。

  (6)细菌污染反应其反应的程度因细菌的种类、输血量和受血者的抵抗力不同而不同,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DIC、急性 肾功能 衰竭等,死亡率高。一旦发现此类反应立即停止输血, 通知 医生,将剩余血与患者血标本送化验室检查、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按高热患者处理。

  (7)溶血反应输入异型血,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l即可产生症状。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 血型 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安慰患者,以缓解其恐惧和焦虑;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给药;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防止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记录。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如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抢救。
  输血的事实
  1.输血可拯救生命和改善 健康 ,但是需要输血的数百万患者不能及时获得安全血液。每一个国家必须确保血液供应充足并且没有可通过不安全输血传播的 艾滋病 毒、肝炎病毒以及其它威胁生命的感染。

  2.在发达国家,输血最常用于支持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镰状细胞病和 血友病 等病症的 内科 和 外科 程序及治疗。虽然对血液的需求在增加,但是普遍缺血。需要更多献血者替代每年因健康不良、退休和搬迁而失去的那些献血者。

  3. 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由于不能获得安全血液,甚至在一些城市卫生 保健 设施,许多人因此而死亡。在非洲南部地区,多达20%的孕产妇死亡和15%的 儿童 死亡可归因于由疟疾造成的严重贫血。管理这些病例通常需要安全及时输血。

  4. 每年超过529 000名妇女在妊娠或 分娩 期间死亡,其中99%在发展中国家。出血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唯一主要原因,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地区占孕产妇死亡的比例高达44%。

  5. 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伤害,并且有500多万人死于暴力和伤害。道路交通碰撞是5岁至29岁年龄组的第二大主要死亡原因和严重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安全输血是紧急创伤医疗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以便最大限度减少伤害患者的死亡和残疾。

  6. 应始终对输血使用的血液筛检艾滋病毒、 乙肝 、 丙肝 和 梅毒 ,但是在40多个国家,未对捐献的所有血液检测这些感染。由于工作人员短缺、劣质检验包、不正常供应或缺乏基本实验室质量,在许多国家检测是不可靠的。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检测也负担不起或不具有成本效益。

  7. 全球每年采集血液8100多万单位。其中只有45%是在80%以上世界人口生活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捐献的。平均献血率在转型期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比发展中国家高3倍和11倍。

  8. 由于血源性感染患病率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最低,只有通过这些献血者经常献血,方可保证安全血液的充足库存。在只是当家庭成员或社区成员需要时献血的献血者中,血源性感染患病率较高,而在为了钱或其它形式的报酬献血的献血者中最高。

  9. 在转型期国家捐献的血液单位数量从2002年2900万增加至2004年3600万。2004年有50个国家实现了100%自愿无偿献血,而2002年为39个国家。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家庭/替代献血者和有偿献血者仍然是输血的主要血源。

  10. 安全输血可拯救生命,但是在较简单、廉价的治疗可同样有效时通常仍然给予输血。这使一些患者暴露于感染或因血型不相容而产生的严重输血反应的不必要风险。安全的临床输血规范对于真正以最低风险拯救生命的输血至关重要。
  慢性贫血的输血原则
  1、 慢性贫血病人无须紧急处理,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比输血更为重要。

  2、 慢性贫血病人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病人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降低。 Hb及HCT的高低不是 决定 是否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无明显贫血症状者可暂不输血。

  3、慢性贫血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须输全血。

  选择何种红细胞制品要根据病情决定,如:

  (1)有输血后发热者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2)有输血后过敏者选用洗涤红细胞。

  4、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指征:

  (1) Hb<60g/L或Hct<0。18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

  (2) 贫血较重,虽无症状,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

  5、贫血越重,输血速度要越慢。

猜你喜欢:

1. 护理学术论文

2. o型血能不能给a型血的人输血

3. ab型血可以输o型血浆吗

4. ab型血是否会变形生出o型血的孩子分析

5.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总结

输血会感染传染病吗?

有可能!像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一些病都是通过血液可以传播。首先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正规渠道输血,这块医院一般都会对血液进行化验检测筛查,对不安全的血液剔除掉。但是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安全,主要是病毒有个潜伏期,目前的检测手段无法检测到,比如说艾滋病潜伏期2个星期,如果输血的人在感染艾滋病病毒两星期内献血,就有可能检测不出他患了艾滋病,主要的风险在这里,但是相对来说输血感染的概率还是很低很低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086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