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脑血栓在医学书中统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说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指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疾病是我国老年医学防治中研究的重点。
无论国际及国内,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都十分重视。目前,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79.12/10万。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呈正相关。男性较女性多,城市多于农村。
脑血栓的主要原因是动脉高血压、糖尿病,这两种疾病均易并发脑血管损害。心脏病、尤其是风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栓子脱落在脑血管内。血小板高凝集性时,也易产生脑血管栓塞。除上述原因外,同时有血流过缓参与。
脑血栓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其中二级预防最为关键,国外由于二级预防做的好,脑血栓疾病复发率为我国的1/3~1/2,我国由于二级预防做的不好,使脑血栓复发率是美国的10%3倍多,5年复发率高达40%以上。目前我国首个着眼二级预防进行二次研究开发的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已经开发出来了,对于提高国民平均寿命意义重大,脑血栓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关键是要扭转患者的治疗预防观念,同时普及国家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脑血栓是在脑血管、血液成分及血液动力学等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
本病常见于高血压病及动脉样硬化的中老年职工。60岁左右发病率较高,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某些颅内感染和头颈部外伤等,也可引起脑血栓形成。
起病一般比较慢,病前数日常有头痛、头晕,或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偏瘫、说话不清、失语、口角歪斜、共济失调等表现。脑血栓形成一般在脑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高的情况下发生,因而病人常在安静或睡醒时发现肢体不灵,一般神志清楚。有时也可呈急性发作,甚至昏迷。一般发病后几天内病情趋于稳定,由于侧支循环建立,病变区水肿消退,症状逐渐减轻。如果被堵塞的血管继续发展下去,又无良好的侧支循环脑组织就会发生变性、软化和坏死。
根据患病职工临床表现,经CT检查,就可明确诊断;进行腰椎穿刺,可见脑脊液清晰无血,这是与脑出血鉴别的要点。
脑血栓形成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血管病变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
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少见的主动脉、颈动脉夹层动脉瘤等。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物质。
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易使脑血栓形成。
血液动力学改变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5千帕(71毫米汞柱)和高于24千帕(180毫米汞柱)时,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即可发生障碍。
另外,有人对脑血栓形成的病人,通过与其他疾病患者配比对照,采集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精神刺激、体育锻炼、体重、血压、血糖、心电图、血清胆固醇等30多个成分进分网归分析。
发现高血压病史、心电图异常、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压家族史、超重和喜食肥肉等与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有关,其顺序为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体重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减少,是影响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体育锻炼可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发生。详细情况建议可以咨询一下硚口的武汉现代妇产的医生。
1、广告太多。
2、脑血栓形成原因复杂,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因,一是血液高凝状态,二是在血液高凝状态的基础上出现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就聚集在损伤处形成很小的血小板血栓,在血液高凝的基础上红细胞、白细胞还有更多的血小板聚集粘附在上述形成的血栓上,这时候血栓就会不断扩大延伸,最终堵塞血管,导致偏瘫、说话不清楚等症状。
3、血管损伤的原因很多,多数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有关,不再具体讲述。
4、脑血栓的形成原因复杂,病理机制多,治疗也有差异,共性的治疗就是针对上述原因的,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稳定血管斑块药物如辛伐他汀等,降低血液粘稠的药物包括一些中药如银杏、丹参制剂等,其次,治疗基础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5、如果得了脑血栓,急性期应该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完成脑血管检查,恢复期治疗防止血栓复发,加康复治疗。
6、所以你姑奶奶目前是恢复期治疗,应该以预防复发为主,包括控制基础病,加上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加上康复治疗。只要按时用药,监测血压血糖等,预后还是很好的。
脑血栓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人都患有脑血栓的症状,脑血栓的形成病因有很多种,想要缓解脑血栓的症状或者避免脑血栓患者的病情加重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要多加注意护理自己,尤其是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护理自己的身体。
1、脑血栓有何病因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上述脑血栓的病因是综合多重角度家一样考虑,专家指出分析脑血栓的病因出了要考虑共性的新宿还要分析个性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对患者负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患者的健康负责任。
2、脑血栓有何食疗方法
1.葡萄汁、芹菜汁各1份,温开水服用,每天2-3次。20天为一疗程。使用于中风、高血压病人。
2.葵花子,早晚1把,剥壳食仁,同时配服芹菜汁半杯,连服30天。适用于中风、高血压的病人。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清萝卜汁,每天30毫克,日2次,连用10天。适用于伴有血压增高的中风病人。
4.白木耳或黑木耳30克,清水浸泡一夜,于饭锅上蒸1-2小时,加入适量的冰糖。于睡前服用,对中风高血压、眼底出血、血管硬化、冠心病均有治疗作用。
5.绿豆100克,海带50克,加水煮烂,放入冰糖后,适量服用。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6.白菊花适量,用开水浸泡,常服用有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作用。
7.花生米适量,加醋泡7天后,每天早晚各服花生米10粒,有一定降血压作用。
8.香蕉2只,去皮,加冰糖适量,隔水蒸。每日2次,连服数日。对中风伴有便秘者有显著疗效。
9.冬瓜100克,煮熟取汁服。对中风伴有血糖高,或有水肿者有好处。
10.苦瓜做菜,对中风伴血糖高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11.黄豆60克,煎服,对中风腿抽筋有治疗作用。
12.芝麻15克,捣烂,同蜂蜜30克调和,每天早晨空腹服一剂,分三次服,连服1星期,对中风便秘者,有治疗效果。
13.常食新鲜柚果汁,能降血糖。适用于中风伴血糖高者。
14.山楂肉15克,水煮熟,果饮并食。日1次,连服1个月。有山楂干切片,煮水代茶饮。亦有效。适用于中风、冠心病、高血脂症者。
15.每日进醋5-10毫升,或用醋泡花生米一昼夜,每日晨起吃10粒。1星期为一疗程。适用于中风伴高血压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74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脑血栓的病因及检查有哪些?
下一篇: 脑血栓有哪些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