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是什么

祝由网 2023-12-19 02:56:09

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parotitis)与副流感。新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粘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约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来苏。乙醇。0.2%福马林等可于2~5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存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分钟即失去活力。-65℃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该病毒只有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殖。猴对本病最易感。该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腮腺炎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层表面含有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和一种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glycoprotein)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S抗原和V抗原各有其相应的抗体。S抗体于起病后第7d即出现。并于二周内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可保持6~12个月。可用补体结合方法测得。S抗体无保护性。V抗体出现较晚。起病2~3周时才能测得。1~2周后达高峰。但存在时间长久。可用补体结合。血凝抵制和中和抗体法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好指标。V抗体有保护作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

于病程早期。可自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甚接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70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