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疼痛症状,其病变类型有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慢性根尖周囊肿和慢性根尖周致密性骨炎等。
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是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的感染刺激后产生的一团炎性肉芽组织。它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变类型。一般无疼痛症状,有时有咀嚼乏力或不适。患牙多有深龋,牙髓多已坏死,牙齿变色,失去透明度,对冷、热诊及电诊均无反应,叩痛(—),但有时有异样感或叩痛,X线片示:有根尖周的骨质破坏区,即围绕根尖部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透射区。
慢性根尖周脓肿是慢性根尖周肉芽肿中央的细胞坏死、液化形成的脓肿;或急性根尖周脓肿处理不彻底,根尖部潴留的脓液被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绕而形成的。无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症状与慢性根尖周肉芽肿大致相同,多无自觉症状。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牙根尖部的颊、唇侧可见窦道口,窦道口也可能开口于远离患牙的位置,应仔细检查。X线片示:根尖部边界模糊的透射区,透射区周围骨质也较疏松。
慢性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是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和,长时间的刺激后产生的骨质增生反应,它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周围有少许慢性炎细胞浸润。X线片示根尖部局限性不透射影像,骨小梁组织结构与正常骨差别很小。患者无自觉症状,根尖部也无反复疼痛、肿胀史,只有在X线检查时才能发现。
慢性根尖周囊肿是由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或慢性根尖周脓肿发展而来的。根尖囊肿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牙体可变黄色或深灰色,且无光泽,叩诊可有不适感,对冷、热诊及电诊均无反应;囊肿大小不等,发展较大时,可见根尖部相应软组织膨隆,表面不红,扪压富于弹性,有乒乓球感;囊肿过于肥大时,周围骨质被压迫吸收,可引起牙齿松动,或压迫邻牙使牙根吸收或邻牙移位。X线片示患牙根尖有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周围有白线围绕,此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较小的根尖周囊肿与根尖周肉芽肿不好区分,大的根尖周囊肿应与颌骨囊肿及造釉细胞瘤相鉴别。
常见的牙病有龋病,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牙本质过敏,牙髓病,牙龈炎和牙周炎等。
牙病的种类繁多,但概括起来,对人类危害最大、患病率最高的牙病有两大类:一是龋病,俗称“虫牙”,二是牙周疾病。牙周疾病中的慢性牙周炎是导致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疾病。
预防牙病六点:
1、 转变观念,提高爱牙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循序渐进,不遗漏牙面死角。
2、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采用竖刷法(顺着牙缝刷)或沿着牙龈边缘振颤,切忌横刷,频率不宜过快。
3、 刷牙时间要长,实验证明,刷牙十分钟,牙面的清洁率可达75%左右,这是预防牙病的有效指标。
4、 刷牙的力量不可过大,否则不仅有碍牙面的清洁,还可伤及牙龈和牙齿硬组织。
5、 选择全国牙防组推荐的保健牙刷,不可贪图便宜,劣质牙刷有害无益。
6、 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切莫有病忌医,得过且过,否则后悔晚矣。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不可贪图便宜,切忌伪劣。
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疼痛症状,其病变类型有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慢性根尖周囊肿和慢性根尖周致密性骨炎等。
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是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的感染刺激后产生的一团炎性肉芽组织。它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变类型。一般无疼痛症状,有时有咀嚼乏力或不适。患牙多有深龋,牙髓多已坏死,牙齿变色,失去透明度,对冷、热诊及电诊均无反应,叩痛(—),但有时有异样感或叩痛,X线片示:有根尖周的骨质破坏区,即围绕根尖部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透射区。
慢性根尖周脓肿是慢性根尖周肉芽肿中央的细胞坏死、液化形成的脓肿;或急性根尖周脓肿处理不彻底,根尖部潴留的脓液被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绕而形成的。无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症状与慢性根尖周肉芽肿大致相同,多无自觉症状。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牙根尖部的颊、唇侧可见窦道口,窦道口也可能开口于远离患牙的位置,应仔细检查。X线片示:根尖部边界模糊的透射区,透射区周围骨质也较疏松。
慢性根尖周囊肿是由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或慢性根尖周脓肿发展而来的。根尖囊肿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牙体可变黄色或深灰色,且无光泽,叩诊可有不适感,对冷、热诊及电诊均无反应;囊肿大小不等,发展较大时,可见根尖部相应软组织膨隆,表面不红,扪压富于弹性,有乒乓球感;囊肿过于肥大时,周围骨质被压迫吸收,可引起牙齿松动,或压迫邻牙使牙根吸收或邻牙移位。X线片示患牙根尖有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周围有白线围绕,此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较小的根尖周囊肿与根尖周肉芽肿不好区分,大的根尖周囊肿应与颌骨囊肿及造釉细胞瘤相鉴别。
慢性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是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和,长时间的刺激后产生的骨质增生反应,它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周围有少许慢性炎细胞浸润。X线片示根尖部局限性不透射影像,骨小梁组织结构与正常骨差别很小。患者无自觉症状,根尖部也无反复疼痛、肿胀史,只有在X线检查时才能发现。
治疗根尖周炎时,首先应消除急性炎症和止痛、在浆液期和根尖脓肿阶段时应尽量设法从根管引流。以开放患牙髓腔,利于引流。切口引流在局麻下进行,必要时,放置引流条。多数患牙在治疗后,自觉症状可消失,瘘管可封闭,尖周透影区可愈合,功能可恢复。炎症消退后,根据情况进行口腔专科治疗,如根管治疗术或牙链塑化治疗,如根管治疗术后根尖周病变久不愈合时,可施行根尖切除术或尖周刮治术。必要时可采用牙再植术,如患牙缺损较大不能修复者,可予拔除。
预防:避免牙齿受伤,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
一、组织学特点
1.血液循环比牙髓组织丰富,炎症时可建立侧枝循环。
2.牙周膜内有本体感神经末梢,所以对疼痛能准确定位。
3.淋巴循环丰富,炎症时造成区域淋巴结肿大。
二、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指根尖部牙周膜的炎症,往往波及根尖部的牙骨质和牙槽骨。
(一)病因
1.感染-牙髓炎和牙髓坏死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
2.创伤
3.化学刺激-根疗药物渗出根尖周导致炎症。
(二)急性根尖周炎
多由急性牙髓炎发展而来,或慢性根尖周炎的急性发作。
1.临床表现:
早期牙齿有浮出感,咬牙时有早接触,检查时有叩痛。后期有脓肿形成,有持续性跳痛,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以和牙髓炎相区别。
2.病理
早期为浆液性的炎症,以渗出为主,发展为化脓性的炎症,形成脓肿。脓液通过骨髓腔到颌骨中,称为急性牙槽脓肿。脓肿的中心是液化坏死灶,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脓肿形成后,脓液要向远处及周围排出。
3.排脓途径:
(1)通过龋洞排出:脓液通过根尖孔进入根管、牙髓、龋洞。
(2)通过牙周袋排出:见于牙周袋过深过大者。
(3)通过黏膜下或皮下排脓——最常见的排脓途径。
(三)慢性根尖周炎
1.慢性根尖脓肿
病理:镜下:(1)根尖区牙周膜内有脓肿形成。脓肿中央为坏死液化组织和脓细胞,外周为炎性肉芽组织,其中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肉芽外周有纤维组织包绕。
(2)根尖部牙骨质和牙槽骨有吸收。
(3)有瘘管形成:瘘管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瘘管上皮来源:① 根尖肉芽肿的上皮沿瘘管长入瘘管壁
② 口腔黏膜上皮从瘘管口长入瘘管中。
肉眼:(1)拔下的患牙根尖有污*的脓性分泌物。
(2)根尖粗糙不平。
2.根尖肉芽肿
牙髓的感染缓慢刺激根尖周形成根尖肉芽肿。
(1)临床表现:
感觉患牙有轻度的伸长,叩诊时有轻度不适感,但无明显的疼痛。咬东西时有不适感。X线根尖部有一个大小不等的透射区。
(2)病理:肉眼:患牙的根尖部有附着与根尖部的一团肉芽组织,随牙齿一同拔出。
镜下:(1)根尖区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团块,外有纤维组织包绕。
(2)有胆固醇结晶,呈针形裂隙,伴有异物巨细胞的存在。
(3)根尖肉芽肿中有上皮存在。
上皮的来源:(1)牙周的马拉瑟氏上皮剩余。
(2)口腔上皮:①有瘘管和口腔相通的长入,
②牙周病患牙牙周袋的上皮长入根尖周或根分叉。严重时根分叉处的上皮增生长入
③来源于呼吸道的上皮——见于病变和上颌窦相通的。
(3)根尖肉芽肿的发展变化:
① 当机体抵抗力增强而病原刺激较弱时,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牙槽骨和根尖部牙骨质吸收暂停或出现修复,病变缩小。
②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病原刺激增强时,炎症加重,炎细胞浸润增多,破骨细胞被激活,根尖牙骨质及牙槽骨吸收,病变范围增大。
③根尖肉芽严重者,中心可发生液化坏死,发展成急性牙槽脓肿,并在相应的根尖区牙龈上形成龈瘘管。
④年轻患者,抵抗力强的可形成致密性骨炎。
⑤上皮性根尖肉芽肿,可转化成根尖囊肿。
三、根尖囊肿——颌骨中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常和一个死髓牙相连。由根尖肉芽肿或慢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
(1)临床表现:
一般多无症状,肉芽肿长大后,颌骨膨隆,面部呈不对称表现。X线:轮廓清楚的囊性透射区,肉芽肿一般为1-2cm.
(2)病理变化:
囊肿:
囊壁:上皮衬里——多为复层扁平上皮,也有呼吸道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维囊壁——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和胆固醇结晶。
囊腔:有棕黄色透明的囊液,伴有感染时为浑浊的液体。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65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急性根尖周炎症状
下一篇: 根尖周炎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