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鼻息肉的临床特征

祝由网 2023-12-18 06:47:23

鼻息肉的临床特征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病。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为:

患者有较长时间的鼻病病史。初始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夜晚可出现明显鼻塞而致张口呼吸,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鼻塞多为持续性,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喷嚏很少,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也可出现喷嚏、清涕。鼻息肉患者的分泌物多为浆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继续增长的鼻息肉使鼻塞明显加重,且可引起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以致缺失。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尚可引起听力下降。息肉体积大,可引起鼻外形改变。鼻梁增宽扁平,两侧鼻背隆起,在鼻腔内可见息肉为圆形,表面光滑,质软,灰白色半透明囊性肿物,其蒂根部在中鼻道内或鼻窦腔内。

鼻息肉怎样治疗?

【概述】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鼻道形成息肉为临床特征。息肉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发病,但多数为多发性及双侧性。该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男女比例约为2:1。本病病程长,单纯内治效果不理想,可尽早行鼻息肉摘除术,术后有复发倾向,不易恶变。
中医学对鼻息肉的记载较早,鼻息肉病名,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若鼻息肉不通”,是指以鼻塞为主,鼻内可见光滑柔软,状如葡萄或鲜荔枝肉样的赘生物为特征的鼻病。本病的发生乃寒湿凝聚,留结鼻窍和湿热蕴积蒸结鼻窍所致。
【治疗】1.寒湿凝聚证【症状】鼻塞、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进行性加重,鼻流清稀或白粘涕;检查可见鼻腔内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质软,半透明,灰白色或淡黄色,状如葡萄或鲜荔枝肉样的新生物,无触痛,触之不易出血;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腻,脉虚滑。【方一】①参苓白术散合②玉屏风散【来源】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丹溪心法》【组成】①炒扁豆3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怀山药15克,莲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②黄芪15克,防风10克,白术9克。
【功效】温肺健脾,祛湿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山药、莲子肉补益肺脾之气;白术、茯苓、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防风走表祛风;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砂仁和胃醒脾,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共奏健脾益肺,祛湿通窍之功。
【按语】如鼻塞重加辛夷、苍耳子等宣通鼻窍;喷嚏流涕者加五味子、乌梅等收敛止涕。【方二】温肺止流丹【来源】《辨证录》【组成】人参10克,荆芥10克,细辛3克,诃子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鱼脑石15克。
【功效】温化寒湿,散邪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细辛、荆芥疏散风寒;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
【按语】湿邪明显者,加羌活、白术加强驱风除湿之功。
2.湿热蕴积证【症状】鼻塞、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进行性加重,鼻流黄涕,质稠;检查见鼻肌膜色红,息肉色淡色,鼻道见脓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一】辛夷清肺饮【来源】《医宗金鉴》【组成】辛荑花12克,生甘草6克,石膏15克,知母12克,栀子12克,黄芩10克,枇杷叶10克,升麻10克,百合10克,麦冬12克。
【功效】清热利湿,祛浊散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芩、栀子清宣肺热;石膏、知母清利脾胃之热;辛夷、枇杷叶宣肺通窍;甘草、升麻解毒驱邪;百合、麦冬养阴生津。
【按语】息肉大者,可加车前子、浙贝母、海藻等助祛湿散结;脓涕多者加桔梗、鱼腥草、败酱草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62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