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鼻窦炎的足底按摩法(有鼻炎怎么按摩?)

佚名 2023-12-18 04:18:09

鼻窦炎的足底按摩法

鼻窦炎自疗保健法要按反射区(或脚趾末端踢地下,墙壁均可)——鼻子、额窦(重点在大拇指与第三指加强)、上身淋巴腺、泌尿系统。

1. 额窦(反射区有交叉):在双脚五个脚拇趾末端处,刚好在脚趾甲下方。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2. 鼻子(反射区有交叉):在双脚大脚趾骨缘末端处。按摩的方法是扣住骨缘末端然后滑动按摩。

3. 胸部淋巴腺:是淋巴腺总开关,位于双脚脚背大拇趾与食趾之间凹陷处。按摩方向是由外侧往脚后跟方向推。淋巴腺中的淋巴液在人体中负责血管与血管连系,也能在肠内吸脂肪和运送脂肪的工作,淋巴球更能吞噬细菌,增强抵抗力。

4. 上身淋巴腺:位脚背双脚内侧,踝关节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凹陷的感觉。按摩时要从外侧往内侧方向推。按摩上身淋巴腺对肚脐以上器官所有发炎现象均可达到消炎止痛效果。

有鼻炎怎么按摩?

生活中导致鼻炎的原因有很多,鼻炎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鼻炎的治疗一般时间很长,容易反复发作,生活中要多注意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鼻炎还可以通过一些按摩手法进行治疗缓解,那么有鼻炎要怎么按摩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1、急性鼻炎怎么按摩
方法一:食指揉按上星穴1分钟;
方法二:食指揉按印堂穴1分钟;
方法三:中指点按大_穴1-2分钟;
方法三:从大鱼际穴处横擦前胸上部,以前胸处微微发热为度;
2、单纯性鼻炎怎么按摩
方法一:拇指沿着印堂到神庭连线上来回推5-次左右,力量均匀适中;
方法二:食指、中指按压百会穴1-2分钟;
方法三:食指、中指按压承光穴1-2分钟;
方法四:两拇指罗纹面紧贴在两攒竹穴上,做抹按至太阳穴;
方法五:拇指揉按少商穴1分钟;
3、萎缩性鼻炎怎么按摩
方法一:曲拇指揉按禾_穴,以酸胀痛感为度,揉按1分钟;
方法二:曲拇指揉按水沟穴,以酸胀痛感为度;
方法三:用食指推擦鼻梁骨两侧,上至晴明穴,下到迎香穴,以热胀红润为度。
方法四:用食指推擦鼻梁骨两侧,上至承泣穴、下到地仓穴,以热胀红润为度。
4、过敏性鼻炎怎么按摩
方法一:揉攒竹穴一分钟,力度以能让皮肤微微发热为宜;
方法二:食指指腹揉按太阳穴50下,然后食指指腹由太阳穴向额头中间推50下;
5、鼻炎保健按摩治疗方法
(1)按太阳穴
用温水洗脸、洗手,并用手掌搓热掌心和鼻子部位,两手指由鼻翼两侧侧起推至太阳穴20次。
(2)按迎香穴
用食指指腹按压迎香穴,以上下、左右,或者顺时针打圈的方式都可以,揉按至迎香穴部位微微发热。
(3)按曲差穴
食指指腹轻轻按压曲差穴,顺时针揉按一分钟。
(4)推压鼻梁
用大拇指和食指沿着鼻梁的山根向下至迎香穴,往返推送按压15次,注意力度不要过大。
(5)点按风池穴
大拇指放在风池穴上,以适当的力度轻轻点按风池穴1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热。
6、慢性鼻炎吃什么好
1、橘红酒
食材:白酒500克,橘红30克。
做法:橘红浸入白酒中,封固1个月。每晚睡前服一小盅(约20毫升)。
功效:行气活络通窍,对于慢性鼻炎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枣泥豆包
食材:大枣(去核)250克,白扁豆1000克,面粉1000克。
做法:扁豆水煮,至软时加入去核之大枣再煮,至水将尽豆能捣碎时离火,趁热将扁豆、大枣作成泥状,作陷;面粉和好发酵,发好后加适量苏打或碱揉匀,擀皮,包进扁豆枣泥,做成豆色(大小不拘)蒸熟,作主食。
功效:健脾利湿,养胃利窍,对于慢性鼻炎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黄花鱼头汤
食材:胖头鱼100克,黄花30克,白术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大枣15克
做法:取胖头鱼洗净后用热油两面稍煎待用。将大枣去核洗净,用黄花,白术,苍耳子,白芷,生姜3片共放沙锅内与鱼头一起煎汤,待熟吃肉饮汁。
功效:主治慢性萎缩性鼻炎,感冒频繁。
4、羊粉
食材:羊睾丸,
做法:将羊睾丸洗净后,放瓦片或沙锅内焙黄(不可炒焦炒黑),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每对睾丸一日分两次服完,连续用2-3天见效。
功效:主治慢性鼻炎。对于慢性鼻炎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辛夷煮鸡蛋
食材:辛夷花15克
做法:用辛夷花15克,入沙锅内,加清水2碗,煎取1碗;鸡蛋2个,煮熟去壳,刺小孔数个,将砂锅复火上,倒入药汁煮沸,放入鸡蛋同煮片刻,饮汤吃蛋。
功效:通窍,止脓涕,祛头痛,滋养扶,正主治慢性鼻窦炎,流脓涕。对于慢性鼻炎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6、桑菊杏仁粥
食材:桑叶9克,菊花6克;甜杏仁9克,粳米60克。
做法:前二味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加甜杏仁、粳米煮粥。疏散风热,宣肺通窍。早晚食用。
功效:通窍,止脓涕,祛头痛,滋养扶,正主治慢性鼻窦炎,流脓涕。

脚底的穴位和按摩方法与作用?

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额 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胰 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肝 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胆 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肾 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输尿管: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膀 胱:位于两足足底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45度处。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盲肠(阑尾):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结肠连接。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回盲瓣: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升结肠: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越足掌之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降结肠:位于左足掌,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于两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适用于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调所致),如女性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经闭、痛经、卵巢囊肿等病症。小肠(空肠、回肠):位于两足跖骨,楔骨至跟骨的凹下区域,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的反射区所包围。适用于胃肠胀气、腹泻、腹部闷痛等病症。胸部淋巴:位于两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缝处区域。适用于各种炎症、发烧、囊肿、子宫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肿瘤等病症。喉:位于两足背第一跖趾关节的外侧缘。适用于喉炎,支气管炎、失音、嘶哑、声门水肿等病症。上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背侧近甲根部。适用于牙痛、上颌感染、上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下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的背侧,与上颌反射区相接,适用于牙痛、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61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