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怎么治疗外耳道疖(什么是耳疖子)

祝由网 2023-12-17 05:59:01

怎么治疗外耳道疖

常用中成药

外耳道疖中医称“耳疔”、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1.内治法 牛黄解毒丸或犀黄丸口服。

2.外治法

①新鲜野菊叶50克煎浓汁,澄清后滴耳,每天3—4次。

②黄马膏:黄柏25克,马齿苋50克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每天用小棉条蘸药外耳道内。

常用西药

1.一般可口服螺旋霉素、红霉素(按常规量)。疼痛剧烈者可给青霉素80万单位;1日2次肌注。

2.局部热敷或超短波理疗。其他疗法及自养注意事项可参见外耳道炎。

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内耵聍腺分泌旺盛,排出油蜡状耵聍,如长期积存,可成为耳垢栓塞。

耳垢栓塞可有耳闷、耳鸣和听力减退,有时耳部有发胀和疼痛,尤其是有水进入外耳道使耳垢栓子吸水膨胀。 一有感染则症状加重,可有剧烈疼痛。

活动的耳垢,可用耳镊或耳钩取出。若耳垢过硬,将外耳道完全阻塞,可用3%碳酸氢钠液滴耳,每日4—5次,待耳垢软化后,再用耳道冲洗器将其洗出。方法是用温水以大号注射器或用灌洗皮球接上塑料管,向耳道顶方向注入水流,这样就越过耳垢,将其自内冲出。

什么是耳疖子

  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伴有强烈的肿胀感、疼痛感,在患病期间患者饱受病痛的折磨,那么,什么是耳疖子?下面就由我为您详细介绍。

  耳疖子的简介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夏季多发。天津华西医院专家介绍说,人的外耳道有丰富的毛囊和腺体,一旦外耳道皮肤受到 损伤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后也容易发生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十分疼痛的,宝宝常会因为此病,出现剧烈哭闹、不肯喝奶、睡眠不沉、易惊哭等症状。

  外耳道疖肿是小儿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它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其病因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 诱发外耳道疖肿。

  疼痛剧烈,因外耳道皮下软组织少,皮肤和软骨膜紧贴,炎性肿胀刺激神经末梢。如疖在外耳道前壁,咀嚼或说话时,疼痛加重。疖破溃,有稠脓流出,可混有血液,但由于外耳道无粘液腺,脓中不含粘液。

  耳疖的简介   耳疖(er jie)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古代医籍中尚有?耳疔?、?黑疔?等别称,如《外科证治全书?卷2》中说:?耳疔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西医学的?外耳道疖?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耳疖的预防护理   不自己挖耳,如耳痒或耳屎多时,应及时请医生帮助诊治。不在污水中游泳,在游泳以前可预防性的在外耳道内除少量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护皮肤、防止感染作用。洗澡、洗头时亦应防止水进人耳内。

  耳疖子是怎么回事   其实,一股这种情况都是由于上火引起的,因为耳朵后边儿延下巴这一圈是人体淋巴的分布带,而淋巴在我们上火的时候会肿胀来提醒我们,一些人的反应是脸侧及脖子一周长粉刺,另外一些人则为耳朵内,外,前后侧长脓包,初时很硬,甚至严重的睡觉的时候会觉得半个脸都在疼,之后慢慢变软,最后脓液会自行排出,不需要刻意的进行治疗,尽量不要用手去接触患处,多喝水,晚上尽量不要熬夜,两到三天后就算仍然没有吸收,也不会再影响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大家如果不放心可自我检查一下,如是小疙瘩、有轻微压痛、与周围不沾粘,同时扁桃腺发炎,可能是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应尽快治愈扁桃腺炎;如是轮廓清楚、质软、局限与周围组织不沾粘、无压痛,可能是脂肪瘤,若生长快应去医院手术摘除;如与骨骼沾粘、不规则、界限不清、生长快或有破溃,应去医院诊治。

  耳疖的偏方   药方1,新鲜野菊叶30克。上药加水煎成浓汁澄清备用。取药液待其温度适宜时,冲洗外耳道,每日3-4次7-10天为1疗程。主治风热邪毒型耳疖。出于《中国民间疗法》。

  药方2,黄连适量。将上药黄连加水煎成浓液,过滤备用。取药液,等到其温度适中时,冲洗外耳道,每日3-4次,7-10天为1疗程。主治风热邪毒型耳疖。出于《中国民间疗法》。

  药方3,用绿青、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再搽药。

  药方4,用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二钱五分,共研为末,搽疮上。

  以上所述治疗耳疖的偏方长期使用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副作用,所以目前患者较多的会选择使用以上食疗的偏方来治疗耳疖,但是在使用上述偏方治疗耳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用耳卫生,以便配合偏方更好地缓解病情,早日使患者走出阴霾。

外耳道炎的治疗药方有哪些?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

【方一】栀子清肝汤

【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组成】栀子、川芎、当归、柴胡、白芍各3克,牡丹皮、牛蒡子各6克,煅石膏10克,黄芩、黄连、甘草各1.5克。

【功用】清肝泻火,解毒活血。

【主治】治疗肝胆火热上灼而致外耳疾患,如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外耳湿疹、外耳道乳头状瘤等。

【方解】栀子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活血;白芍柔肝;配合牛蒡子散热利咽消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黄、牡丹皮,能凉血止血;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药理】栀子能解热、镇痛;牡丹皮具有镇静、催眠、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石膏有解热,消炎作用;黄芩、黄连有解热、抗病毒作用;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白芍具有抗炎、镇痛、消肿、免疫调节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方二】银花解毒汤

【出处】《疡科心得集》

【组成】金银花、紫地丁、赤茯苓、连翘各10克,夏枯草10克,牡丹皮6克,黄连3克,犀角(磨服)0.1克。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主治】治疗风热邪毒犯上,而致耳疖、耳疮(外耳道炎)。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地丁、夏枯草清热,泻肝火;黄连清热泻火;牡丹皮凉血止血;赤茯苓行水,利湿热。

【药理】金银花、连翘具有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作用;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连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促进免疫功能;地丁解热、抗病毒。

【用法】水煎服。犀角若缺乏,可以用水牛角片30克煎服。

【按语】犀角用水牛角代替。

【方三】柴胡清肝汤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山栀、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节各3克。

【功用】清肝散火,活血祛风。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外耳道炎),见耳道红肿疼痛,或有少许脓液者。

【方解】生地黄性寒,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黄芩、牛蒡子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天花粉养阴生津。

【药理】本方具有镇痛、消炎、解毒、降血压、改善体质等作用。

【用法】上药用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每日1~2剂。

【方四】当归川芎散

【出处】《证治准绳·类方》

【组成】当归、川芎、柴胡、白术、芍药各3克,山栀3.5克,牡丹皮、茯苓各2.4克,蔓荆子、甘草各1.5克。

【功用】养血清肝,疏风散热。

【主治】治疗血虚肝旺,耳疮耳内痒痛,溢脓。

【方解】当归、川芎行气活血;白芍养血柔肝;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栀子清热泻火;牡丹皮清热凉血;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甘草缓急,止痛。

【药理】柴胡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菌、抗肝损伤、抗病毒(流感病毒)等作用;茯苓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蔓荆子具有镇痛、抗炎、祛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托里消毒散

【出处】《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各3克,金银花、白芷各2.1克,甘草1.5克。

【功用】托毒排脓。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脓耳脓水清稀,能收口干燥,正气不足,神萎乏力者。

【方解】太子参、茯苓、白术、生黄芪、当归,白芍补益气血,托毒外出,白芷托里排脓,甘草缓急止痛。

【药理】茯苓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白芍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白芷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芩柏滴耳液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黄芩黄柏各12克,枯矾6克,冰片3克,麻油500毫升。

【功用】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治疗外耳道炎。

【方解】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枯矾外用可以解毒、杀虫、止痒,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药理】黄芩有解热、降压、利尿、镇静、利胆、保肝、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肠管蠕动等功能。黄柏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利胆、利尿、降压解热等作用,枯矾有收敛、消炎、防腐、止血的作用。冰片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抑菌作用。

【用法】先将黄芩、黄柏放入麻油中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铁锅内煎炸变为黑黄色,取出后研末,与冰片、枯矾细末同时放入麻油中,过滤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涂抹患处,或浸小纱布条纱入外耳道。每日换药1~2次。

【方七】消炎膏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各6克,朱砂1.5克。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

【主治】治疗外耳道疖。

【方解】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可相兼而用。血竭、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药理】乳香有镇痛作用,没药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血竭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儿茶有收敛、止泻作用,朱砂有解毒防腐、抑菌作用。

【用法】将乳香、没药麸炒以去油,然后与血竭、儿茶研细末,加适量蜂蜜调匀成膏。用时以药棉制成粗细适合的棉栓,涂上消炎膏后,塞敷于外耳道。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方八】六神丸纱条

【出处】《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组成】六神丸(中成药)30粒液体石蜡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疼。

【主治】治疗外耳道炎,外耳道疖。

【方解】六神丸的组成有天花粉、人工牛黄、青黛、蟾酥、冰片、大黄、珍珠粉。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牛黄熄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蟾酥开窍醒神,止痛,解毒。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珍珠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外用可燥湿敛疮。

【药理】天花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牛黄有镇静、镇痉作用。青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有抗菌作用。蟾酥平喘、镇咳、抗炎、抗肿瘤、抗放射及升白细胞的作用。冰片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抑菌作用。大黄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珍珠粉治疗溃疡。

【用法】将六神丸研细末,以液体石蜡调和,浸渍纱布条。用时将纱条放入外耳道,每日换药1次。

【方九】滴耳油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核桃仁。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治疗耳疮耳内闷、肿,流脓。

【方解】方中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

【药理】核桃仁有镇咳作用,可影响胆甾醇的体内合成及其氧化、排泄。

【用法】研烂,拧油去渣,得油3克,兑冰片0.6克。每用少许,滴于耳内。

【方十】清耳膏

【出处】《医方类聚》

【组成】附子尖、石菖蒲、蝉蜕各等份。

【功用】温经通络止痒。

【主治】治疗耳疮(慢性外耳道炎),耳内作痒。

【方解】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药理】附子有消炎、镇痛作用。石菖蒲有镇静、抗惊厥、解痉抑菌的作用。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耳痛者用麻油调入,耳痒者,用生姜汁调成锭子,用纱布裹好,塞入耳中。药干便换。

【方十一】青敷药

【出处】《青囊秘传》

【组成】大黄500克,姜黄240克,白芷180克,青黛120克,白芨120克,天花粉80克,陈皮120克,甘草60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外耳道炎),局部红肿疼痛,甚则化脓。亦可用于鼻疔、鼻疳(鼻前庭炎)脓肿未成时。

【方解】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浓。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陈皮理气燥湿、健脾化痰。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药理】大黄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姜黄有抗炎、利胆的作用,白芷对多种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有抗菌作用;白芨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天花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陈皮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微细血管出血,能拮抗组织胺,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甘草有抑酸、解痉、祛痰止咳、抗炎、抗过敏、解毒的作用。

【用法】上药研细末。如红肿者,用野菊鲜叶捣汁,或以茶叶泡汤候冷,或用蜂蜜调敷。每日换药1次。

【方十二】九一丹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煅石膏27克,黄灵药3克。

【功用】提脓生肌。

【主治】治疗耳疖,鼻疔溃后脓腐未净,新肌将生者。

【方解】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黄灵药又叫黄升丹,是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而成,能拔毒化腐。二者在共奏提脓生肌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膏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胆汁排泄,并有利尿作用。黄灵药对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5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