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沙眼概述(眼睑外翻简介)

祝由网 2023-12-17 01:18:12

沙眼概述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沙眼在我国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对沙眼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沙眼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从北京顺义县及上海、云南、陕西等地进行的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88)结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区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由白内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云南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云南全省18万双眼盲患者中,白内障占第1位,约8万人;沙眼及其合并症占第2位,约3万人。所以,沙眼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视。此外,本病在亚非地区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眼睑外翻简介

目录 1 概述 2 疾病名称 3 英文名称 4 眼睑外翻的别名 5 分类 6 ICD号 7 睑外翻的病因 7.1 瘢痕性 7.2 痉挛性 7.3 麻痹性 7.4 老年性 7.5 先天性 8 发病机制 8.1 瘢痕性 8.2 痉挛性 8.3 麻痹性 8.4 老年性 8.5 先天性 9 睑外翻的临床表现 10 睑外翻的并发症 11 实验室检查 12 睑外翻的诊断 13 睑外翻的治疗 13.1 瘢痕性 13.2 痉挛性 13.3 麻痹性 13.4 老年性 13.5 先天性 13.6 疗效评价 14 预后 附: 1 治疗眼睑外翻的穴位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睑外翻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睑外翻 已经自动替换为 眼睑外翻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眼睑外翻(ectropion of eyelid)是睑缘离开眼球,向外翻转的反常状态。轻者仅睑缘离开眼球,但因破坏了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毛细管作用而导致溢泪。重者则睑缘外翻,使部分或全部睑结膜暴露在外。

主要表现有泪溢、结膜干燥及原发病表现。按病因可分为瘢痕性、痉挛性、麻痹性、老年性、先天性。瘢痕性外翻者睑皮肤结疤收缩;眼轮匝肌痉挛收缩所致痉挛性眼睑外翻;麻痹性眼睑外翻为面神经麻痹引起;由于年老皮肤松驰,使睑缘不能紧贴眼球,形成下睑外翻;先天性眼睑外翻极为少见,可见于新生儿,常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

轻度外翻病例以点抗生素滴眼液、眼膏为主。症状明显及出现暴露性角膜炎者,应涂大量抗生素眼膏保护角膜。瘢痕性和老年性眼睑外翻主要是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睑外翻患儿有少数病例于生后3~4周内自行消失。眼睑外翻手术治疗效果与病因以及病情密切相关。

2 疾病名称 眼睑外翻

3 英文名称 ectropion of eyelid

4 眼睑外翻的别名 睑外翻

5 分类 眼科 > 眼睑病

6 ICD号 H02.1

7 眼睑外翻的病因 根据不同发病原因,眼睑外翻可分以下几种:瘢痕性眼睑外翻(cicatricial ectropion)、老年性眼睑外翻(senile ectropion)、麻痹性眼睑外翻(paralytic ectropion)、痉挛性眼睑外翻(spastic ectropion)、先天性眼睑外翻(congenital ectropion)等。

7.1 瘢痕性

瘢痕性眼睑外翻是由于眼睑外伤、烧伤、眼睑溃疡、眶骨骨髓炎或睑部手术不当等所造成的皮肤瘢痕牵引所致。

7.2 痉挛性

痉挛性眼睑外翻由于眼睑皮肤紧张,眶内容充盈眼轮匝肌痉挛压迫睑板上缘(下睑的睑板下缘)所致。常见于患泡性结角膜炎的小儿,或高度眼球突出的患者。

7.3 麻痹性

麻痹性眼睑外翻仅见于下睑,由于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下睑依其本身的重量下垂面形成外翻。

7.4 老年性

老年性眼睑外翻仅见于下睑,由于老年人的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及外眦韧带也较松弛,使睑缘不能紧贴眼球,终因下睑本身重量下坠而外翻。加上外翻引起的泪溢、慢性结膜炎,使患者频频向下擦泪,加剧了外翻的程度。

7.5 先天性

先天性眼睑外翻极为少见,可见于新生儿,常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眼睑外翻患儿有少数病例于生后3~4周内自行消失。

8 发病机制

8.1 瘢痕性

瘢痕性眼睑外翻临床上最常见,发生在睑皮肤瘢痕性收缩的基础上。睑皮肤瘢痕可由创伤、烧伤、化学伤、眼睑溃疡(狼疮)、眶缘骨膜炎睑部手术引起。其中以面部大面积烧伤造成的眼睑外翻给眼球带来的危害性最为严重,且治疗困难。

8.2 痉挛性

痉挛性眼睑外翻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旦发生眼轮匝肌痉挛时,角膜、结膜的病变可由于睑板上缘或下缘受到压力而引起外翻。高度眼球突出、结膜水肿或肥厚变性亦可诱发眼睑外翻。

8.3 麻痹性

麻痹性眼睑外翻与老年性眼睑外翻一样,仅限于下睑。因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由于下睑本身的重量而发生下垂,造成眼睑外翻。

8.4 老年性

老年性眼睑外翻仅限于下睑部,由于老年人的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及外眦韧带也松弛,使睑缘不能紧贴眼球,并因下睑本身的重量使之下坠而引起下眼睑外翻。如同时有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或泪道阻塞,则造成的流泪现象的加剧和继发的皮肤湿疹以及不断向下揩拭眼泪的动作可使外翻加重。

8.5 先天性

先天性眼睑外翻极为少见,可见于新生儿,常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一般多见于单侧下睑,也可为双侧。往往伴有结膜水肿,甚至可脱垂于睑裂外。

9 眼睑外翻的临床表现 尽管眼睑外翻病因多种多样,但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即睑缘向眼球外侧翻转。下眼睑外翻使泪小点离开泪湖,出现不同程度的溢泪症状,同时因向下揩拭的习惯性动作,使外翻加重。暴露的结膜由于失去泪液的湿润,最初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久之变为干燥粗糙,高度肥厚,甚至呈现角化现象表皮样改变。严重眼睑外翻常引起睑裂闭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护,角膜上皮干燥脱落,造成暴露性角膜炎及溃疡。

10 眼睑外翻的并发症 眼睑外翻主要并发溢泪症和慢性结膜炎以及角膜病变等。

1.区别眼睑外翻为瘢痕性、痉挛性、麻痹性或老年性。

2.检查睑裂变形,结膜、角膜暴露面积,眼睑、睑板、泪点有无畸形,及邻近骨质有无缺损。

3.检查视力及角膜。

4.如为麻痹性外翻,须请神经科会诊。

11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12 眼睑外翻的诊断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很容易做出诊断。

13 眼睑外翻的治疗 去除病因、涂抗生素眼膏,夜间包盖,防止干燥,保护角膜。

轻度外翻病例以点抗生素滴眼液、眼膏为主。症状明显及出现暴露性角膜炎者,应涂大量抗生素眼膏保护角膜。

13.1 瘢痕性

瘢痕性眼睑外翻主要是手术治疗,应彻底切除瘢痕,作植皮术。瘢痕性眼睑外翻手术的原则为增加眼睑前层的垂直长度,消除睑缘垂直向的牵引力量。仅限于眼睑的瘢痕可将其完全切除后,用耳后全厚皮片;若瘢痕累及面部需做大面积断层游离皮片移植。

13.2 痉挛性

痉挛性眼睑外翻应强调积极治疗原发病。

13.3 麻痹性

麻痹性眼睑外翻轻者涂眼膏及眼垫包扎,重者应行眼睑缝合术以保护角膜。麻痹性眼睑外翻应积极治疗面瘫,面瘫治愈后外翻立即好转。

13.4 老年性

老年性眼睑外翻轻者应嘱其向上擦泪,以减少或防止外翻加剧。重者手术矫正,以缩短睑缘为原则,最简易的方法是在结膜睑板层及皮肤肌肉层各作一个三角形切除,然后缝合之。老年性眼睑外翻可以作Z形皮瓣或用VY改形术矫正。老年性主要是手术治疗。

13.5 先天性

先天性眼睑外翻患儿有少数病例于生后3~4周内自行消失。

13.6 疗效评价

(1)治愈:恢复眼睑正常位置,无泪溢,手术者伤口愈合。

(2)好转:外翻、泪溢减轻。

(3)未愈:症状及外翻无好转。

14 预后 眼睑外翻手术治疗效果与病因以及病情密切相关。

治疗眼睑外翻的穴位 鼷穴 竹、风池,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目不明,...

面髎 竹、风池,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目不明,...

鼠穴 竹、风池,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目不明,...

面窌 竹、风池,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目不明,...

目下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概述

该所不仅是开拓重要研究项目及首先开发成功并推广使用重要防疫制品的单位,而且是中国早期研究抗菌素的单位。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卫生防疫和血清疫苗研究与生产的专门机构。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北京所几经迁徙,历尽艰辛,先后研制生产了中国最早的牛痘、霍乱、伤寒、狂犬病疫苗及白喉抗毒素等15种制品;分离出我国第一株青霉素菌种,实现了中国生物制品零的突破,延续并发展了我国的生物制品事业,培养和造就了专业人才,为我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所和共和国一道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科技成果捷报频传,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效益节节攀升。汤飞凡等人在国际上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获得国际沙眼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赵铠组织研发成功鸡胚细胞培养取代了动物接种制备痘苗,为控制天花以至消灭天花做出了突出贡献;冷冻干燥技术、病毒性疫苗的细胞培养技术、单采血浆技术及生物制品检定的生化技术等多项技术,以及血源性乙肝疫苗、风疹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等多种疫苗都是首先在北京所诞生。与此同时,北京所与国际卫生组织及各国相关研究所的联系合作日益加强,北京所的英文简称“NVSI”( National Vaccine and Serum Institute)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50年间北京所和兄弟生物制品研究所一起,和全国卫生防疫系统的同仁们一起,共同为防病灭病、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1998年起,北京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生物制品行业第一个股份上市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坛生物)诞生了。北京所将优质资产重组,以募集方式成立天坛生物, 1998年6月16日上海证交会股票上市发行,北京所控股75%,后经几次增发北京所控股股权变更为56.27%。天坛生物上市十余年来坚持传承、创新、发展,在新的体制、新的运营模式下稳步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北京所努力适应新的形势,逐步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科研为主的轨道上来。这期间,北京所在坚定的探索中前进,在变革的阵痛中奋发。科研工作被提到从未有过的位置和高度,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科研管理机制逐步同市场经济接轨,科研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课题项目的进展成为全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十多年里,先后研制成功VERO细胞乙脑灭活疫苗、麻风二联、麻腮风三联疫苗等,为天坛生物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截至2008年底,北京所共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100多项,其中国际金质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两项,其它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6项,部级科技进步奖36项,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
自1983年起,北京所开始招收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包括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两个专业研究方向,二十余年来累计培养研究生近二百人,走向工作岗位已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骨干。
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所为依托承办的国家一级杂志《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期刊奖。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挑战,推动中国生物产业蓬勃发展,在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在集团公司的直接参与下,北京所抓住机遇,同天坛生物、国家CDC病毒所联合组建了“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疫苗中心),疫苗中心的基地建设2009年底已在亦庄开发区封顶,一期投资2亿多元,将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包括五个中试生产线和综合实验室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综合科研大楼,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主要从事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疫苗。重点建立基因重组技术、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联合疫苗、结合疫苗技术、DNA及多肽合成技术、人源化单抗技术等生物制品研发的关键性技术平台,预计2010年底交付使用。
目前北京所、疫苗中心在研课题近三十个,拥有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赵铠院士在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其中赵铠院士和上海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合作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国家一类新药“乙克”已经顺利完成I、Ⅱ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研究;科技部支持,疫苗中心牵头的EV71疫苗研究及其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也取得阶段性进展。北京所、疫苗中心独立申报或与外单位联合申报国家支持项目共计中标二十五项,累计获得资金支持近亿元。今天的北京所、疫苗中心正在逐步形成多学科、多项目、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中远期课题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一个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的生物技术平台正在形成,拥有先进技术和蓬勃斗志的科研力量蓄势待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51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