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和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除上述症状外,眼底检查尚可见视乳头颜色为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血管变细等。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特效疗法。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在50年代后期就受到了较大的重视,有针灸治疗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的报告。也有百例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在60年代,有的还以经络测定仪测定的数据为依据,选穴配方和运用补泻手法治疗本病。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则主要从不同方面寻求提高疗效的途径。如在穴位选择上,除用传统穴位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新穴;在手法上,则强调在补法的基础上使感应到达眼区;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以针刺为主,亦运用头针、穴位注射、电针及耳针等法。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由于各地评判标准不一,刺灸方法各异,有所差别,有效率在55~90%之间。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治疗措施 4 病因学 5 临床表现 6 预后 附: 1 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穴位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shì wǎng mó pī liè
2 概述 文献中对本病有不同命名,如性连锁性青年性视网膜分离症(sexlinked hereditary juvenile retinoschisis)、先天性玻璃体血管纱膜症(congenitar vascular veils in the vitreous)、青年性视网膜劈裂症(juvenile retinoschisis)等等。劈裂发生于神经纤维层,隆起的前壁为视网膜内界膜及部分层次的神经纤维层。
3 治疗措施 本病病变几乎是静止的,所以无需治疗。手术不仅无效,反而有害。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可施行巩膜环扎(seleral buchling),当劈裂前壁破裂成圆扎时,有时可因视网膜血管断裂而引起玻璃体积血,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有人主张用激光光凝其血管,但效果也不可靠。
4 病因学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为性连锁性遗传病。其成因有如下推测;一为视网膜最内层先天异常,特别是附着于内界膜的Müller细胞内端存在某种遗传性缺陷;二为玻璃体皮质异常,视网膜受其牵引所致。先天发病,在10岁左右因单眼或双眼视力不良、斜视,玻璃体出血,并可因有先证者而作家族调查时才被发现。仅见于男性儿童,女性罕见。多为双眼。劈裂部位对称。
5 临床表现 劈裂好发于下方眼底,特别是颞下方,从赤道部到远周边部呈巨大的囊样隆起,是分离了的视网膜内层,其后方边缘形成境界清晰的凸面,前方边缘不能到达锯齿缘。前劈菲薄,半透明,视网膜血管伴行其上,血管往往白线化或有平行白鞘。视网膜常有变性及色素沉着。前壁破裂后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大裂孔。在囊样后壁(即神经上皮层的外层)处,有雪片状白色斑点,有时还可见到视网膜血管投影。
劈裂症发生于黄斑部者称黄斑部视网膜劈裂(macular retinoschisis)。一开始即有视力障碍。初起可以看到黄斑部色素性斑纹,呈星状色素脱落,以中心窝为中心发展成放射状囊样皱褶。逐渐相互融合成炸面圈(doughnuts)状的视网膜内层劈裂。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无论发生于周边或黄斑部,视力均有明显损害,半数以上小于0.3,黄斑部者视力更为不良。视野在劈裂相应处绝对性缺损。ERGa波正常、b波下降。
6 预后 本病一般不进行或进行非常缓慢。进行主要在5~10岁之间、20岁以后停止发展。
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穴位 眼 学之瞳孔;广义的瞳神不仅指瞳孔,还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以及房水、晶状体、玻璃状体等。“水轮”...
后曲 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睑缘炎,青少年近视眼,白内障,...
目外眦 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睑缘炎,青少年近视眼,白内障,...
目瞳子 正,夜盲,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睑缘炎,青少年近视眼,白内障,...
鱼尾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睛明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特异性 9 泪孔穴的定位 10 泪孔穴的取法 11 泪孔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泪孔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泪孔穴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泪孔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泪孔穴研究进展 17.1 对眼压的影响 17.2 对判断中风偏瘫的影响 17.3 对视力的影响 17.4 对心律的影响 17.5 治疗近视眼 17.6 治疗电光性眼炎 17.7 治疗急性结膜炎 17.8 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17.9 治疗坐骨神经痛 17.10 治疗急性腰扭伤 17.11 治疗呃逆 17.12 治疗功能性遗尿 17.13 视神经萎缩 17.14 角膜炎 17.15 泪囊炎 17.16 色觉障碍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泪孔 1 拼音 lèi kǒng
2 英文参考 Jīngmíng BL1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泪孔为经穴别名,即睛明穴[1]。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睛明 汉语拼音 Jingming 罗马拼音 Chingming 美国英译名 Eye Bright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1 日本 1 法
国 莫兰特氏 V1 富耶氏 V1 德国 B1 英国 B1 美国 BI1
睛明为经穴名(Jīngmíng BL1)[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2]。睛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2]。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2]。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
4 睛明穴的别名 目内眦(《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泪孔(《针灸甲乙经》),泪空(《针灸聚英》),精明(《备急千金要方》)、泪腔[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眦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
6 穴名解 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2]。
睛,指眼睛,本穴在目内眦,黏膜组织上,近于睛,主治两目红肿、怕光羞明,一切目疾,有明目之效,故曰睛明。《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王冰注:“在明堂左右两目内也,以近于目眦,故曰精(睛)明。”
7 所属部位 面部[4]> 内眦[5]
8 特异性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6]。
9 泪孔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7]。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正坐或仰靠取穴[2]。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8]。
睛明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血管)
睛明穴的位置(肌肉)
10 泪孔穴的取法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正坐或仰靠取穴[2]。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目内眦向外上方,近目眶内缘处取穴[9]。
11 泪孔穴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皮肤由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血管有内眦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其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睑内侧韧带,使睑板固定于眶缘上。营养眼球外结构的动脉来自眼动脉的终末支之一的额动脉。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内直肌[10]。
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眦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8]。
12 泪孔穴的功效与作用 睛明穴有明目疏风的作用[2]。
睛明穴有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又是足太阳经与手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阳明脉多气多血,阴跷脉、阳跷脉主眼睑的开合,故凡外感诸邪、内伤诸疾所导致的多种眼病,主要是慢性眼病,均可治疗[6]。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腰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取睛明穴又可治疗腰部病证[6]。
13 泪孔穴主治病症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
睛明穴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视不明、近视、夜盲、色盲、目翳[10]。
睛明穴在目内眦角,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会,故治一切目病,对郁热之证最宜,对暴赤肿痛、眦痒、翳障亦效[3]。《针灸甲乙经》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睛明主之。”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2]。
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2]。
睛明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8]。
五官科系统疾病:近视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夜盲;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14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眼眶边缘直刺0.3~0.5寸[10]。
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8]。
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针尖沿目眶鼻骨边缘缓慢刺入,深0.5~1.0寸,忌作提插捻转等手法[2]。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持针,于眼眶边缘和眼球之间缓慢刺入,直刺0.5~1寸,不宜大幅度提插和捻转,局部有酸胀感并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后要按压针孔片刻[9]。
注意:针刺睛明穴容易引起内出血,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10]。出针时按压针孔1~2 min,以免内出血[9]。
睛明穴不可深刺,以免损伤眼部组织结构[9]。
不宜灸[10]。
15 泪孔穴的配伍 睛明配合谷、风池,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治结膜炎,目痒。
睛明配肝俞、光明,有调肝养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
睛明配风池、四白,治疗近视[9]。
睛明配合谷、光明,治青光眼[9]。
睛明配太冲、肝俞,治夜盲[9]。
睛明配风池、太阳、攒竹、阳白,治目赤肿痛[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眦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
《针灸大成》: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者,刺睛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
《针灸大成》:主小儿疳照,大人气眼冷泪。
《医宗金鉴》:睛明、攒竹二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翳眦痒,雀目诸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攀睛,翳膜覆瞳子,恶风泪出,目内眦痒痛,小儿雀目疳眼,大人气眼冷泪,视物不明,大眦胬肉侵睛。
17 泪孔穴研究进展
电梅花针叩刺睛明;针刺睛明,配合维生素B12或当归液,于肝俞、肾俞穴位注射;针刺睛明,配合眼保健操和视力训练等法,对近视均有较好疗效。
单刺睛明,治疗153例,有良好疗效。
取患侧睛明、听宫,刺后活动患肢,治疗52例有较好疗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预后及预防 12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慢性结膜炎的穴位 1 拼音 màn xìng jié mó yán
2 英文参考 chronic conjunctivitis
3 疾病分类 眼科
4 疾病概述 慢性结膜炎为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包括:细菌感染、不良环境的 *** 、眼病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临床特点为眼部不适感、白色泡沫状分泌物、睑结膜轻度充血或充血不明显。
5 疾病描述 慢性结膜炎为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结膜炎症,发病无季节性。
6 症状体征 进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可单侧或双侧发病。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眼痒,烧灼感,干涩感,眼刺痛及视力疲劳。结膜轻度充血,可有睑结膜增厚、 *** 增生,分泌物为粘液性白色泡沫样。莫阿菌可引起眦部结膜炎,伴外眦角皮肤结痂、溃疡形成,以及睑结膜 *** 和滤泡增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常伴有溃疡性睑缘炎或角膜周边点状侵润。
7 疾病病因 ①可由急性结膜炎治疗不当演变而来;
②Morax-Axenfeld双杆菌、链球菌或其他毒力不强的菌类感染后,一开始就呈慢性炎症过程。
③还可由不良环境 *** ,如粉尘和化学烟雾、眼部长期应用有 *** 性的药物、屈光不正、烟酒过度、睡眠不足等等引起。很多患者同时存在睑内翻倒睫,慢性睑缘炎或睑板腺功能异常,以及慢性泪囊炎、慢性鼻炎等周围组织炎症。
④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莫阿菌,是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体。
8 病理生理 ①可由急性结膜炎治疗不当演变而来;
②Morax-Axenfeld双杆菌、链球菌或其他毒力步枪的菌类感染后,一开始就呈慢性炎症过程。
③还可由不良环境 *** ,如粉尘和化学烟雾、眼部长期应用有 *** 性的药物、屈光不正、烟酒过度、睡眠不足等等引起。很多患者同时存在睑内翻倒睫,慢性睑缘炎或睑板腺功能异常,以及慢性泪囊炎、慢性鼻炎等周围组织炎症。
④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莫阿菌,是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体。
9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10 治疗方案 原则是去除病因,抗感染治疗。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时,医生应开始局部使用谱谱抗生素,确定致病菌属后给予敏感抗生素。根据病情的轻重可选择结膜囊冲洗、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或联合用药。切勿包扎患眼,但可配戴太阳镜以减少光线的 *** 。①对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应在诊断性标本收集后立即进行,以减少潜在的角膜及全身感染的发生,局部治疗和全身用药并重。②成人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一般选择堤滴眼液,儿童则选择眼膏,减少药物随哭泣时的眼泪排出,而且其作用时间更长。③对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原则与急性结膜炎相似,但需长期治疗,疗效取决于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④各类型结膜炎波及角膜时,应按角膜治疗原则处理。
1、局部治疗
(1)当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无 *** 性的冲洗剂,如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冲洗时避免损伤角膜上皮,勿使冲洗液流入健眼。
(2)充分滴用有效的抗生素眼液和眼药膏。急性阶段,每1-2h一次。①革兰阳性菌所致者,可使用:5000-10000U/ml青霉素、15%磺氨醋酰钠、0.1%利福平、杆菌肽、甲氧芐啶-多粘菌素B、0.5%氯霉素等眼液,频繁滴眼,使用红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B眼药等。②革兰阴性菌所致者,可选用氧氟沙星眼药水或眼药膏。③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合成抗生素滴眼液。④慢性葡萄球菌性结膜炎,对杆菌肽和红霉素反应良好,还可适当应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眼液。
2、全身治疗
(1)奈瑟菌性结膜炎,应全身及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肌注或静脉给药。淋球菌性结膜炎角膜未波及者,①成人:大剂量肌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钠1g/d即可,如果角膜也被感染,加大剂量为1-2g/d,连续5d。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壮观霉素(淋必治),2g/d,肌注意此外,还可联合口服1g阿奇霉素,或100mg强力霉素,每日2次,持续7d;或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0.5g或氧氟沙星0.4g,每日2次,连续5d)。②新生儿:用青霉素G10000万U(kg?d),静脉滴注,或分4次肌注,共7d。或用头孢曲松钠(0.125g,肌注)、头孢肟塞钠(25mg/kg,静注或肌注),每8h或12h一次,连续7d。对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可静脉注射或肌注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代替。
(2)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而致的急性结膜炎、或伴有咽炎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局部用药的同时,应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利福平。
(3)对慢性结膜炎的难治性病例,或伴有酒糟鼻患者,需口服强力霉素100mg,1-2次/d,持续数月。
11 预后及预防 12 特别提示 饮食宜忌
1、饮食清淡,忌烟酒 *** 之品,少吃或不吃辛辣油腻及海鲜发物。
2、多吃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食品,加强蛋白质摄入。营养均衡不偏食。
疾病预防
1、增强体质,有氧锻炼,避免眼疲劳,不熬夜,避免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
2、热敷眼部,勤做眼保健操,以增强眼睑血液循环。
3、洗脸时可在大眼角鼻跟部的泪囊区做揉搓 *** ,以使泪道通畅,加强泪液的新成代谢。
4、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不用手和脏手帕揉眼。毛巾经常煮沸消毒。
5、出门戴好防护眼镜,避免风沙、强光等对眼部的 *** 。眼部化妆品避免入眼,不用劣质化妆品。
6、隐型眼镜注意消毒,尽量不用,最好佩戴框架眼镜。
治疗慢性结膜炎的穴位 头临泣 风,癫痫,现代又多用头临泣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白斑,泪囊炎,屈光不正,中风昏...
承泣 ?斜,迎风流泪,头痛眩晕,急慢性角膜炎,急、慢性结膜炎,翼状胬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
攒竹 面神经麻痹,现代又多用攒竹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白斑,神经性头痛等。攒竹穴为治...
面鼽 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迎风流泪,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视神经萎缩,头面疼痛,头痛,...
骨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49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视神经萎缩有哪些治疗措施?
下一篇: 视神经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