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前常有感冒或发烧病史,或角膜擦伤,或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或劳累等。初起角膜上皮呈小点状混浊,轻度睫状充血,有畏光、异物感。继而形成小水泡,小水泡很快破裂,并相互连接,形成树枝状浅溃疡(临床诊断为树枝状角膜炎)。疼痛、畏光、流泪、睑痉挛症状加剧。角膜知觉减退。这种溃疡如不向周围及深层发展,历时数天至数周可愈合,留下少许瘢痕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树枝状者久治不愈或使用了激素,则病变向深广发展成地图状(地图状角膜炎),症状又复加重,并常继发虹膜睫状体炎,但通常无前房积脓,提示有细菌混合感染的可能。炎症消退,溃疡愈合,多留下一定程度的瘢痕和新生血管,危害视力。
单疱角膜炎的另一种临床表现是盘状角膜基质炎,是角膜组织对抗原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症状较缓和,病程长,表现为角膜水肿、增厚、后弹力层皱褶,但上皮完整,不染色。
病因
1.感染
是引起角膜炎的最常见原因,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淋球菌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真菌、棘阿米巴原虫、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通常是在合并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脱落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致病。角膜上皮遭受损伤后极容易发生感染性炎症。因此角膜异物、角膜擦伤、不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眼部接触污染的药物或水源等是感染性角膜炎的常见易感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也会因抵抗力下降而易患角膜炎。
2.内因
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一些全身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三叉神经损害)波及角膜。
角膜没有血管,所以急性传染病不易侵及角膜。可是角膜组织却参与全身的免疫反应,尽管其免疫反应的程度较其他组织的为低,但是正因为它没有血管,新陈代谢较为迟缓,才使这种免疫反应变化持续经久,角膜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以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患,如泡性角膜炎等。
内因性角膜炎常发生在角膜基质层,一般不引起角膜溃疡。
3.邻近组织蔓延
由于胚胎学上的同源关系以及解剖学上的连续性,蔓延到角膜上皮层。疾患多来自结膜,如严重的结膜炎多合并浅层角膜炎。
临床表现
除麻痹性角膜炎外,多数角膜炎患者都有较强的发炎症状,如疼痛、羞明、流泪和眼睑痉挛。角膜炎患者不但有睫状充血,也有虹膜充血。严重患者的球结膜甚至眼睑都会发生水肿。
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炎症状也不同,细菌性角膜炎起病最急,症状最重,分泌物增多且黏稠;病毒性角膜炎次之,分泌物不多,为水样或黏液状;真菌性角膜炎最轻,有时角膜病变已经很重,但患者感觉却不明显。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知觉可减退。
角膜炎症必然使视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区域者更为严重。溃疡愈合后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并能使角膜表面弯曲度和屈光折射力发生改变,使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视力降低。视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决于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于角膜正中,纵然瘢痕很小,但影响视力却很大。
治疗
治疗角膜炎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争取早日治愈,将角膜炎的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由于大多数溃疡性角膜炎为外因所致,因此,除去致病外因,消灭致病微生物极为重要。与全身疾病有关的角膜病变除眼部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若结膜充血减轻,角膜病变缩小变平,说明治疗有效。若结膜充血加重,角膜病变向深及周围扩展,前房积脓明显,表面病情恶化,治疗无效,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无效或溃疡遗留瘢痕明显影响视力行角膜移植手术。
1.热敷
使眼部血管扩张,解除壅滞,同时促进血流,增强抵抗力和营养,使溃疡得到迅速的恢复。
2.冲洗
如果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冲洗结膜囊3次或更多次数,以便将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冲洗出去。这样,不但减少感染扩大的因素,同时也可保证局部上药的浓度不至减低。
3.散瞳
放大瞳孔可减轻虹膜刺激,预防虹膜后粘连,使眼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溃疡的愈合。阿托品为常用的药物,浓度为0.25%~2%溶液或软膏,每日滴、涂(滴药后注意压住泪囊,以免溶液被黏膜过分吸收,引起中毒)。
4.药物治疗
(1)抗微生物治疗针对病原微生物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局部滴眼治疗,对于严重的角膜溃疡,可在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对于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尚未知晓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溃疡,开始时可同时试用多种广谱抗菌素。
(2)糖皮质激素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可用于过敏性角膜炎、角膜基质炎的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急性期、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
(3)口服药物 对重症角膜炎,可加用口服药物,增加局部营养,促进溃疡愈合。常用维生素C、维生素B2及鱼肝油丸等。
急性角膜炎(acute keratitis)是一种角膜急性炎症。
[病因]
(1)细菌性或病毒感染:如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为最常见;淋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较少见;单疱病毒、霉菌少见。
(2)过敏性反应。
(3)神经麻痹性如眼神经麻痹、维生素缺乏等。
(4)外伤。
(5)慢性泪囊炎。
[临床表现]
自觉畏光、流泪、不能睁眼、视力模糊、眼睛痛。有溃疡者,异物感很重。
[诊断要点]
(1)有引起急性角膜炎的病因史。
(2)患者自觉畏光、流泪、不能睁眼、视力模糊及眼胀痛,有溃疡者,异物感很重。
(3)角膜缘呈放射状深充血。
(4)角膜上可见边界模糊的灰白色浸润点。
(5)有溃疡者浸润区中部凹陷。
(6)严重者可引起继发性虹膜炎,使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同时前房下方可见
半月形黄色积脓。
(7)结膜囊分泌物和溃疡面刮出物作涂片或培养,检查细菌、霉菌和细胞变异。
(8)胸透、眼神经机能和泪囊检查,可探查病因。
[家庭应急处理]
(1)局部滴用氯霉素溶液或其它抗生素溶液,无脓性分泌物者可涂抗生素软膏并包扎。
(2)局部热敷。
(3)必要时用镇静剂。
(4)疑有虹膜炎时可用10%阿托品散瞳。
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疾,一般患角膜炎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患角膜炎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多数都是外界原因,比如有的人是因为长期戴隐形眼镜导致的,而有的人可能是因为眼睛长期干燥引起的。那么,一般角膜炎都有哪些症状呢?
1、角膜炎主要症状
角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可持续性存在直到炎症消退位置,角膜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化脓性角膜炎处出现角膜化脓性坏死病灶外,其侵润的病情表面还有不同程度的脓性分泌物产生。
2、第一阶段浸润期
致病因子侵润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充血,炎性渗出液及验炎症细胞随机侵入病变区域,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机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的白色浑浊病灶。此时患者眼睛有明显的刺激症状,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若病变部位在瞳孔区可表现出视力下降明显。
3、第二阶段溃疡期
因致病菌的侵袭程度不一,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饿角膜溃疡、溃疡底部呈灰白污秽,溃疡边缘边界清晰,病灶区域角膜水肿。如果致病菌想后部基质层侵犯,可只是角膜基质进行性溶解,在眼压作用下向前膨出成透明水珠状。继续发展着可发生角膜穿孔,这是房水急剧涌出,虹膜可被冲至穿破口甚至部分脱出。角膜穿孔或者角膜瘘的形成极易发生眼内感染,甚至导致全眼球萎缩而失明。
4、第三阶段溃疡消退
在给予药物治疗以及患者自身的的免疫抵抗,阻止了基质胶原的进一步损害,此期患者症状和体征可得到明显的改善,溃疡边缘侵润减轻,可有新生血管进入角膜。
5、第四阶段愈合期
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缺损有纤维细胞产生的班恒组织修复。溃疡面愈合后,根据溃疡深浅程度不一,而遗留有厚薄不同的瘢痕。
6、会导致失明吗
1、对视觉的意义
角膜是和巩膜一起构成眼球最外层的纤维膜,同时角膜也是非常重要的屈光间质,外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必经之路,因此角膜病变对视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角膜病变也还是我们国家目前主要的至盲疾病之一。
2、可伴随视力下降
角膜炎发病时因为致病因子的侵袭角膜,引起角膜出现充血,其产生的酶和毒素的扩散可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的破坏,形成局限性的灰白色浑浊病灶。发病时会有明显的刺激症状,可出现视力下降,其视力下降的程度与病灶所处的部位有关,视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决于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于角膜正中,纵然瘢痕很小,但影响视力却很大。
3、及时治疗影响不大
在角膜炎侵润阶段,由于对角膜结构的破坏不是很深,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浸润可吸收,角膜局限性的灰白病症可逐渐恢复透明。因此患了角膜炎后不必过度担心,只要及时就医,角膜炎对视力影响不大,但切忌不要自己胡乱用药,要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角膜穿孔可能致失明
因致病菌的侵袭能力和产生的毒素不同而导致的炎症严重程度不一,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形成角膜穿孔或者角膜瘘,则极易发生眼内感染,甚至全眼球出现萎缩而失明。
5、小贴士
由于角膜的解剖位置是直接与外界接触,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角膜病。角膜病是目前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一旦发生角膜病,我们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诊治,切勿延误治疗时机,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发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47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病毒性角膜炎如何治疗?
下一篇: 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