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预防红眼病要养成好习惯

佚名 2023-12-16 12:48:46

预防红眼病要养成好习惯

“红眼病”常发于夏秋季

“红眼病”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红眼病”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该病潜伏期短,发病急,双眼同时或相隔1~2天发病。除了有蓝翎那样的症状外,有的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黏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如果及时治疗,约 1~2周可治愈,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转为慢性结膜炎、干眼症,严重者可合并角膜炎。

这种病的病程约为10~14天,一般可在1~2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不影响视力,预后良好。全年均可发病,常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勤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键盘,或到患者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因此,该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对此,专家表示,在“红眼病”高发季节,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严禁用脏手揉眼睛;家庭中各人毛巾应该分开并用流水洗脸;戴隐形眼镜的要注意及时消毒;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番泻叶泡茶饮用;在日常生活中,少到游泳场等公共场所,尤其是免疫力低的小孩,以免感染病菌;可用板蓝根、野菊花、夏枯草、黄芩、栀子、金银花等熬汤或泡茶服用,提高免疫力。

如果发现“红眼病”患者,应及时隔离,对病人接触过的器皿要严格消毒,避免传染。

中医药治疗常获良效

对“红眼病”患者,中医是因人而异辨证论治,采用疏风散邪、清肺泻火的方法,包括局部及全身治疗两方面,效果明显。

局部治疗主要是点眼药水,如鱼腥草眼药水、双黄连眼药水。急性期每1小时点眼1次,随着病情好转,改为每两小时或每天3~6次。一般不用眼药膏。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红肿明显宜作冷敷,但注意慎用激素类眼药。

全身治疗多采用内服和外洗的方法。轻者热象较轻,分泌物呈水样,可用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各15克,豆豉、薄荷、桔梗、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日服两次。热象重者,分泌物多而黏稠,可用石膏30克,赤芍、黄芩、桑白皮各15克,连翘、荆芥、防风、栀子各10克。每日1剂,日服两次。外洗可用桑叶15克、菊花10克、黄连9克、黄柏9克、蒲公英15克、双花20克,用1000毫升水煎10分钟,凉透后,1天洗3次。

专家提醒,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不要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有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反而加重病情。

同时,治疗期间禁酒、戒烟,不饮浓茶、咖啡,禁食辛辣“上火”之品。一旦患上“红眼病”,最好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合理用药。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滴眼后应洗手。

得过红眼病的人还会受到它的感染吗?应该怎样去预防?

不注意是会受传染的!

有好多认为得过红眼病了就不会再得了,体内有了抗体,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学过生物,应该知道,很多病分细菌性和病毒性,抗体只针对你得过的那特定的一种病毒,而引起一种病的病毒从理论上有无数多种,有的不稳定的病毒甚至能在人体里变异。就像病毒性感冒。

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且可在短期内广为蔓延.预防红眼病的最关键就是与传染源保持距离,接触的东西都带病毒。因此,要加强宣传工作,做好消毒隔离,积极治疗.禁止病人去公共游泳池游泳.病人用过的手帕,洗脸用具要彻底消毒.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故不宜用预防滴眼药的方法.

药物治疗:
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洗后可点用吗啉胍(病毒灵)眼药水,或新霉素眼药水,可同时滴用醋酸可的松眼药水,能减轻症状。
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黄连等煎服或洗眼.
口服药有清热解毒类,二丁颗粒,熊胆丸等可治疗红眼病。

怎样预防红眼病?

1、经常使用公用电脑键盘的人,在使用过程中,如感到眼睛疲劳时,切勿揉眼,使用后应记得清洗双手。

2、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控制传染源。患者所用毛巾、手帕、脸盆、眼镜等须经常消毒,能洗净晒干后再用,并与健康人分开。

3、注意用手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4、患沙眼、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47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