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倒睫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倒睫的原因和症状有哪些?)

佚名 2023-12-16 10:02:56

倒睫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倒睫是指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和球结膜的一种睫毛位置异常。常与眼睑内翻同时存在,但也可以只有倒睫而无内翻者。倒睫的原因常是由于眼睑内翻,睑缘炎特别是溃疡性睑缘炎后引起的毛囊部瘢痕收缩的结果。此外,眼睑赘皮等都是倒睫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

患者自觉磨痛、怕光、流泪。检查时,可见部分或大部分踺毛向内(贴近眼球)倾倒,接触角膜或结膜,眼睑痉挛(闭眼难睁),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剥脱(一般需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方可察觉),甚至出现角膜混浊、角膜溃疡、角膜上长有新生血管。

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所见及症状,可诊断此病。

治疗

一、倒睫因内翻引起者,按内翻的治疗原则处理。

二、无条件而急需解决痛苦者,可用睫毛镊拔除倒睫,可立收效果。但倒睫往往再生,重复以前的症状。

三、破坏倒睫之毛囊是最彻底的办法。可自制一电解器:将1.5伏电池四节串联起来,阴阳极各引出一导线,阴极连接一根毫针(针刺用针,不可太细,也不宜过长),阳极焊接一块锌板。电解时,先局部消毒,皮下注射麻醉药物,将锌板贴近在同侧颞部皮肤上,毫针刺入倒睫的毛囊中约2MM,通电约10秒钟,见刺人处冒泡冒汽,则毛囊已经破坏,睫毛镊轻轻一提,睫毛即可连根提出。否则为操作不成功,需调整位置和深度,重新电解一次。

四、结膜囊应滴抗生素眼药水和涂抗生索眼药膏,以保护角膜、结膜,预防感染。

倒睫的原因和症状有哪些?

倒睫是指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和球结膜的一种睫毛位置异常病。常与眼睑内翻同时存在,但也可以只有倒睫而无内翻者。倒睫的原因常是由于眼睑内翻,睑缘炎特别是溃疡性睑缘炎后引起的毛囊部瘢痕收缩的结果。此外,眼睑赘皮等都是倒睫的常见原因。

患者自觉磨痛、怕光、流泪。检查时,可见部分或大部分睫毛向内(贴近眼球)倾倒,接触角膜或结膜,眼睑痉挛(闭眼难睁),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剥脱(一般需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方可察觉),甚至出现角膜混浊、角膜溃疡、角膜上长有新生血管。

睫毛倒长怎么办

建议您这样试试看:

1.如果倒睫的数量非常少,只有一两个,你可以用美容镊子把倒睫拔出来,如果后来生长仍然是倒睫,那就继续拔掉即可。

2.睫毛去除方法比较简单,但容易复发。 更彻底的治疗方法是在显微镜下切除倒睫并去除毛囊以防止睫毛再生。

3.对于轻度程度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采用电解法来破坏倒睫毛囊,还可以防止倒睫的复发。

4.如果倒睫的数量较多,那么前几种方法都不适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手术,将眼睑边缘向内拉,以纠正长睫毛的状况。

扩展资料:

正常的睫毛生长于眼睑睑缘的前唇,由表面外胚层上皮发育而来,排列成2~3排,呈短而弯曲的粗毛。

睫毛有避光,遮挡灰尘,防止外界异物进入眼内以及眼部美容的作用,细长、乌黑、上翘的睫毛对人的容貌美起重要的修饰作用。上睑的睫毛数量较多,有100~150根,长度平均为8~12毫米,上睑睫毛睁眼平视时角度为110゜~130゜,闭眼时为140゜~160゜;下睑的睫毛有50~80根,平均长约6~8毫米,下睑睫毛的睁眼平视时为100~120゜。

睫毛的毛根深居于结缔组织和肌肉内,此处有变态的汗腺和皮脂腺,其导管开口于睫毛囊。眼睑睑缘的后唇有多数小孔排列成一行,这些小孔是睑板腺导管的开口,睑板腺本身位于睑板内。睫毛倾斜角的异常,可以由于睫毛生长角度变化或眼睑的疾病引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46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