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可根据病史,体征,转移症状及各种辅助检查,可获得正确诊断。
1.临床特点:凡葡萄胎,产后或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不能如期复旧,较大而软,应想到绒毛膜癌的可能。
2.血或尿内HCG测定:滴定度升高或者血、尿内HCG阴性后又出现阳性者。
3.X线肺片:可见肺部有球样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仅为单个转移病灶。或几个结节融合成棉球,团块状病变。
4.病理诊断:子宫肌层内或其他切除的脏器中,可见大片坏死组织和凝血块,在其周围可见大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胞,不存在绒毛结构。
1.葡萄胎分为两类:①完全性葡萄胎 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整个宫腔充满水泡,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无胎儿及胚胎组织可见;②部分性葡萄胎 部分胎盘绒毛肿胀变性,局部滋养细胞增生,胚胎及胎儿组织可见,但胎儿多死亡,有时可见较孕龄小的活胎或畸胎。
停经后阴道流血;腹痛:(1)子宫异常增大、变软 (2)妊娠呕吐及妊高征征象(3)卵巢黄素囊肿 (4)甲状腺功能亢进现象
葡萄胎时宫腔内呈粗点状或落雪状图像,无妊娠囊可见,亦无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征,只能听到子宫血流杂音,听不到胎心。
2.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均来自良性葡萄胎,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清除后半年内。侵蚀性葡萄胎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合并子宫外转移病灶。侵蚀性葡萄胎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
葡萄胎清宫后连续2周升高或平台状态超过3周;葡萄胎排空后6周,血HCG持续高水平超过6周。
3.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1)血或尿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滴定度升高或者血、尿内HCG阴性后又出现阳性者。
(2)X线检查,肺部可见肺部有球样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仅为单个转移病灶。
(3)病理诊断,子宫肌层内或其他切除的脏器中,可见大片坏死组织和凝血块,在其周围可见大量活跃的滋养细胞,不存在绒毛结构。
你好: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都是由胚胎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肿瘤,故统称为滋养细胞肿瘤。三者既有别又密切相关,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葡萄胎属良性疾病,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则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葡萄胎又称“水池状胎块”,表现为绒毛高度肿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小的仅可目及,大的可达数厘米,彼此间有细蒂相连成串,形同葡萄,故此得名。葡萄胎塞于扩张的子宫腔,一般不侵入子宫肌层,也不发生转移,又称为“良性葡萄胎”。
葡萄胎的表现是妊娠早期有间歇性阴道流血,开始量少,中间可有反复大量出血。如仔细检查,有时血中可现水泡状物。病人恶心、呕吐明显,还可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妊娠中毒表现,子宫也异常增大。一般妊娠子宫的大小与停经月份成一定比例,而葡萄胎则不同,停经月份小,子宫却很大。若阴道有水泡状物排出,则基本上可以肯定葡萄胎的诊断。发生葡萄胎后,胎儿一般已经死亡,摸不到胎块和胎动,听不到胎心音。偶尔可伴存活的胎儿,但这种胎儿畸形率较高。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在病理及预后方面有明显区别,但二者在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基本相仿,二者发病之前约有一半以上患过葡萄胎。这类恶性滋养细胞瘤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专家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与本类疾病的发生有关:(1)营养不良。(2)病毒感染。(3)卵巢功能失调及卵子异常。(4)染色体异常。其他如人种、地理、气候环境、饮食、水源、动物媒介、免疫异常等与这类疾病的发生可能也有关系。
恶性滋养细胞瘤一般有以下特点:(1)来源于精卵结合而成的胚胎,部分成份来自异体,不同于其他肿瘤是从自己的细胞恶变而来,具有更多的抗原性。(2)好发于生育期妇女,20—40岁为高发年龄,一般比其他肿瘤发病年龄为低。(3)绝大多数发生在妊娠数周或数月内,潜伏期短。(4)病理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不完全平行。(5)肿瘤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应用生物学的、免疫学的方法测定,可做为诊断、疗效评定、随访及愈后判断的标志物。(6)可有生理性转移、恶性转移、转移灶自行消失等现象。转移常见且早而广泛,以血道为主,少数也有淋巴道转移。在所有转移中,以肺转移最为多见,其次为阴道、脑等转移。
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特点为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和其他组织,或有远处转移。临床上,常在葡萄胎排出后,有持续或间断的阴道流血,子宫增大,血或尿 HCG定量升高,发生转移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侵蚀性葡萄胎的性质介于葡萄胎与绒癌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兼有两者的特性。有的可能偏良性,病变和表现接近增生活跃的葡萄胎;有的可能偏恶性,病变和表现接近绒癌。
绒癌的病理特点为增生的滋养细胞大片地侵犯子宫肌层及血管,并常伴有远处转移。绒癌常见为葡萄胎、流产或足月产之后有阴道持续性不规则流血。长期出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子宫增大的程度及形状由于宫内病灶的大小、数目和部位而定。病灶大,数目多,又近浆膜层,则子宫大而不规则。子宫较柔软,宫旁常可触及血管搏动。当病灶穿破子宫肌层和浆膜层时,可造成子宫穿孔或穿入腹腔或阔韧带内,形成内出血或血肿,出现腹痛或休克症状。当发生转移时,因转移灶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肺转移病人可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阴道转移可因结节破溃而发生阴道大量出血或分泌物增多;脑转移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偏瘫与昏迷。
我国葡萄胎的发病率并不低,但它发展为恶性葡萄胎和绒癌的可能性较小,葡萄胎治愈率几乎达100%,绒癌虽然恶性度高,但若能早期发现治疗,疗效也非常显著。有些病例不用切除子宫,单用化疗就能治愈,治愈后还可能生儿育女。所以,生育年龄的妇女若发现葡萄胎排出后流血,或流产、生产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都应警惕恶性滋养细胞瘤,并及时到医院做有关检查:(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2)B超检查。(3)CT检查。(4)核磁共振检查。(5)x线检查。(6)流式细胞术(FCM)检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44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绒毛膜癌有哪些治疗措施?
下一篇: 绒毛膜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