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完全脱垂,掉出阴道口外,肉眼可见不难诊断。通过阴道检查可以发现脱出宫颈口在阴道内的脐带。如果胎膜未破,通过阴道或肛门检查于先露部前方触及到条索状物。脐带有或没有搏动视胎心情况而定,搏动与胎心一致,是脐带先露时检查所见。脐带隐性脱垂或受压常常是在阴道检查时,企图摸清胎位或手转胎头纠正胎位时,触摸胎头侧方而发现有脐带存在。
腹部听诊,由于脐带受压时多出现胎变化,突然胎心变快迅即变慢、不规律而后消失。
胎心监护可发现胎儿心动过缓,可变减速,晚减速或延长自发减速等图形,表明有脐带受压及胎儿宫内缺氧表现,视血液循环中断情况不同而有不同改变。
如若脐带掉出阴道口外,产妇常常主诉有物掉出。于胎儿缺氧初始,胎动常频繁,产妇感到胎动活跃,当胎心消失胎死宫内,产妇感到胎动减少并迅即消失。
导语:早产由胎膜早破引起者约占30%,那么胎膜早破有什么症状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胎膜早破有什么症状 胎膜早破诱发早产、脐带脱垂和宫内感染。早产由胎膜早破引起者约占30%。其临床上表现为下身流水,流水可多可少。由于胎膜破裂时并无痛感,因此,许多准妈妈往往会以为是排尿(羊水多时)或白带流出(羊水少时)。
1、症状:有或没有各种原因突然阴道排液,排液的量可多可少。排液通常为持续性,持续时间不等,开始量多然后逐渐减少少数为间歇性排液,阴道排液通常与孕妇体位变动、活动与否有关。
2、体征:孕妇仰卧位可能见到阴道口有液体流出,也可能无任何液体流出;如无液体流出,肛查时上托阴道后穹隆上推胎头按压宫底或孕妇变动体位可有液体由阴道口流出,注意这些辅助操作后可能仍不见液体流出。所流出的液体通常稀薄,可能混有胎粪或胎脂。急症住院病人可能带内衣卫生巾或卫生纸来医院,需进一步仔细检查。
相关阅读:胎膜早破的'诊断
1、肛查
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啑、负重等羊水即流出,肛查时,将胎先露向上推动,可见液体自阴道流出。
2、窥阴器
窥阴器检查时,可见混有胎脂的液体自宫颈口流出。
3、阴道液酸碱度检查
平时阴道液pH值为4.5-5.5,羊水pH值为7.0-7.5,尿液为5.5-6.5。以硝秦纸测试,阴道液偏碱性,即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或淡蓝色时,视为阳性,倾向于羊水,胎膜早破的可能性极大。
4、阴道液涂片检查: 从宫颈管或阴道后穹窿吸取液体作涂片。
(1)将阴道液涂于玻片上自然干燥,在镜下观察到羊齿状结晶,提示胎膜已破。
(2)取阴道液涂玻片上,干燥后用0.5%尼罗兰染色后,如找到成堆的、不规则的桔黄色细胞(鳞状细胞),或以苏丹III染色,如发现桔黄色颗粒(脂肪小粒)均提示胎膜早破。
5、羊膜镜检查
可以直视胎先露部,看不到前羊膜囊,即可确诊胎膜早破。
6、B超检查
B超诊断胎膜早破主要通过B超对羊水量的变化和羊水分布情况的观察协助诊断,如与近期或近几天B超羊水量相比较明显减少,可以帮助诊断胎膜早破;羊水量分布局限,如第1大羊水池和第2大羊水池径线差距较大,可以协助诊断胎膜早破。
注意事项:典型的羊水早破很容易诊断,但非典型的胎膜早破往往因为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临床常见的情景是准妈妈自觉少量阴道流液,但到达医院后流液停止,检查者未见到液体流出,同时检测阴道口液体,pH值<7.0,除外胎膜早破而未予处理或严密观察,如此反复发生,最后直到出现羊膜腔感染才意识到胎膜早破。
急性胎儿窘迫主要发生在分娩期,多因脐带因素(如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脐带打结)、胎盘早剥、宫缩强且持续时间长及产妇低血压、休克引起。
①胎心率变化:胎心率是了解胎儿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
1)胎心率>160次/分,尤其是>180次/分,为胎儿缺氧的初期表现。
2)胎心率<120次/分 尤其是<100次/分,为胎儿危险征。
②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缺氧,兴奋迷走神经,肠蠕动亢进,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入羊水中,羊水呈绿色、黄绿色、混浊棕黄色,即羊水Ⅰ度、Ⅱ度、Ⅲ度污染。破膜可直接观察羊水的性状。未破膜经羊膜镜窥视,透过胎膜了解羊水性状。
羊水Ⅰ度、Ⅱ度污染,胎心良好者,应密切监测胎心,不一定是胎儿窘迫。羊水Ⅲ度污染,应及早结束分娩。羊水轻度污染,胎心率<120次,仍应诊断为胎儿窘迫。
③胎动:急性胎儿窘迫初期,表现为胎动过频,继而转弱及次数减少,直至消失。
④酸中毒:破膜后,进行胎儿头皮血血气分析。诊断胎儿窘迫的指标有血pH<7.20,PO2<10mmHg,PCO2>60mmHg.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41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脐带脱垂应怎样预防?
下一篇: 脐带脱垂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