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它的传播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3个条件,缺一不可。这里所讨论的是前两个条件存在时,什么样的人是麻疹的易感者?换言之,即是只有小儿才是易感者吗?不是的。过去认为凡是末出过麻疹的人均为本病易感者。出过麻疹的人绝大部分病后可获得持续终身的免疫力,就不会再出麻疹了。因此,一个人在儿时已得过麻疹,成年后当然也就不再患此病。这样就给人们形成一种印象,认为麻疹只是小儿的病,大人不会得。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末感染上麻疹病毒,到成年后甚至老年,一旦感染了麻疹病毒,依旧可以发病。笔者就曾遇到一位59岁的麻疹患者,他久居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区,那里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空气新鲜,数十年无麻疹流行,即没有传染源,却积聚了大量易感者。一次这位老人进城办事,都市里人口密集,空气中带有各种致病微生物,也包含有麻疹病毒。老人对此病毒无免疫力,不久他也出了麻疹。所幸麻疹潜伏期不太长,他在城里发了病,病愈后也就没事了。如果他在市内停留时间短,于麻疹潜伏期内回到原籍,在那里发病,则将引起该地麻疹流行,凡是没出过麻疹的人都会被波及,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易感者,当然是各个年龄的男女皆有。原西康省理化县、四川省理塘县及冰岛、格陵兰岛、法碌群岛等处例子也表明在多年无麻疹的地区一旦有麻疹流行时,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大致相同。均说明麻疹不仅仅是儿童的疾病。
反之,6个月以内的婴儿虽属儿童,但他们却很少患麻疹。这是因为在他们体内来自母亲的被动免疫抗体尚未消失,还具有保护性。而且这个年龄组的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对麻疹病毒的反应性亦较差。随着年龄增长,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抗体逐渐消失,大脑皮层功能日臻完善,对麻疹病毒的易感性也逐渐增高。
据统计;在麻疹疫苗问世前,城市中麻疹患者以幼儿为多,5岁以下者占90%,10岁以下者占99%。麻疹疫苗普遍接种后,北京地区统计情况是虽然发病仍以学龄前儿童占多数,但其发病率已由96.7%降至58.9%。15岁以上的发病率则由0.2%上升为15.7%。国内其它地区和国外的情况也与此相似,即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发病率的高峰由幼儿向年长儿及成人推移。因此,有人推测长期免疫的结果,麻疹有可能会变为成人的疾病。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学馆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荨麻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最常见于20-40岁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根据病程的不同,荨麻疹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荨麻疹病程在6周以内,一般病程1~2周,多发生儿童和青年人,多数患者有明确的病因。
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目前荨麻疹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和控制炎症反应等,补充抗过敏益生菌 减少血清中的IgE抗体,全身抗过敏联合治疗有利于缩短荨麻疹治疗周期。
1、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是荨麻疹发病中的重要环节,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在治疗荨麻疹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能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的有效药物很少。虽然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抑制肥大细胞介质的作用,但必须长期使用较大剂量,故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2、抗组胺药
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能在体内争夺组胺,从而有效缓解过敏症状。但是西替利嗪在一些患者中可有嗜睡,咪唑斯汀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肝损害等不良反应,肾脏疾病患者应减量使用。
对急性荨麻疹可选用1~2种。
对于慢性荨麻疹来说可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决定给药的时间。如晨起风团较多,则临睡前应给予稍大剂量;临睡时风团多,则晚饭后给予稍大剂量。一种抗组胺药物无效时,可两种同时给药。对顽固性荨麻疹H1受体拮抗剂与H2受体拮抗剂等联合应用。
3、抗过敏益生菌降低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免疫调节抗过敏:
医学界以往对荨麻疹的治疗只关注了症状治疗,并没有对过敏反应的本身:由于过敏源刺激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使体内免疫球蛋白E异常增多,反复接触过敏原使体内产生大量的IgE抗体并长久的附着在免疫细胞上,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的分泌伤害自体的一种免疫反应,从荨麻疹的免疫学上看,治疗的根本应控制IgE,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为主。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能够改善总体免疫力,增强抗过敏的能力。研究表明,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欣、敏、康益生菌所含特定益生菌菌株,能通过降低血清IgE对很多过敏性疾病有缓解甚至治疗的作用。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所含罗伊氏乳杆菌拥有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的国际专利认证,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
1
麻疹病毒引起
小儿麻疹是怎么引起的?麻疹由副粘液属的麻疹病毒引起,麻疹(与水痘相仿)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麻疹在临床上表现的特征通常为发热,咳嗽,鼻炎,结膜炎,颊或唇粘膜出现粘膜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斑丘疹。
2
麻疹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小儿麻疹是怎么引起的?麻疹主要通过前驱期和出疹早期病人鼻,咽,口的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通过未感染的人或物品间接传染少见。传染期从出疹前2~4日持续到出疹后2~5日。皮疹消退时病毒已从鼻咽部分泌物中消失。在疹后出现轻度脱屑时,已不再具有传染性。
3
小儿麻疹的并发症
小儿麻疹的发病过程中,病变有可能波及全身脏器,因而引起并发症,发生于上呼吸道,会并发心肌炎,脑炎等。
小儿麻疹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多见于重症病例或营养不良,抵抗力差的孩子。重症病例多持续高热不退,皮疹透发不好,仅隐约可见或刚出即消,或为出血性皮疹,或体温突热下降。这些表现提示并发症的存在。
提示:有并发症表现的患儿,一定要送医院检查和治疗。重症可因治疗不及时而发生生命危险。
4
麻疹可以通过麻疹疫苗来预防
即使小儿麻疹会出现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但是是可以有效预防的,疫苗预防麻疹的效果非常好,注射疫苗以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保护人体不患此病。出生满8个月的儿童应及时到当地接种门诊接种第一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满一岁半的儿童应及时接种第二剂次疫苗。
相关文章
小儿麻疹早期症状
小儿麻疹什么症状
相关百科
小儿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儿童自身免疫力较低,因此很容易收到一些疾病的侵犯,其中儿童也是丘疹性荨麻疹的好发人群。以下是关于儿童患丘疹性荨麻疹的原因的介绍。1.昆虫臭虫、跳蚤、蚊虫、螨等昆虫的叮咬,会引起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过敏,尤其是小儿,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有一种属于螨类的小虫子,它常藏在谷草、草席、面粉、灰尘里,由于它的个子很小,肉眼不易看见,但如果被它叮咬一口就会引起丘疹性荨麻疹。少数儿童还可由于误食了含有肠道寄生虫的食物,而引起过敏性反应,出现丘疹性荨麻疹。2.接触花粉花粉也是引起儿童过敏的原因之一。过敏性食物过敏性食物包括鱼、虾、蟹等水产品,属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如果食用了这些食品,就可能出现丘疹性荨麻疹。3.有宠物的家庭中,小孩会接触到猫、狗的皮毛、鳞屑及寄生虫,也可能引起丘疹性荨麻疹。4.丘疹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皮疹多在腰部以下,呈花生米大小、高出皮肤的红疙瘩,少则三五个,多则数十个,甚至成群成堆,奇痒难忍。昆虫的反复叮咬,会使儿童逐渐产生耐受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抵抗力的提高,丘疹性荨麻疹就越发越少,症状也越来越轻,到成年时,大多数人再也不发生这种病了。
荨麻疹不仅是成人的多发病,也是儿童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年龄从新生的婴儿到10多岁的孩子均可见。儿童荨麻疹的特点是:过敏反应所致皮肤病态反应性皮肤病,以风团、红斑多见。2-7岁的小儿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往往易被虫咬,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以丘疹性的荨麻疹多见。
【病因】
其常见病因是食物,以蛋白食物为主,因为蛋白质在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引起。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这时鸡蛋、肉松、鱼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学龄前期儿童,往往喜欢吃零食,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较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苹果、李子、柑橘、各种饮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主要表现】
主要以瘙痒、风团、红斑、丘疱疹为主。
【如何鉴别】
丘疹性荨麻疹的皮疹常密集成群分布,风团的中央有丘疱疹,水疱,略成纺锤形,多见于四肢远端,可持续数日才能消退。
儿童痒疹:初起与丘疹性荨麻疹相似,但是病程长,皮疹较多,同时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比较容易鉴别。
儿童湿疹: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皮疹表现多样,分布对称,伴有渗出,短期内消失或再次复发。
【注意事项】
饮食上禁忌不要使用油炸的,腥发类食物(鱼、虾、甲鱼、羊肉等),忌食含有刺激性的食物,忌食油炸食物,有明显过敏源者避免食用致敏食物。应以清淡饮食为主。
【荨麻疹的护理措施】
过敏,是免疫不平衡所造成的,肠道内有益菌群占优势,免疫力自然佳,就可避免过敏发生。小儿过敏源头在肠道, 抗过敏益生菌,改善小儿过敏体质好菌株。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就是肠道,也就是说拥有健康全及稳定的肠道免疫功能,就能够帮助协调全身的免疫平衡,虽然服用抗过敏药甚至是糖皮质类固醇类等药物,可以抑制体内释放发炎物质,因而可快速缓解过敏症状,但是并无法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所以只能在症状发生时予以缓解而无法预防过敏症状的发生,也无法从免疫细胞着手改善过敏体质。
【治疗过敏新发现】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欣、敏、康抗过敏功能益生菌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和损伤修复,改变过敏体质,使得过敏发作次数和程度逐渐减少减弱,直至消失。但不是所有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功能,这与选择什么样的益生菌菌株密切相关,其中抗过敏益生菌的自然疗法,主要就是寻求药物以外的另类抗过敏疗法,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干扰素分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平衡。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拥有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的国际专利认证,连续补充8周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慢慢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生化反应。因此,能够调整过敏体质,而药物只能就症状做缓解。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02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痢疾分性质-连梅散可治疗
下一篇: 感冒了怎么办?多喝粥少喝苦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