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小儿胆道蛔虫症的护理与预防(蛔虫病可以自愈吗)

祝由网 2023-12-13 09:01:59

小儿胆道蛔虫症的护理与预防

1.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吃、不吃生冷食品。

2.观察腹痛发作情况,及时就诊。

3.腹痛发作时要诱导患儿安静,用手按摩腹部,减轻腹痛程度,并防止患儿因腹痛乱撞而发生意外伤。

4.呕吐时,要观察有否蛔虫吐出,及时清除呕吐物,以防窒息。

5.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驱虫药。以免因不确当的服用而加重症状。

6.服药后,要观察大便中排虫情况。

预防

1.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的水果蔬菜,避免蛔虫感染。

2.口服驱虫药时,一定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好用药量(肠虫清除外)。

蛔虫病可以自愈吗

蛔虫病可以自愈吗

  蛔虫病可以自愈吗?蛔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内的,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由于不注重卫生,就很有可能会引起蛔虫病,蛔虫病对身体是有一定伤害的,所以有些人想要知道这种病会不会自愈,下面我分享蛔虫病可以自愈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蛔虫病可以自愈吗1

   蛔虫病可以自愈吗

  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蛔虫病是能自愈的,因为蛔虫它的寿命是 1~2年,如果不再感染,虫体它会自动的排出体外,那么蛔虫病也就自愈了。

   如何避免孩子患蛔虫病

  1、防止蛔虫卵病从口入,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用流动水冲洗手最好。

  2、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目前提倡的做法是:去皮不影响营养成分的可以洗净削掉皮后再吃;不适于去皮的水果蔬菜可用淡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用清水反复冲洗后食用;黄瓜需用刷子刷洗干净再吃。

  3、制止孩子做玩土、弹球、拍三角等容易污染手的`游戏。

  4、消灭苍蝇、蟑螂,不吃被它们爬过的食物。这些昆虫常把蛔虫卵、病毒和细菌带到食物上去,从而传播消化道传病。

  蛔虫病可以自愈吗2    小儿患上蛔虫病的症状与危害有哪些呢

   1、幼虫期致病

  自二期幼虫侵入人体肠壁开始,经肝、肺移行,发育至最后在小肠内寄生,均可引起组织损伤,其中以肺病变更为明显。重度感染时,幼虫也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若通过胎盘,也可到胎儿体内寄生。

   2、成虫期致病

  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中儿童以腹痛为最常见,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儿童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蛔虫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可分别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胆道蛔虫症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胆管坏死、穿孔等。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所致。国外曾报道一例 2岁女孩因感染大量蛔虫而死亡。尸检发现回肠内有蛔虫团块,导致肠扭转和肠坏死,检获908条虫体。

   出现症状怎么办

  蛔虫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可有以下特征:患儿吃得多,但容易饥饿,长不胖。有些患儿有偏食、异食表现,如爱吃石灰、泥土或报纸等。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逐渐消瘦。夜间睡眠不安,哭闹、磨牙、流口水等。但婴幼儿不善诉说病情,这就需要父母仔细观察婴幼儿,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自我防护

  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教育儿童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灭蝇防蝇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儿童集体单位(幼儿园、小学)是防控的重点,应当进行普查、普治,以保障儿童健康。

小孩子得蛔虫怎么办?

分类: 生活 >> 育儿
问题描述:

我儿子两岁八个月了.平常很会吃,饭也吃得多,零食也吃得多.按道理应该是很壮很胖才对,可是他既不壮也不怕.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人说是不是得了蛔虫才会长不胖的.那如果真是肚子里有蛔虫,要怎么治疗.还有要怎么样才可以看出小孩子肚子里长蛔虫.有什么症状吗?

解析:

1.蛔虫幼虫在体内 *** 阶段,皮肤痒可出荨麻疹,发烧、咳嗽、肺部有炎症表现;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右上腹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幼虫带入细菌可引起多发性肝脓肿,肝压痛;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细胞增高等。个别孩子由于幼虫到脑子中 *** 可引起抽风或脑膜炎。

2.蛔虫成虫在小肠中阶段可 *** 肠壁,分泌毒素,排泄废物并吸取小儿的营养。常见的症状是在脐周围阵发性肚子疼,腹部柔软,喜欢揉、不拒按;食欲不好,有的喜欢吃不该入口的东西,如炉渣、土块、塑料袋等,我们叫这种现象为“异食癖”。由于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等。也可以引起精神不振、易怒、夜间咬牙。

3.平时成虫在小肠定居,当环境不适合便乱窜起来,由此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如小儿在发烧时,蛔虫就可以乱窜引起严重腹痛、呕吐、吐出蛔虫,虫子多纠缠成团时,堵住肠子上下不通,发生蛔虫性梗阻;蛔虫见孔就钻,可以钻到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病情严重,患儿因腹痛打滚哭闹、出冷汗;如蛔虫钻到阑尾就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右下腹剧烈疼痛。从阑尾再钻出可引起腹膜炎等危险病症。

怎样发现孩子患有蛔虫病?

1、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便秘或腹痛(多为肚脐周围痛)。

2、胃口不好,不想吃饭而常想吃香甜的零食,或胃口很好却身体消瘦

3、有时头痛、兴奋和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4、晚上睡觉常流口水或磨牙齿。

5、脾气急燥。

6、在小儿身上会出现“虫斑“,一般有5种:

(1)舌面出现红斑,其特征是边缘整齐,圆形,常突出舌面,红斑位置不定,数量不一。

(2)下唇粘膜出现颗粒,多为灰白色针头大小的小丘疹,数量不等。

(3)巩膜出现蓝斑,呈三角形、圆形或半月形。

(4)面部出现白斑,多为圆形,边缘整齐,中间淡白。

(5)指甲上出现“絮状白云”。

这些虫斑可单独出现,也可几种相兼出现。

7、喜欢挖鼻孔。

有蛔虫的孩子,不一定出现上述全部症状,但至少有2-3种以上。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患上了本病,需去医院做粪便检查。

如何防治儿童蛔虫病?

预防本病要教育孩子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啃指甲,不咬指甲,不吮手指,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清洁的食物。另外,要注意环境卫生,搞好粪便处理。如果得了蛔虫病,可服用驱蛔灵,每岁约一片,分二晚服完;或宝塔糖每岁服二个,连服两个晚上。一次驱虫不一定能达到肃清的目的,治疗一个月后如再检查大便阳性,再服驱虫药。目前广泛应用肠虫清有一定疗效,有并发症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小肠内的寄生虫病。多见于5~15岁儿童。轻者无症状 ,稍重者有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严重者引起胆道蛔虫或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是最大的肠虫,成虫为乳白色或略带粉色,头尾较细,雌虫在人肠内产卵 ,每天约产20万个。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为感染的虫卵,儿

童吃了感染虫卵的蔬菜或水果后,一部分虫卵被胃酸杀灭,一部分在小肠孵化成幼 虫。幼虫依次穿过肠壁、小血管、门静脉、心肺、气管、咽喉和食道,在小肠内发

育成成虫。 症状 人在感染蛔虫后可不表现症状仅为“蛔虫感染”,但儿童、体弱者可出现脐带

周围或上腹疼痛,可反复发作,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小儿常有精神不集中 、哭闹、夜间磨牙、梦惊、瘙痒、反复出现荨麻疹,面部可见白色虫斑,重者可致

营养不良、智力迟钝、发育障碍、面黄消瘦等。有时可吐呕虫或便出蛔虫,或在大 便中找到蛔虫,在镜检下可发现蛔虫卵,血常规检查可见嗜酸性细胞增多。

驱除蛔虫的常用药 (1)阿苯达唑(肠虫清)为广谱驱虫药,对蛔、蛲、鞭、钩虫的成虫及幼虫均有

较好疗效,对蛔、鞭虫有杀灭虫卵作用,可干扰虫体摄取葡萄糖,抑制虫体生长繁 殖,适用于多种线虫的混合感染。以单剂量400mg顿服,治愈率高达100%。

(2)噻嘧啶(抗虫灵):对寄生虫的神经肌肉有阻滞作用,先使虫体收缩而后麻

痹,停止运动,作用快而优于哌嗪。儿童每kg体重5~10mg,睡前顿服,连续2日。

(3)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可麻痹虫体肌肉,使之不能附着在肠壁,并随肠蠕

动而排出体外,蛔虫在麻痹前不表现兴奋,因此安全。儿童常吃糖锭(六一宝塔糖

),1日每千克体重100~160mg,或1~3岁1次1.0~1.5g,4~6岁1.5~2g,7~9岁

2~2.5g,9岁以上3g,睡前顿服,连服2日,一般不必同服缓泻药。 (4)左旋咪唑:可影响虫体的无氧代谢,使之麻痹,并制止虫体窜动,预防胆

道蛔虫的发作。儿童每千克体重2~3mg,睡前顿服,1周后可重复1次。 中药使君子可炒熟而不焦,儿童按每周岁1g计,总量不宜超过10g,睡前嚼烂

吞服,连续3日,可重复应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93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