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您决心自救,并且准备采取实际行动解决您的心理问题,那么还需要审视和理解强迫症的本质,然后才能找到走出“怪圈”的道路。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强迫症的本质就是“一个人自我战斗”,由于自我战斗的内在冲突不断延续,强迫症也不断扩展,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如何理解强迫症自我战斗的实质呢?这就需要考察强迫和焦虑不安的关系。强迫症病人有两类不同的症状成分,一类是引起焦虑不安、恐惧的强迫想法。这些强迫想法是不随意,不能由自己的意志所控制的。例如很多强迫症病人有怕脏、怕污染、怕用刀剪伤人、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念头,这类强迫想法引起焦虑不安是十分自然的。生活中谁喜欢脏、谁喜欢出错呢?但是很多病人总想否定、排除焦虑不安,结果却是力图克制而不能,感到极其痛苦。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接受焦虑不安的情感,因为焦虑和恐惧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大自然在人类大脑中编制的程序。人类一旦觉察到危险或预感到危险时,焦虑程序就会启动。因此焦虑作为一种危险将临的信号,有利于人类学习对付危险。比如学生考试前有些焦虑不安,可以使他全身动员,进入充分的准备状态,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常常考试成绩更好。
强迫症病人既不必否定焦虑,也不必人为地夸大危险。很多强迫症病人常把想象的危险当成是现实危险,例如,离脏物很远却觉得已经污染了自己,因为和一个肝炎病人见过面,就觉得病毒已从空气中传到自己身体上等等。假如人们脑内有可能被污染、可能出错的想法,如果他们不怕,他们自信能够对付这些污染或错误时,就不会发展为强迫症了。假如他们知道自己担心的危险只是一种想象,并不是现实,他们的焦虑也会停止。
另一类症状成分则是减轻焦虑恐惧的强迫反应。这类反应是病人按自己意愿采取的,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强迫行为,包括一些外在的仪式行为。例如因为怕污染而反复洗涤,因为怕发生意外而反复检查煤气开关、水龙头和门窗,因为要求吉祥而重复动作到一个“好”数字等等。第二种是精神仪式,表现为一种能缓和焦虑的想象、想法和内心对话。例如一位中学男生在上课时反复想自己的一个女同学,他为自己的分心而苦恼,每当想女同学的杂念出现,他就在心里责骂自己“再想就是混蛋”、“再想就是猪猡”,各种咒骂都用上了,但杂念只在咒骂时停歇一会儿,不久又再次出现,因此他觉得不能控制,无能为力。第三种是回避行为。如怕用刀剪伤人者,回避使用刀剪;怕自己从阳台跳下,将去阳台的门窗封死。
这三种形式的反应是病人随意作出的,因为作出这些反应后焦虑得到暂时减轻,于是病人的强迫反应就增强了,出现次数也更多,病人所想象的危险似乎也更真实。应当指出,许多强迫行为最初出于一个好的动机或理由,如反复洗涤是为了清洁,反复检查是为了防止出错,防止意外损失。如果行为重复适度,人们会视为谨慎的表现,不会视为病态。但强迫症病人的行为反应远远超出了应有的限度,例如双手的皮肤已洗破,一日洗数十次,尤不能感到“放心”,不但自己用肥皂、酒精擦洗,还要逼迫家人用肥皂、酒精擦洗。因为他们失去了“度”,所以才成为病态,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严重限制,并且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损害。
强迫症到底是什么
经常刷微薄的人一定看过不少类似“以下几种情况说明你有强迫症”的转发。情况描述包括:经常怀疑门窗没锁好跑去检查;隔半小时洗手一次;戴耳机必须看清了左右才戴;看见指甲长长一点就忍不住要剪掉等等平日常见并很少察觉的行为。很多人一看觉得条条都说中,于是认为自己有强迫症,自我感觉不正常。实际上,以上那些现象多数属于强迫现象。强迫现象可以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如果一般来说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强迫现象和强迫症不是同一个概念,正如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看起来说的是一件事,而事实上两者差远了。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人人都可能有强迫现象,但不是每个有强迫现象的人都那么“幸运”地成为强迫症患者。强迫症患者的世界可不是半夜睡不着在微博上咆哮着“我有晚睡强迫症怎么办”或者一天不刷微博就觉得浑身没劲的平常人能够想象、体会的痛苦世界。举个简单例子,一般习惯坐公交车靠窗口位置的人,在某些不能如愿的时候顶多会心里感到不爽快,并且决定下次一定要提前几分钟等候之类。而真正有这习惯的`强迫症的患者,则会焦虑得满头大汗,心跳加快,浑身难受不得了。
从上面简单的例子,可以归纳出强迫症的症状:
1、强迫观念。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2、强迫行为。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患者明知反复的强迫行为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做,立刻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折磨,患者只好顺应强迫,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另外强迫症和焦虑症通常会结伴出现。虽然目前为止,强迫症的病因还待考究,但通过大量的临床记录观察可以得知这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自身不良经历、应激因素等皆有关系,特别是和患者个性联系密切,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所以,强迫症离我们很远,也很近。良好的心态是健康人生的基本。 ;
强迫、强迫症、强迫型人格强迫(不是强迫症),在普通人身上出现的比例很高:超过 80% 的人体验过强迫思维,超过 50% 体验过强迫行为。这并不是少数人的体验,经历了之后就不觉得自己是怪癖了。强迫还是强迫症,主要会由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来辨别,有些有强迫行为的人适合心理疗法,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缓解甚至消除症状,而有些只能通过吃药来解决。这个筛查的过程并不能由心理咨询师来完成。那如何区别强迫和强迫症呢,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是参考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和当事人的主观痛苦感。尽管大多数人都体验过强迫思维,但病态的还是极少数。强迫式的行为通常是毫无意义、没有必要的浪费时间,所以在判断上有一个时间标准,比如一天浪费一个小时以上,或是更多;第二即是伴随挥之不去的念头,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有人每次洗三遍五遍手自己就觉得很难受,总觉得自己是个异类,而且这个想法干扰到了他的生活;而对于有些人来说洗十遍也无所谓,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爱干净、有洁癖,这样的人也就不需要作为临床干预的对象;还有可以列入评估范围的就是是否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导致个人生活产生混乱,甚至难以为继。强迫症患者的婚恋问题十分严峻,离婚率非常高;与他们亲近的人也许可以试着理解,但是却很难忍受,因为他们很容易把周围人卷入自己的强迫倾向。譬如一个有洁癖的太太会希望家里一尘不染,也会希望丈夫能严格按照她的要求生活,这样双方之间的冲突和家庭矛盾就非常容易产生,这也就需要进行临床和心理干预。强迫症之所以是“症”,它符合一般患病的过程,有起承转合,从发现症状到吃药或心理干预到治愈或控制;强迫型人格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严重是一种人格障碍,非常难改变。进行心理干预也不是为了“治疗”这种人格障碍,而是帮助具有强迫型人格的人伴着这种人格如何更好地生活。
强 迫 症
一、定义和概述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两者的冲突,导致病人紧张不安,十分痛苦。病人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不必要的,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的强迫症可表现为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此时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本病患者病前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者比例很高,占一半以上。而且其病前性格与病情呈正相关,即强迫性格缺陷愈典型,则病情愈严重。其性格特征为:拘谨小心,凡事追求十全十美,办事仔细认真,一丝不苟;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固执刻板,循规蹈矩;对自己估价过低,不喜欢标新立异,缺乏独立创新精神。因此,这类人社会适应性较差,人际关系困难,最终不为社会重用。统计调查表明,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尤其是父母亲具有强迫性格特征者较多。患者自幼的家庭教育常有严格、古板、优柔寡断的特点。家长常要求患者遵守较高的道德行为准则,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习惯。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强迫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可以说许多人都有着类似的体验。如过分怕脏,害怕感染病菌而得疾病,经常反复洗手,以求得心理上的宽慰;不愿意别人碰触自己的衣服、用品和身体;在疲惫状态下,一种思想、观念反复在脑海中萦绕回旋;一段歌曲重复出现,久久不能排除等。程度较轻的强迫现象,偶尔出现,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仍属心理健康范畴。如果症状较为严重,经常存在,而且明知不对也无法摆脱这种强迫现象,内心很感不安,则已陷入强迫症。
长期心身疲劳、精神紧张、应激因素、工作压力,可以使强迫症状明显加重、恶化,亦可使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者诱发强迫性障碍。
三、临床表现
强迫症患者神志清晰、仪表端正、作风认真细致,除非重症或慢性病人,外表上与正常人是一样的。他们对疾病有较好的自知力和一定的批判能力,明知自己的强迫现象不可取,但是非做不可,带有牢固性、顽固性特征。这类病人为人非常循规蹈矩,无违纪犯法行为,对社会并无危害,但是对本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明显的影响,给家庭和亲人带来麻烦。症状可迁延多年,或者进展缓慢,或者发作与缓解交替。
四、临床类型
强迫症基本分为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两大基本类型:
1.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是强迫症的最常见和核心的症状,见于每一位强迫症患者,是主导症状,由此派生各种强迫行为。一般认为,强迫行为是继发于强迫观念或是满足强迫观念的需要所采取的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常见以下的类型或形式:
(1)强迫性穷思竭虑是强迫观念最严重的形式之一。患者经常不断地想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和观念。例如,做母亲的会不断思考自己会不会伤害自己心爱的孩子,甚至怀疑自己会将怀抱的婴儿抛出窗外或用刀剪刺伤;头脑中出现猥亵或亵渎的与自我不相容的表象;对定论事实完全无意义的不断地反问、思索,如桌子为什么是四只脚,人的眼睛为什么只有两只;没完没了地对不可能有的定论进行近乎哲学或钻牛角尖方式的推论,以致搞得病人精疲力竭,苦不堪言,并且可导致强迫性仪式动作。
(2)强迫性回忆。整天陷入一些不必要的回忆,明知其毫无意义,并极力去排除,但是最终归于失败。回忆内容常是琐碎、生活中不重要和缺乏积极价值的事情。强迫性联想亦是本症的一种常见形式。
(3)强迫性怀疑。此种现象较多见,比如对写好的信件、文件、完成的任务怀疑其是否准确,有无差错和疏漏。有一位病员认真仔细写好家信后,反复核对,投入了信筒,事后怀疑自己有差错,于是跑到邮局,坚决要求工作人员立即打开邮箱,让他检查这封信件内容。强迫性怀疑常是强迫动作的重要原因和主要动机,由此引发和支使强迫动作。强迫性洗衣,检查煤气、门窗是否关好等,均来源于强迫性怀疑。
(4)对立性强迫思维和意向。病人出现一种与正常人相反的思维与意向,明知不对也无法摆脱。例如,患者在高楼、高山、高处有一种并非出于自己意愿,想跳下去的意向;担心自己是否会手握刀、剪杀人或自伤;别人说某人是"坏蛋",他便想到是好人。
(5)强迫性意向。又称强迫性冲动。患者自感内在有一种力量驱使他去做出一些没有理由或毫无根据的行为,又无法克制。例如病人明知无污染,在与人握手或碰到他们的衣服时,非立即洗手不可,这是洗手癖(洁癖)的心理驱动力。通常两种意向行为同时存在,只有通过强迫动作才能较清晰地分析强迫性意向的存在。带有伤害性强迫性冲动亦属本类症状,患者常会出现想打自己亲人、跳楼、跳过飞驶的汽车等,或者做出十分不合理的行为,例如当众脱下自己裤子。虽然患者从不会真正去实现,而是有一定强迫性冲动意向。
(6)强迫性思维。包含强迫思考、强迫观念等。患者头脑中不断反复出现并非自己意愿的思想观念,都以强迫性词句的形式表征。其内容类似穷思竭虑,但是形式和程度不如那样繁复严重。
一般来说,强迫观念形式繁多,但是彼此相互联系,而且多数患者同时伴随各种强迫行为,纯粹只有强迫观念而无强迫行为者并不多见。强迫观念另一特点是,内容大多数是不愉快的,例如怕脏、怕污染、怕攻击别人或伤害自己等,皆为违反患者心愿,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
2.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又分以下类型与形式
(1)强迫性清洗。俗称"洁癖"。以强迫性洗手和清洗自己的衣服、被褥、日常生活用品为特征的强迫行为。这是临床上常见、最典型、症状最鲜明突出的强迫症类型。
(2)强迫性仪式动作。常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经常刻板重复患者自行规定的行为程式和模式化动作,以致成为一种有顺序性的特殊的仪式。例如,走路要进5退3,遇到桌椅必须左侧绕行;跨过门槛一定要跨3退2,避开他人,侧身而进。
(3)强迫性检查。患者不断地无必要的反复检查门窗气、电灯、煤气、空调机、电视机是否关好,信件、文件、学习功课是否准确无误,这是常见的强迫性检查的形式。强迫性怀疑和不安全感是本症状的重要病理心理的驱动原因。
(4)强迫性计数。电话号码、门牌号码、马路上的汽车牌号、票据文件的数目,甚至钞票的号码等,都可以成为患者特殊注意和计数对象。有一位病员对5位数、末尾带7的数目特别注目,产生强迫行为,他不惜重复抄写达数十本笔记。
五、防治措施
1.预防强迫性格缺陷对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必须及早识别和纠治。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过分和极端。应该与随和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点是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格缺陷,必须赴医学心理咨询门诊积极纠治。
2.强迫症治疗有一定难度,患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纠治本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医生应该向患者如实地讲明疾病的性质、特点、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自知能力,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教育患者不能过分注意自己的症状和强化自己的强迫现象,以免加重焦虑和痛苦。对强迫症患者都要赠送一句重要的生活准则:"凡事只许想一次、做一次,力戒重复和不放心。"
3.强迫症治疗方法基本上有两种: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适用于强迫性行为,后者主要用于强迫观念。对强迫行为的治疗效果不如强迫观念。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氯丙咪嗪结合其他药物,对强迫观念为主的强迫症疗效比较满意,但是根治则需较长时间的服药控制。
4.强迫行为基本上采用行为疗法,即"暴露疗法",也称满灌疗法。如果认真坚持治疗,效果良好,有根治可能,并且可不必应用药物。但是,以本法治疗的先决条件是:患者必须具备较坚强的意志,迫切求治的愿望,方法正确,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和决心。
暴露疗法基本治疗步骤与系统脱敏疗法相似。首先在讲清治疗方法和要求、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学会四种松弛训练方法,以备日后治疗时对抗情绪障碍。其次是想象训练,选择一种强迫行为(一般先选择程度较轻的行为)作为靶症状。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强迫行为的全过程,重点认真想象在自行控制强迫行为发生内心不安时,如何忍耐和不许其行为重复出现,坚持一小时以上。逐步升级,向强迫行为严重和顽固的症状想象,忍受并逐渐心理适应。最后,转入实际训练阶段,对患者实际生活中的强迫行为逐一纠治和克服,并且消除在中断强迫行为时心理不适应症状。如果遇到无法克服的内心强烈不适,则采用松弛法对抗。必须达到凡事只做一次和只想一次的目标
强迫症进行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我们分成六个类型进行治疗:
1、 心胆气虚型: 遇事易惊,多疑、头昏头疼、精神呆滞、多幻想、舌淡、脉弦细。治以补气益胆舒肝宁神。用当归、苻神、远志、牡蛎、龙骨等加减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2、 肝心血虚型:两目无神,表情恐惧,心悸,精神紧张,腹胀,肢体麻木,抽动。舌淡,舌尖红, 脉细无力。治以养血安神,用补心丹加减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3、 肝肾阴亏型:情绪不稳,烦躁易怒,虚烦不眠,多疑,肢体常伴有抽动。舌红少苔,脉弦细。治以滋阴安伸 用熟地,山芋肉、黄精、六味丸加减治疗,有显著效果。
4、肝郁脾弱型: 情绪低落,腹胀、纳呆,强迫思虑,多疑,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治以疏肝健脾用柴胡疏肝汤和建脾丸加减治疗,获得显著效果。
5、肝郁化火型: 情绪躁动,烦躁暴怒,联想不断,穷思竭虑的思考,头疼,头昏,面红,口苦,咽干,肌肉紧张,麻木,震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利胆。用泻肝汤加减治疗,获得显著效果。
6、气滞血瘀型:多疑善虑,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面色黑暗有瘀斑,舌质暗有瘀斑,舌下有瘀血。治以活血化瘀,舒肝利胆。用活血化瘀汤加减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92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牙龈出血试试中医食疗清火消炎疗法
下一篇: 健身饮食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