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儿童多动症的鉴别诊断(什么是ADHD(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

祝由网 2023-12-13 07:38:11

儿童多动症的鉴别诊断

1.正常活泼好动儿童一般发生在3-6岁,男孩较多见,表现天真活泼、调皮好动,但对环境的要求有明确认识,行动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安排,在需要安静专心的场合,可自控抑制行为。

2.精神发育迟滞轻度弱智常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通过了解病史、幼年发育史及智力测验(智商低于70),且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可与ADHD区别。

3.品行障碍是以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违抗行为以及违纪犯罪行为等为主要特征,而ADHD则以注意障碍、多动、学习困难、易冲动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主导症状,可以鉴别。但品行障碍与ADHD常共患,症状重叠,须加以分别评定。

4.儿童精神分裂症本症早期往往表现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兴奋不安,行为改变等。但精神分裂症具有情感淡漠,行为怪异,幻觉、妄想等症状,与ADHD不难鉴别。

5.情绪障碍ADHD患儿可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但核心症状为抑制行为缺陷,病程持续,而情绪障碍首发症状是以情绪改变、焦虑、惊恐、抑郁等为主导症状,且病程为发作性可与ADHD区别,如两病重叠,可列为共病诊断。

6.抽动障碍在诊查ADHD须特别注意患儿有无抽动运动及不自主发声症状。抽动障碍患儿中约有35%~80%与ADHD共患,故对这两种病须加以识别,并对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什么是ADHD(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俗称多动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多动症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患病率高达3-6%,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健康生长,也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少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目前我国对于该病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多数患儿家长将其归为年少调皮好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耽误了诊治。根据发病率我国约有1400万到2000万的ADHD患儿,2010年我国仅有2万ADHD的患儿就诊,仅是发病人群的千分之一。

一般认为,如下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多动症的发生:

1、要倡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选择配偶时要注意对方是否有癫痫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

2、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3、为了避免产伤、减少脑损伤的机会,应自然顺产,因为临床中发现多动症患儿中剖腹产者所占比例较高。

4、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禁用烟酒,避免中毒、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怎么改善孩子的多动症?

怎么改善孩子的多动症这个问题,首先孩子的问题,更多在于家长,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注意了,如果孩子平时过度活泼、脾气暴躁、吃饭拖拉或经常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就要怀疑是否是患上小儿多动症了。小儿多动症在注意力方面有部分缺陷及脑功能轻微失调等,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治疗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若在发现后未及时咨询医师进行矫正,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人际关系以及自我性格等方面造成影响。

小儿多动症患病率约为 5 至 10%,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约占全体小学生的 1 至 10%,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及早产儿多于一般足月出生婴儿。目前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神经生理检测、行为检查和心理测验;当孩子出现一些爱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一定要鉴别清楚,不要轻易得出孩子患多动症的结论,甚至病急乱投医。

小儿多动症的重点判断方法

(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入学后,特征显着如上课时小动作不停、凡能碰的东西都要碰、话多、喜欢挑衅、常与同学斗殴或经常进行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非寻求刺激)。

(2)注意力不集中:如不专心听课、丢三落四及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会好奇。

(3)情绪不稳:如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或性子急躁无耐心且不按要求做事。

(4)学习困难: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会影响学习进度,病程通常为 7 岁前起病,病程持续 6 个月以上。

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脑内的局部脑血流异常,多动或冲动等行为症状越严重的孩子,其额叶和顶叶的血流灌注越少,且纹状体区的灌注普遍降低;在执行相同的认知任务时,多动症儿童大脑特定脑区的活动情况也和正常儿童不同。好动、好模仿和富于想象是孩子有别于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好奇心理,因此对怀疑患多动症的孩子不妨先耐心教育一番,家长也不要随便说孩子有多动症,如此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并增加他的精神负担。

切勿小题大作 了解原因有效防范

至今仍未明白小儿多动症确切由什么原因引起,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或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亲属中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 51 至 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或歇斯底里症人士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或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会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或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或有精神疾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健康营养因素,如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都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若忽视小儿多动症的辅助治疗,孩子长大后将难以适应社会,性格亦容易扭曲而走上歧途;可能出现焦虑、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成就或社会经济状况不良,故必须进行治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目前家庭进行自我改善治疗的方式有两种:

行为治疗:

多带孩子参加合适的认知活动改善其注意力和记忆力;其次是通过特定训练,如通过书本、视频或讲故事在思想上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当儿童行为趋向良好时及时予以肯定及表扬,增强其自信心,教育患儿应避免讽刺、批评或打骂等损害自尊心的不良做法。

精神疗法:

家长、老师和同学应给予多动症儿童理解、温暖及关心,使患儿有信心克服困难,坚持治疗,战胜心理障碍。多动症是不会自愈的,有 70% 的患者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有 30% 则持续到成年期,甚至伴随终生。多动症的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介入及早训练。

绿色疗法---穴位贴,瑞舒琼肚脐贴,通过穴位给药,避免内服药的副作用,吸收好,对孩子多动症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小儿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心理及神经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通过心理咨询治疗效果一般不错。多动症儿童长大后有 50% 的患者多动问题会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或任性等可能持续较久,因此在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时应就医并耐心改善及调整。

什么叫多动症腿综合症如何防治啊

? ? 注意缺陷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特发于儿童学前时期,活动量多是明显症状。注意缺陷障碍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预防多动症:

????1、提倡婚检,一定要避免近亲结婚,在婚前做好身体检查,筛查疾病,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的产生。同时也是对夫妻双方的身·体状况负的责任,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为避免孩子有先天不足的可能,要做到适龄结婚,优生优育。

????3、孕妇需要保持心情愉快。在怀孕时期,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禁用烟酒及物理因素对自身及胎儿健康的影响.

????4、分娩时,尽量做到自然顺产,尽量避免做剖腹手术,以免在手术进程中对婴儿造成伤害。剖腹生产容易招致孩子产生多动症.在众多关于多动症的预防措施中,家属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一条.

5、制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制造出温馨调和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关于教育方面可以因材施教,不要只盼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

????6、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家长应注意对孩子成长所需营养的搭配,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充足的睡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91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