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医治疗百日咳(宝宝百日咳怎么办)

佚名 2023-12-13 01:39:26

中医治疗百日咳

中医释名百日咳在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咳后鸡鸣样回声为特征,中医称“顿咳”,又称“疫咳”、“痉咳”、“鹭鸶咳”。中医病因本病主要由于内蕴伏痰,感染时行疫邪,客于肺系所致。

中医诊断

本病在早期多见实证,以痰浊阻肺为主,后期则多见虚证或虚实挟杂之证,以气阴亏虚为主。由于邪有轻重,患儿体质不同,故临床症状亦有差异。临证之时辨清邪之深浅,气之虚实是本病辨证之关键。

1、初咳期

主证:微热,喷嚏、流涕,咳嗽逐渐加剧。偏于风寒者,伴恶寒,痰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伴咽红,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为外感时疫之邪,初犯肺卫所致。邪由口鼻而入,故见外感表证。遂后引动伏痰,阻碍气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加剧。体虚右邪从寒化,故见痰白清稀,体实者邪从热化,故见痰热征象。

2.痉咳期

主证:咳嗽阵作,昼轻夜重,咳时连声不已,面红目赤,涕泪交流,咳后回吼,甚则吐出乳食痰涎后痉咳方能暂停。剧咳时痰中带血丝,甚则鼻衄,舌苔黄,脉数有力。

分析:本证为邪郁化热,热灼津液所致。伏痰与邪热互结,阻塞气道,肺气上逆,故见痉咳不止,必待痰涎咯出而已。肝胃气逆则呕吐,涕泪俱作。气逆伤络,热亢于上,则面红目赤,痰中带血。

3.恢复期

主证:痉咳逐渐减轻,食欲不振,乏力,气短多汗,面唇色淡,形体消瘦,咽干舌燥,口渴欲饮,或咳而无力,痰少,气短唇干,两颧发红,舌光如镜,脉象细数无力。

分析:本证为邪热久羁,耗伤气阴所致。余邪羁留,伤及脾胃,故见食欲不振,乏力。耗伤肺阴,则见气短。余邪未尽,则见咳而无力,痰少等症。

中医类证鉴别

1.肺热病:以发热。咳嗽、胸痛为主要表现,x线检查肺部可见斑点状、片状、网织状,或均匀阴影,无阵发性呛咳与咳后鸡鸣样回声。

2.暴咳:咳嗽新起较剧,但无咳后回气声,自细胞分类计数无淋已细胞增高,咳碟法或鼻咽拭子培养无百日咳杆菌生长。

3.肺痨: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逐渐消瘦为特征,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增速,x线检查肺部有阳性指征。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隔离期满(发病后40天或痉咳后30天);痉咳消失或新生儿乳幼儿屏气消失;白细胞恢复正常。

2.好转:隔离期未满;痉咳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并发症

1.肺炎:是婴幼儿百日咳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发生在痉咳期。病变为间质性肺炎,继发其它细菌感染时为支气管肺炎。

2.肺不张或肺气肿:由粘稠分泌物堵塞或部分堵塞所致。如咳剧使肺泡破裂,可引起气胸或皮下、纵隔气肿。

3.百日咳脑病:剧烈咳嗽使脑部缺氧或出血,加之毒素作用,均可引起脑病。

中医治疗

本病治疗总以止咳化痰为基本原则。同时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初咳期施以宣肺降气,痉咳期治以泻肺清热,后期则给予润肺养阴之法。如此痰邪得清,肺虚得补,疾病可愈。

一、辨证选方

1.初咳期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

方药:风热者选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桔梗各10g,杏仁、连翘、薄荷、甘草各6g。痰多者加胆星、半夏、鱼腥草;发热重加生石膏,黄苓;风寒者选用杏苏散加减。杏仁、苏叶、前胡、茯苓、百部各10g,半夏、炒枳壳、桔梗各6g,甘草5g,生姜5片。咳痰量多可加紫菀、竹沥。

2.痉咳期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镇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生石膏20g,百部、半夏、钩藤各10g,麻黄、杏仁、川贝、胆星各6g,甘草5g。偏寒去石膏、胆星,加半夏、细辛、荆芥;肋胀痛加龙胆草、黄芩、青黛。

3.恢复期

治法:益气滋阴,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各12g,冬桑叶、生扁豆、天花粉、牛蒡子各10g,阿胶、马兜铃、杏仁各6g。久咳出血加山栀炭、侧柏炭;久咳不止加川贝母、杷叶、百部。

宝宝百日咳怎么办

宝宝百日咳怎么办

宝宝得了百日咳,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因为和普通感冒还是有点相同的,很多家长区分不了,那么今天就有我来告诉大家两者之间的差距。

如何分辨宝宝是得了百日咳还是普通感冒呢?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所致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百日咳的发病对象是6岁以下幼儿,其中1岁以内婴儿占总发病率的50%。发病初期的患儿会出现流鼻涕、轻微咳嗽及发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而在约7-10天以后,患儿会反复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入性哮鸣声或咳嗽后呕吐等症状。百日咳发病最初2-3周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咳嗽时的.飞沫传播。

百日咳的症状与感冒相似,那么,应该如何分辨宝宝是得了百日咳还是普通感冒呢?以下是分辨方法:

1、咳嗽的声音不同。

百日咳俗称鸡咳、鸬鹚咳,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严重者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而普通感冒咳嗽是间歇性的,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后,咳嗽会减缓或消失。

2、咳嗽的时间不同。

百日咳咳嗽起来不分昼夜,有时晚上咳嗽会稍显厉害;普通感冒咳嗽,多是早晨、晚上比较严重。

3、咳嗽的病程不同。

百日咳病程相对比较长,可达数周甚至2个月左右,故称百日咳,因此这期间要做好病情反复的预防;普通感冒病程多是7天到半个月。

百日咳疫苗的免疫接种可减少幼儿期严重百日咳的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3年全球疫苗接种避免了约3830万感染病例和60.7万死亡病例的发生。要抵御百日咳给宝宝带来的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接种疫苗,由于小于6个月的宝宝是感染百日咳的高危人群,因此建议家长在宝宝半岁前就要给他们接种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小儿多见,主要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时有鸡鸣样回声。中医称其为顿咳、痉咳等,认为多是由于内蕴伏痰,感染时行疫邪,影响到肺导致的。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为主。

推荐一个缓解小儿百日咳的食疗方

取鲜马齿苋20~30克,水煎2次,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100~150毫升,一日分三次口服,每日一剂,七天为一疗程,可治小儿百日咳。

马齿苋味酸性寒,主要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热毒泻痢、痈肿疮疖、瘰疬、崩漏、痔血、赤白带下、阴肿、湿癣等。百日咳痉咳的根本病机是邪毒留恋、郁而化热、痰热蕴肺,发病初期清泻热毒尤其重要。民间应用证明马齿苋治疗咳嗽、哮喘有明显疗效,如《四川中药志》载:“治百日咳:马齿苋30克,百部10克。水煎,加白糖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有抗菌、抗病毒、镇咳、平喘的作用,清热解毒力强,又可利湿化痰、敛肺镇咳,所以治疗百日咳痉咳有较佳效果。本方适用于6个月至10岁患儿服用,6个月至1岁半的幼儿用量可酌减,一般连用4~7剂,痉咳及回声症状可消失或减轻。马齿苋鲜品效果更佳,如用干品,用量可用鲜品的1/2或1/3。

马齿苋用法简单、无毒副作用,疗效较佳,值得一试。如接受不了马齿苋煎汤服的酸涩感,也可用鲜马齿苋500克加蜂蜜50克,熬成膏,每次服一汤匙,一日三次。

小儿百日咳怎么办

摘要:百日咳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拌有深长的鸟啼样吸气声。由于儿童的特殊生理状况,服用药物容易带来副作用,因此采用积极的饮食疗法是应该首先采用的治疗方针。小儿百日咳怎么办
1、大蒜
据中国红十字会通讯组介绍,用大蒜60克切碎,加入冷开水300毫升,浸10小时后取汁加入白糖适量,5岁以上小儿每次服15毫升,5岁以下减半,每2小时吃1次。经201例百日咳患儿服用,有效率达95%。民间也有用大蒜1个,去皮切碎同橘饼1个,加水1碗,煮汤服食,对小儿百日咳者颇宜。
2、胡萝卜
性平,味甘,能止咳嗽,百日咳患儿宜食。《食物中药与便方》中说:“小儿百日咳;胡萝卜120克,红枣10个,水3碗,煎至1碗,随意饮服。”民间中也有用胡萝卜500克,挤汁,加蜂蜜适量调服。
3、萝卜
有化痰热、止咳嗽的功用。《日华子本草》中就有萝卜“能消痰止咳”的记载。马文飞《食物疗法》中还介绍:“治百日咳:白萝卜500克,冰糖60克,萝卜切片,水煎,1日3次分服,需连续服。”此外,萝卜的种子也有化痰涎、止咳喘的功用。《江西中医药》曾报道:“治百日咳:白萝卜籽,焙燥,研细粉。白砂糖送服少许,1日数回。”凡百日咳患儿,均宜用萝卜捣汁,或用萝卜籽煎水服。
4、马齿菜
又称马齿苋、马踏菜、酸味菜、安乐菜。有清热作用,民间认为小儿百日咳者宜食之。据《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年第3期中介绍:治疗小儿百日咳,单用马齿菜制成50%的马齿菜糖浆服食,一般连吃3天后,咳嗽减少,发作时间缩短,症状也随之减轻。
5、刀豆
性平,味甘,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曾说:“小儿百日咳,用刀豆子15克,水煎去渣后,加冰糖或蜂蜜适量饮服。”《江西中医药》杂志早在60年代就有介绍:“治百日咳:刀豆子10粒,打碎,同甘草3克,再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顿服。”
6、冬瓜
能消痰、清热,《滇南本草》中还说它能“治痰吼,气喘,可以润肺消热痰,止咳嗽。”冬瓜子仁也有润肺化痰的作用。《食物中药与便方》中也曾介绍:“百日咳剧烈咳嗽,用冬瓜子仁15克,加红糖适量捣烂研细,开水冲服,1日2次。”故凡小儿百日咳者,均宜服食冬瓜或冬瓜子。
7、梨
性凉,有化痰、润燥、清肺的作用。百日咳多为外感时邪、内蕴痰热、阻碍肺气宣降所致,梨能化痰止咳,清肺润燥,故对小儿百日咳偏热者尤宜。
8、金橘
有理气、化痰的作用。《中国药植图鉴》中说:“金橘治百日咳。”患有百日咳的儿童,宜用金橘煎水或泡茶饮。金橘用糖腌压饼,名金橘饼,百日咳者嚼食之,亦颇适宜。
9、罗汉果
能清肺热、止咳嗽,对百日咳者亦宜。《岭南采药录》载:“罗汉果理痰火咳嗽,和猪精肉煎汤服之。”福建民间对百日咳患儿,常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一同水煎服。
10、橄榄
又叫青果。有清肺、顺气、化痰、止咳的功用。《本草再新》还说它“平肝开胃,润肺滋阴,消痰理气,止咳嗽”。对百日咳的儿童,宜用橄榄20粒,同冰糖煎水分3次食用,民间也用橄榄3~5粒,同萝卜1个,煮水代茶饮,连食几天。
11、花生
性平,味甘,除有补脾润肺作用外,还能化痰止咳。《药性论》指出:“花生生研用下痰,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吉林医学》中介绍:“治小儿百日咳,花生,去嘴尖,煎汤服。”民间也认为百日咳者宜食花生,常用花生仁15克,西瓜子15克(捣碎),冰糖30克,水煎当茶喝,并吃花生仁。
12、核桃仁
有润燥、化痰、止咳、定喘的功效,故百日咳者宜食。中医研究院《中医验方汇编》中曾介绍:“治小儿顿咳,剥食核桃仁,每日早晚嚼服核桃仁3个。”《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中亦说:百日咳宜用“核桃30个,剥开皮壳,留仁与紫衣,每次服3个,早晚各服1次”。民间中也常用核桃仁9克,捣烂,加冰糖适量拌匀,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
13、冰糖
为白砂糖经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故称冰糖。《本草再新》说它能“止咳嗽,化痰涎。”百日咳患儿宜煎水喝或含化食用,所以,不少止咳的单方中都用到它。白糖、冰糖和红糖的效用不同。红糖有行血化瘀的作用,适宜妇女经期或孕妇产后食用;而冰糖、白糖能清热、消炎、去火气、止热咳、化浓痰,百日咳的儿童食用冰糖,有化痰止咳的效果。
14、麻雀肉
性温,味甘,古书虽未见“雀肉止咳”的记载,但百日咳的患儿宜食之。《吉林中草药》介绍:“治百日咳:麻雀肉1只,冰糖三钱,炖熟,每服1只。”据《福建中医药》杂志1961年第5期报道:对百日咳者,用麻雀1只,拔去粗毛,在火上烤焦,去内脏,洗净炖服,每日1只,至愈为止。报道中说,曾用此法试治84例小儿百日咳,结果全愈者61例,显著进步者11例,无效者仅2例。百日咳怎么治疗小儿百日咳怎么治疗治百日咳的偏方
15、蝗虫
俗称蚂蚱、蚱蜢,百日咳患儿宜食之。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曾有记载:“治鸬鹚瘟,其症状咳嗽不已,连作数十声,类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儿多患此:蚱蜢十个,煎汤服。”所谓“鸬鹚瘟”,即是百日咳的古代名称。《常见药用动物》中也介绍:“小儿百日咳:飞蝗30个,生甘草5克,共研细末,每次1克,日服3次。”由此可见,蝗虫不仅是中国北方民间的食物,同时也是百日咳患儿的药物。
16、何首乌
是民众熟知的滋补肝肾的药食兼备之品,百日咳患儿也宜食之。据《广东医学》杂志1964年第4期中报道:治疗百日咳,取何首乌4~8克,甘草2~3克,每日煎水分4~6次服食。经治35例百日咳患儿,结果治愈27例,好转(指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咳时短暂)4例,无效者仅4例。经观察,对无合并症,特别是用各种抗菌素疗效不显或晚期病例,有明显疗效。
17、芹菜
又叫早芹、药芹。有清热平肝作用,对肝火犯肺型百日咳,食之尤宜。《食物疗法》中曾介绍:“治百日咳:芹菜全株500克,洗净捣汁,加食盐少许,隔水温热,早晚各服1酒盅,连服数日。”
此外,患有百日咳的儿童还宜服食荸荠、枇杷、柿子、无花果、芹菜、苋菜、青菜、白菜、冬瓜、丝瓜、莴苣、鲜藕、菠菜、豆腐、竹笋、木耳、豆芽、蜂蜜、鲜黄瓜、百合、沙参、胖大海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82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