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五脏六腑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而肝是重要的器官,很多人爱喝酒,每天都喝点,这对身体肝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很容易伤肝,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小编教你常按5大穴位养肝,详细如下: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相关的穴位,可起到滋阴补血,养肝补肝的作用。关于按摩养肝,人们必须要知道5大养肝要穴。
1、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 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中医指南】
养肝常按这4个穴位
卜庆萍
如何 养生 呢?除了日常生活要注意的一些习惯之外,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 养生 。 养生 首先养肝。肝主疏泄,主条达气机,肝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机通畅,阳气易于升发。养肝可按揉期门、肝俞、太冲、太溪四大穴位。
肝俞穴
取穴法:双手握拳,手臂屈曲,拳背置于后背两侧,当前臂呈水平位时,手背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操作方法:用拳背在穴位上做上下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度,按摩3-5分钟。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明目。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期门穴
取穴法:从乳头往下数两个肋间隙就是。
操作方法:按摩时以手掌置于期门穴,沿肋间隙做前后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度,按摩3-5分钟。
作用:期门穴是肝的募穴,肝俞是肝的背俞穴,分别是肝气输注于前胸和后背的重要穴位,两者配合按,可起到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的作用。
太冲穴
取穴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在拇短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点揉2-3分钟。
作用: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的原气输注之处,按之可培补肝之元气。
太溪穴
取穴法:太溪穴位于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点揉2-3分钟即可。
作用:太溪为肾经原穴,按之可培补肾之原气。中医讲肝肾同源,肝属木,肾属水,水能涵木,按揉太冲穴和太溪穴可起到滋水涵木、补肾养肝的作用。
肝脏是人体中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当肝脏受损时,就会影响其正常的解毒功效,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人的 健康 离不开肝脏。
保护肝脏,除了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怎么能忽略人体的三大保肝穴位呢?
一、三阴交穴
取穴: 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处。
按法: 盘腿做好,以左手按揉右腿此穴,左旋按压15下,右旋按压15下,再以右手拇指按揉左腿此穴,按法同上。
1、晚上17~19点:按揉三阴交补肾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与子宫相连,晚上17~19点为肾经当令时,此时按压两腿的此穴各15分钟左右,要用力,可促进冲脉、督脉、任脉的通畅,养护子宫与卵巢。
2、晚上21~13点:按揉三阴交畅三焦
三焦为人体气血运行的大通道,三焦通畅才利于气血滋润各个器官, 因此晚上21~13点三焦经当令时,按揉两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左右,可有效调理月经、祛斑、祛痘。但要每天坚持按压,一个月后效果会出现。
3、中午11点:按揉三阴交健脾
三阴交属脾经要穴,脾的最大功效之一是排出人体的水湿浊毒。
中午11点是脾经当令时,此时按压两腿的此穴各20分钟左右,可促进体内湿气与浊气的排出,对于因湿气而引发的湿疹、皮肤过敏、荨麻疹等有较好的预防功效。使皮肤更光滑细腻。
按揉此穴还可防治脾胃虚弱、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以及中年女性白带过多、子宫下垂等。
按揉法: 以一只手的4根手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此穴上, 以拇指端用力按压,但松紧要均衡。以有阵阵酸胀麻感为佳。一侧按好后,换另一侧。
二、太冲穴
取穴: 在脚背第2、1趾骨间。
按法: 盘腿坐好,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脚此穴,顺着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按20下,再以右手按揉左脚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样。
三、大敦穴
取穴: 在脚大趾甲根部外侧部位。
按法: 盘腿坐好,脚光着,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脚此穴,左旋按压10~20下,右旋按压10~20下。再以右手按压左脚的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54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枣黄芪枸杞粥的做法
下一篇: 阴虚体质莫名上火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