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自助者天助。是啊,自己都不帮助自己,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呢?如果是在人体生命里,却又是自救者天救。自己要学会救自己。如何自救?
一、应急自救点穴腹部取穴方法
1、水平线
患者一般取仰卧位。量取穴位者将刻度尺端平,以水平线测量。如果自身进行测量,亦可站立对着镜子用刻度尺量,但可能不够精准。
2、比例寸
无论高矮胖瘦均按比例寸取穴。上腹部从中庭穴(胸剑联合中点)到神阙穴(肚脐)中心点为 8 寸; 下腹部从神阙穴中心点到曲骨穴(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为 5 寸;腹部一侧外缘至神阙穴中心点为 6 寸。可以从腹侧用一刻度尺贴腹壁外缘与床成 90 度角垂直伸出,用另一刻度尺与前尺的平面角 90 度相交向神阙处度量,所得的直线(水平线)距离为 6 寸。
3、中庭穴的选取
中庭穴位于任脉上,膻中穴(两乳之间前胸正中线上)之下、鸠尾穴(胸骨柄之尾)之上,双侧肋骨向胸上融会成胸骨的下缘凹陷处。我的经验是左手拇指置于大致位置,右手中指从左右肋骨往上轻推,两手配合反复确认。因为找准中庭穴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上腹部所有穴位的位置。
4、任脉的选取
根据薄智云教授的经验和我的论证,任脉应当位于腹白线下方,而腹白线有扭曲现象,因此简单地把腹部的正中线作为任脉来取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腹白线多从汗毛聚集或色深或色浅的走向进行观察,一般来说只要仔细观察均较为容易找到。实在分辨不清就先以腹部正中线为准,点穴后若出现效果则说明位置正确,否则需要重新考量。
5、定位穴的选取
腹针定位穴一般选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双滑肉门、双外陵,其他穴位可以根据他们的位置进行定位。建议大家一定要用刻度尺进行度量,网上有一些人鼓吹不用尺子量,似乎很有“水平”,但是存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巨大风险。
6、点穴力量轻重
一般而言,点任脉上的穴位需要用力,以能忍受为度;点其他穴位稍加用力即可。
二、六大疼痛应急自救点穴操作要点
1、头痛(偏头痛)
处方及操作:中脘(深点) 、关元(深点)、滑肉门(双侧;中点) 、中脘斜上(双侧,哪边痛点哪边;浅点) 。
2、颈部疼痛
处方及操作:中脘(深点) 、下脘(中点)、关元(深点) 、商曲(双侧,哪边痛点哪边;中点) 。
3、肩部疼痛
处方及操作:中脘(深点) 、下脘(深点)、滑肉门(双侧,哪边痛点哪边;中点) 。
4、胃痛
处方及操作:中脘(深点) 、天枢(双侧;深点)、大横(双侧;深点) 。
5、痛经
处方及操作:气海(深点) 、关元(深点)、外陵(双侧;中点) 、阿是穴(即哪儿痛点哪儿;中点) 。
6、膝关节疼痛
处方及操作:关元(深点) 、外陵(双侧,哪边痛点哪边,中点)、下风湿点(双侧,哪边痛点哪边;中点) 。
人体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比如当我们身体有一些疾病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症状来警示我们,让我们引起重视。而且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有某些部位会出现疼痛,比如头痛腰疼脖子疼或者是胃疼等等,有些人的第一反应要么是忍痛,要么就是直接问医生然后吃药。但是事实上,我们人体有很多的穴位而这些穴位有时候还可以缓解身体上的疼痛,所以我们可以熟悉一下身体上到底有什么穴位,而这些穴位又可以缓解什么疼痛。
落枕导致的脖子疼。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开着空调睡觉或者是开窗让外面的风进来,这样子都是比较凉爽的。但是我们的脖子也会因此受凉受寒,结局就是第二天起床之后落枕了,脖子就会十分疼痛,就是连简单的转动脖子也不能做到。于是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按住一个穴位,把手握成拳头状,然后在小指那里,有一个凹陷处,这里就有一个穴位,叫做后溪穴。哪边脖子疼就按相反的方向,然后在按压的同时缓慢的活动脖子,就可以有效的缓解脖子疼。
腰扭伤导致的疼痛。长时间没有运动,突然剧烈运动,通常会导致腰部的扭伤。当腰部扭伤疼痛难耐的时候,就可以按压这个穴位,找到脸上两个眉毛的头部的凹陷处,这里的穴位叫做攒竹穴,这时候指尖对着穴位垂直按压下去并且同时活动腰部,通常只要按压一次就可以有效缓解了症状,但是不能贪多,一天最多只能按压两三次。
头疼。头疼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症状,所以有些人一头疼就立马去找医生,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可以按压一个穴位来缓解一下疼痛。我们看医生的时候第一步通常都是号脉,然后我们把手伸出去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高高凸起的骨头,而在骨头背后的凹陷处就是列缺穴。当我们头疼难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压这个穴位,通常只要持续三分钟就可以缓解头痛了。
【三采文化编辑部、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 消肿止痛的穴道 承浆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承浆有消肿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改善脸部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口腔溃烂,也可治疗中风昏迷、休克,也有消除颜面浮肿,美化曲线的功效。 ***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 名称由来 「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唾液。 古籍中「承浆,颏之上陷处称为『承浆』,穴当其处,故名;穴当饮食入口之下,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义。」表示承浆因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窝处,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穴位找法 位在嘴唇与下巴中间的凹陷。寻找此穴位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往后仰,嘴巴微张,可使下唇与下颚间的凹陷更为明显。 扶突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扶突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神经性疼痛。 ***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 名称由来 「扶」指用手支撑著的意思,又两个人搀行也称为扶,「突」有高起突出的意思。 在《汇解》中「铺四指曰扶,即今之曰横指,曰当同身寸三寸,穴在结喉突起旁三寸(一扶),故扶。」表示扶突位在前颈部侧面甲状软骨突出处,即喉结旁约三寸的地方。 穴位找法 扶突位于喉结的高度,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与锁骨之间,也就是从喉结正中央,再往两侧约三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左右各一。【三采文化编辑部、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 消肿止痛的穴道 承浆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承浆有消肿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改善脸部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口腔溃烂,也可治疗中风昏迷、休克,也有消除颜面浮肿,美化曲线的功效。 ***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 名称由来 「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唾液。 古籍中「承浆,颏之上陷处称为『承浆』,穴当其处,故名;穴当饮食入口之下,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义。」表示承浆因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窝处,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穴位找法 位在嘴唇与下巴中间的凹陷。寻找此穴位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往后仰,嘴巴微张,可使下唇与下颚间的凹陷更为明显。 扶突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扶突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神经性疼痛。 ***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 名称由来 「扶」指用手支撑著的意思,又两个人搀行也称为扶,「突」有高起突出的意思。 在《汇解》中「铺四指曰扶,即今之曰横指,曰当同身寸三寸,穴在结喉突起旁三寸(一扶),故扶。」表示扶突位在前颈部侧面甲状软骨突出处,即喉结旁约三寸的地方。 穴位找法 扶突位于喉结的高度,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与锁骨之间,也就是从喉结正中央,再往两侧约三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左右各一。 外关 治疗效果 消炎止痛 外关主治重听、偏头痛、眼睛肿痛、耳鸣、牙痛、落枕、高血压、上肢关节痛、脑中风、手脚麻痹、风湿疼痛等疾病,都可以借由 *** 外关穴得到改善。 *** 方法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按压时应两手同时进行并左右交替,每次约5秒钟,反复进行约10次。按压前可以先用毛巾热敷,提高治疗效果。 名称由来 「外」是外部,意指体表。关是关联、联络。「外关」是与外部体表有关联的穴位。 中医认为,本穴位属于手少阳经,与阳维(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脉气相通,为阳经、阳脉通达于外的关节,故名「外关」。 穴位找法 将手背朝上,从腕关节中央往手肘处约二寸(三指横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二间 治疗效果 舒缓疼痛 主治牙齿疼痛、喉咙痛、头晕、口干舌燥、消化不良、流鼻血、便秘等症。 *** 方法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 名称由来 「间」指间隙的意思。由于此穴的位置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的凹陷处,也是手阳明经脉经过的第二个穴位,所以称为二间。 在《会元针灸学》中「二间者,二者穴之次部,相交食指本节之节前,有间隙,故名二间。」表示二间是位在第二掌指关节前,靠近赤白肉的凹窝处。 穴位找法 寻找此穴位时将手背向上握拳,在食指内侧掌指关节的前方(指尖方向)凹陷中,左右各一。 地机 地机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痛、腹胀、腹泻、小便困难、遗精、白带、月经失调、膝关节炎、下肢肿胀、下肢麻痹,也可以用于肠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胃酸过多、腰痛等症状的治疗。 ***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 名称由来 「地」是土地,意指「下肢」。「机」是机要、重要。「地机」是人体下肢重要部位的穴位。 《会元针灸学》记载:「一身分上中下三部,自足至脐为下部,属于地部。地机穴居地中部,运膝之机关。」中医认为,本穴位位于人体「地部」的中部,也就是膝部,是主管膝部运动的机要枢纽。同时本穴位属于足太阴脾经,脾经主管「土」,「土」为人体「地部」,而本穴位又是脾经气血深聚的机要穴位,故名「地机」。 穴位找法 阴陵泉下三寸(四指横宽),在胫骨后方的凹陷中,左右各一。也可以从膝盖后方的横纹,往下约四寸(六指横宽)的地方。 本文摘自《穴位 *** 图典【热销16年精装典藏版】》/三采文化编辑部著、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三采
按摩膝眼穴。膝眼穴的位置在膝盖髌骨下方,可以将膝关节弯曲,沿着髌骨往下,膝关节的里面和外面都有一个凹进去的小窝,这个凹进去的小窝就是要找的膝眼穴。在按摩膝眼穴的时候,搓热双手后按压膝眼穴附近的位置,慢慢的按摩,直到感到温热。
双手按摩髌骨。许多老人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髌骨软化,用双手按摩髌骨能够减轻髌骨软化引起的不舒服感。按摩时建议患者坐在床上,伸直腿部,用双手按压髌骨,轻轻的进行按揉,就像是在髌骨上滑动一样。不过要注意一点,有的人很怕疼,也许一点的压力就会疼的受不了,因此,力度一定要轻,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受力程度确定力度。按摩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慢慢的增加力度。
交替抬腿。患者可以采取平躺的姿势放松腿部,然后向上勾起左脚的脚尖,会感受到腿部紧绷的感觉,之后慢慢的抬高腿部到最大的角度后,停留一会再慢慢的放回,右腿也要重复做这个动作,每天做几次。这个方法一定要慢慢的起落,才可以更深度的刺激大腿的肌肉。治愈肌肉变强壮,才能保护好膝关节。
今天介绍的这几个动作看起来都不难,而且对膝关节有很大的好处,如果您正在因为膝关节疼痛饱受折磨,可以尝试坚持锻炼几天。每天花费一些时间,例如说起床后、中午休息时、有空的时候做上几组,一定会慢慢好转。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52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季预防感冒的10个小妙招
下一篇: 老年人怎么吃大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