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理
应按早产儿加强护理。置婴儿于适中温度的保暖箱内或辐射式红外线保暖床上,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经皮测TcO2和TcCO2。还需监测平均气道压。环境温度需保持腹部皮肤温度在36、5℃或肛温(核心或深部温度)在37℃,使体内耗氧量在最低水平。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经常清除咽部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液体进入量和营养,可采用静脉高营养液滴入,至能吸吮和吞咽时母乳喂养。
二、供氧和机械呼吸
为改善缺氧,减少无氧代谢,须供给足够氧气,轻症可用鼻塞、面罩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如FiO2已达0、8,而PaO2仍在6、65kP(50mmHg)以下则需作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吸气峰压不超过2、9kPa(30cmH2O),平均气道压<0、98kPa(<10cmH2O),呼吸频率25~30次/分,吸气时间(I):(E)=1:1~2FiO2开始时高,以后渐减至0、4。撤除呼吸机时先以加强呼吸(IMV)过渡,每10次呼吸加强一次。也可采用高频率呼吸,用较小潮气量和较高通气频率进行通气,由于某种原因于吸气时间短,故吸气峰压和平均气道压道压均低,胸腔内压亦低,有利于静脉回流,常用的方法是高频喷射通气(HFJV),用鼻管插入新生儿鼻腔 1、5~2cm左右,驱动氧压(工作压力)0、125kg/cm2,喷射频率150~300次/分,根据病情持续1~3 小时后,与一般鼻塞法供氧交替治疗,至血PaO2能维持7、98kPa(60mmHg)以上,但不超过11、97~13、3kPa(90~100mmHg),则可改用鼻塞法。
三、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PS已成NRDSP的常规治疗,天然PS(包括猪肺、牛肺PS)的第一次剂量120~200mg/kg,第二次和第三次剂量可减到100~120mg/kg,各次间隔约8~12小时,每次将计算出的剂量置于3~5mg/kg生理盐水中备用,将气管暂时脱离呼吸机,再以PS从气管插管直接滴入肺中,滴入时转动婴儿体位,从仰卧位转至右侧位再至左侧位,使药物较均匀进入各肺叶。如气管插管中有一小旁通道,则PS可从小通道中滴入,这样不致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波动。用后1~2小时的呼吸窘迫症状即可减轻,如用合成的Exosurf,剂量为5ml/kg,内含DPPC67mg/kg,有效时间出现较晚,症状约在12~18小时才改善。不论天然或合成的PS治疗效果都是愈早用愈好。天然PS并不增加以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少数婴儿对PS治疗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极低出生体重的肺不但功能不成熟,结构上也不成熟,伴有肺发育不良,②重度窒息儿反应极差③存在肺水肿(如PDA左向右分流量大),渗出液中的蛋白质多,拮抗PS。④伴有其他疾病如严重肺炎,故需寻找原因,另加治疗。
四、恢复期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
可用消炎痛,共用3剂,每剂间隔12小时,首剂0、2mg/kg,第二、第三剂的剂量根据日龄渐增,小于2天者各次0、1mg/kg,日龄2~70、2mg/kg,>8天各为0、25mg/kg。进入途径可静脉滴入,如果经心脏导管直接滴至动脉导管口则疗效更佳,也可口服,但疗效较差。消炎痛的副作用有肾功能减低,尿量减少,血钠降低,血钾升高,停药后可恢复。若药物不能关闭动脉导管,可用手术结扎。
五、抗生素治疗
由于肺透明膜病不易与B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鉴别,故多主张同甘共苦时试用青霉素治疗,剂量20~25万μ/kg·d,分3~4次静滴或肌注。
六、液体治疗
新生儿出生后是否健康,取决于很多因素。为什么有些新生儿一出生就患呼吸窘迫综合症呢?这种症状常见于哪些类型的新生儿呢?
【专家档案】
于凤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各类新生儿疾病的诊治。
【病因】
早产及肺发育不成熟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于凤琴介绍,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在早产儿,是新生儿科危重症。原因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引起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怀孕22~24周时开始出现,以后逐渐增多,怀孕35周才迅速增多。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
胎儿在宫内时,肺泡是不含气的,充满了液体,没有气体交换功能。胎儿出生后,开始呼吸,肺泡张开,液体逐渐吸收,表面活性物质迅速分布到各肺泡的表面,起到减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肺泡保持一种稳定状态,防止肺泡萎缩。
当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不易扩张并趋于萎陷,表现为进行性呼气性肺泡不张,可导致严重的肺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酸中毒、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及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全身各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围产期窒息、产前子痫、感染、急性产科出血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双胎第二婴、糖尿病母亲婴儿、剖宫产婴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
【发病】 多在出生后6小时内
于凤琴介绍,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轻重取决于患儿的体重及成熟度,一般来说多在生后6小时内发病,第2~3天最重。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翕动、呼气性 *** 、吸气时三凹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继而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青紫、呼吸衰竭。
体检两肺呼吸音减弱,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升高,氧分压降低,胸片可显示弥漫性的细小颗粒影即磨砂玻璃样改变。本病轻症为自限性疾病,因早产儿出生后肺仍在发育,4~5天时可达正常新生儿水平,因此,治疗的关键在生后头几天。重症者若无呼吸支持等治疗,常在生后2~3天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 产前、产后都需警惕
于凤琴说,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应从产前与产后做起。
首先,要加强孕前、孕期保健,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减少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孕期各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贫血、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甲亢、外伤、疲劳等;对既往有流产、早产史的孕妇也容易再次早产;重度子痫前期、宫内窘迫、多胎妊娠也是引起早产的常见原因。对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在妊娠后期给予激素治疗,促进胎肺成熟,可预防早产儿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减轻症状。
其次,出生后预防,早产儿出生后再给激素预防,时间上已来不及,对于孕周小于32周的小早产儿,生后可直接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即生后尽早经气管插管肺内注入PS治疗,而对于孕周稍大的新生儿,如果出生后数小时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则给予PS抢救治疗。早期给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同时根据病情给予加强护理、保暖、控制液体,给氧、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心血管功能,必要时抗感染及持续呼气末正压(CPAP)、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
?发病率高
多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糖尿病孕妇的小儿,发病率也高。
??症状及时
生后6小时内出现症状,最晚不超过12小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青紫,伴呼气性呻吟。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PaO2降低,PaCO2增高,BE减少,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血钠偏低,血钾、氯偏高。胃液泡沫稳定试验(一)
?X线检查
X线检查:生后24小时X线有特征性表现:两侧肺野普遍性透明度减低,内有均匀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支气管充气征,伸展至节段细支气管,类似秃叶分叉的树支,重者呈"白肺",心边界不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5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4大养生方清热利湿
下一篇: 孕妇散步要选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