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突发窒息家长该怎么办?
1.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缺氧,或分娩时呼吸循环障碍引起的宫内窘迫,可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病理生理改变。这是胎儿出生后最常见的急症,往往导致高死亡率和长期后遗症。发生窒息时,呼吸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大。儿童可能有呼吸的表面症状,也可能只有喘息样的微弱呼吸。在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呼吸暂停。这种病会导致心跳异常,孩子会出现心跳不规则的症状,心率可能低于每分钟80次。新生儿窒息一般是指分娩前或分娩后由某些因素引起的缺氧、无呼吸、反应差或肌张力低下等一些临床表现。
2.注意孩子的呼吸状况。当爸爸妈妈发现新生儿有气短窒息的现象时,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孩子的看护,晚上睡觉时多观察宝宝的呼吸情况。作为父母,如果怀疑有异物堵塞了新生儿的喉咙,就应该让孩子哭出来。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不停地咳嗽,让孩子不停地咳嗽,仔细观察有没有异常现象。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拍孩子的背或者给孩子喝水。
3.轻轻拍打。如果新生儿不能哭闹、咳嗽、呼吸,我们可以让孩子的腹部紧紧贴在大人的小臂上,弯曲一个膝关节,将小臂放在孩子的大腿上,让孩子的头跨过弯曲的膝关节,用手掌轻轻拍打宝宝两侧的肩胛骨,督促孩子排除异物。新生儿窒息后,家长一定要加强护理,首先要保暖。最好把婴儿裸体放在暖箱里。此外,延迟喂食。由于窒息、胃肠缺血、缺氧等原因,应适当推迟开始喂养的时间。新生儿重度窒息需要延迟几天再喂奶。如果胃接受不了,考虑静脉补液,防止感染。
发生窒息主要原因:
1、机械性窒息,因机械作用引起呼吸障碍,如缢、绞、扼颈项部、用物堵塞呼吸孔道、压迫胸腹部以及患急性喉头水肿或食物吸入气管等造成的窒息;
2、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大量的一氧化碳由呼吸道吸入肺,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与解离,导致组织缺氧造成的窒息;
3、病理性窒息,如溺水和肺炎等引起的呼吸面积的丧失;
4、脑循环障碍引起的中枢性呼吸停止;
5、新生儿窒息及空气中缺氧的窒息(如关进箱、柜内,空气中的氧逐渐减少等)。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或其他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引起的刺激症状和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麻痹症状交织在一起。
扩展资料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心跳骤停时间不长时(3至4分钟内)可进行心肺复苏法。
2、实施心肺复苏法时,应将病人仰卧在平地或硬板上。
3、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只用掌根部,手指不要压病人胸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4、有条件时,最好请专业人员操作。
5、施救者在体力允许条件下,应连续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法,尽量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恢复呼吸、脉搏,或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后遗症。
1 临床资料
我院收集统计了新生儿窒息86例,其中男63例,女23例,胎龄37~42周者52例,>42周者15例,<37周者19例。正常分娩19例,胎头吸引助产35例,剖宫产17例,产钳助产12例,臀位助产3例。临床上根据生后1min 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86例均有窒息史,轻度窒息65例,重度窒息21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有75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
2 护理诊断与措施
2.1 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有67例出现呼吸受损情况,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复苏。
2.1.1 将患儿仰卧,臀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2.1.2 洗胃,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1%苏打水或盐水50~100ml洗胃,温度30℃~32℃以清除吸入胃内的羊水等物。
2.1.3 采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当血氧饱和度≥95%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L/min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头罩吸氧5~8L/min,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L/min,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氧流量为0.3~0.5L/min,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
2.1.4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多引起心衰及肺心肿,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本组86例患儿全部应用微量输液泵,使药物均匀及时地输入体内,输液中密切观察有无局部液体外渗及输液反应,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2.2 体温过低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关,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欠佳,本组53例体温不升,因此必须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新生儿体表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体表散热,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准时测出皮肤温度36.5℃~37℃之间。
2.3 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定时通风,空气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感染,本组86例中有57例有感染倾向,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有效控制了感染的发生。
2.4 窒息的危险与气道分泌物增多及抽搐有关。
2.4.1 应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抢救物品,本组86例中有68例应用心电监护以随时监测患儿心率、呼吸、SpO2、BP,注意患儿神志、肌张力、体温、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4.2 合理喂养,根据病情推迟喂奶时间,有吸吮能力者可直接哺乳,吸吮无力者应给滴管或鼻饲喂养,喂奶时需细致耐心,避免移动,宜取右侧卧位,上身抬高,以免呕吐再度引起窒息,鼻饲应选择细软胃管,防止食管及胃粘膜损伤,采用少量多次喂奶法,每次喂奶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胃内有无潴留,若潴留量低于上次奶量20%则喂奶量应减去潴留量,若>20%需停喂1次,鼻饲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注意观察有无溢奶、呕吐、紫绀等情况。
2.5 家长恐惧与病情危重有关,对有恐惧心理的家长,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配合,患儿全部痊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48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风寒感冒应该如何预防
下一篇: 胃火过旺怎么办?常按4个穴位轻松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