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拔罐需谨慎-误区盘点

祝由网 2023-12-09 21:11:45

拔罐需谨慎-误区盘点

拔罐疗法在现代社会中很普遍,那么什么症状需要拔罐呢?虽然拔罐应用广泛,但是不同的病症需要用不同的疗法。下面为您盘点下拔罐存在的误区。

拔罐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很多人认为,留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还有一些人认为,拔罐得出水疱,才能体现拔罐的效果。

对此,专家表示说,拔罐的时间一般以六七分钟为宜。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可能会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

专家说,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拔罐容易造成流产。

另外,年纪大且患心脏病的人以及高血压病人拔罐时也要慎重。因为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还有,局部有皮肤烫伤、溃疡面的患者不宜拔罐。

拔罐疗法并非包治百病

专家说,拔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比如:哮喘、带状疱疹、颈肩腰腿痛、感冒等,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拔罐能抗皱美容、减肥等,但是要说包治百病肯定是夸大了疗效。有病治病,一定要针对症状找到好的疗法。

最好去正规医院拔罐

拔罐疗法不仅在正规大医院能见到,在一些美容院、澡堂甚至普通百姓的家里,都能经常见到。

经过上面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拔罐对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都是有要求的,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外一操作不当,可能会起水泡,所以建议选择正规的场所拔罐。

拔罐能保健养生,能够防治疾病,拔罐应该注意哪些?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我们越来越通过改变我们平时生活的一些作息习惯来,维持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不仅仅能够给工作提供动力,还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但是因为繁忙的工作压力,人们的身体往往都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小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用合适的方法去进行养生。拔火罐是很多人的一个选择,拔火罐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它能够祛湿降火。过程也很舒服,但是很多人拔完罐后不注意,难免会走很多的误区,所以我们在拔罐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地方。第一,把完火罐之后不要去洗澡,第二,拔的时间不要太长。第三,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拔火罐太多次。


第1个误区就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毛病,觉得拔完火罐之后全身都轻松了,应该去洗个澡后就更加轻松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拔火罐之后,皮肤处于一种松弛开放的状态,这个时候去洗澡的话很容易让自己的身体着凉产生破裂发炎等症状。


第2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拔火罐的时间不要太长,很多人认为拔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这也是比较错误的一个地方,火罐拔得时间长之后,会严重的伤害皮肤,导致皮肤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


第3个我们必须要注意,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多次反复的拔火罐,其中的原因和第2个原因差不多,多次拔也会让那里的皮肤受到损害。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拔罐操作不当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对于拔火罐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对于拔火罐的功效你可能比较了解,甚至也已经体验过很多次了。但是你知道拔火罐的注意事项吗?你知道拔火罐操作不当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吗?具体的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拔火罐又称“吸筒”。其实,传统火罐和现代拔罐器之间的功能并无太大差别,尤其是材料的差别,对于火罐的疗效来说,影响不是很大。

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三个误区要明白,而且频繁拔罐不利养生保健哦。

用火罐:三个误区要明白

第一,拔火罐虽然对多种疼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

对于拔罐器产品说明上的功能介绍,没有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无法证实其效果,患者对待这个问题要理性。

第二,针对市场上一些有磁疗功能的拔罐器,专家说,人体自身带有非常微弱的磁场,附在罐内的磁铁磁力很强,会对人体自身磁场产生干扰。

如果使用过多的磁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害大于利的。

他认为,对“磁疗”的宣传和追捧更像是一种“时尚”,因为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对“磁”的功能只有零星记载,并未真正形成体系。

第三,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场所如洗浴中心等也会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务,虽然方便,但建议最好不要去,因为某些场所没有严格的消毒,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拔罐操作不当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物理疗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或者是加热的方法,来驱除罐内的空气,利用罐子的负压,来吸附患者的皮肤,进而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这种小创伤能刺激人体自身功能,但是一旦操作不当对身体造成危害。

分清体质

按体质拔罐进行补泻,否则会适得其反。

注意身体状况

有心脏病,严重贫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肤过敏,水肿,有血液疾患及有出血倾向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处于经期,还有过饱、渴、饥等情况,甚至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有些部位不宜拔

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静脉曲张部位、瘢痕处,乳头、骨头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

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

拔罐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拔火罐的副作用有哪些 拔火罐的误区

拔火罐的六大误区

  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注意: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先洗个澡,把身体擦干,以免影响火罐吸附。)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拔得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得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成就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认为这样才能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坏,比如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认为:我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实这样也是错误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为这样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建议:我们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老新产品差别不大

  拔火罐又称“拔罐疗法”、“拔管子”或“吸筒”。传统火罐和现代拔罐器之间的功能并无太大差别,尤其是材料的差别,对于火罐的疗效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是针对寒症如风湿、老寒腿等,则使用传统的需要点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一定要弄清痛因再下手

  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拔火罐的好处

  平衡阴阳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调和脏腑

  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协助诊断

  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祛除病邪

  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双向调节

  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拔火罐的禁忌

  1、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

  2、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

  5、女性的月经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7、高热、抽搐、痉挛等。

  8、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

  10、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93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