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你在透支身体健康吗?

享受健康 2023-12-08 23:52:04

你在透支身体健康吗?

现在年轻人被车贷和房贷压得喘不上气来,10个年轻人中,至少有8个背负着房贷,还要承担着养儿育女的责任。他们为了拼命赚钱而严重透支体力和精力,结果使得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只要身体发出以下几个警报,就说明身体已经被严重透支。

身体发出哪些警报提示已经被透支?

1、睡眠时间变少

持续性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可影响睡眠质量,让人们拥有垃圾睡眠,白天易犯困。尤其是进入中年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大幅度缩水。因此要合理宣泄情绪和压力,睡觉前深呼吸、冥想、读书看报、听音乐或泡澡等来营造睡眠氛围。睡觉前两个小时关闭所有的电子产品,不能吃任何食物,中午有30-60分钟午休。

2、声音发生改变

一般进入70岁后男性声带软骨变薄且稳定性变差。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声带易肿胀,从而使得说话声音变得低沉。因此不能过度用嗓子,多喝水,远离辛辣食物,保护好声带。

3、对噪音和光线很敏感

持续处于压力状态下会使得神经高度紧张,大脑神经一直紧绷着,对周围事物很敏感,一旦声音和光线发生变化势必会让大脑有警觉。平时可以向朋友或家人倾诉,节假日户外活动或旅游,选择安静的地方打坐冥想,放空大脑中所有的思绪,远离噪音。

4、呼吸变得急促

高度紧张的工作会消耗体内能量,使得肌肉和颈椎有酸痛感,而且也会增加对氧气需求量,使得人们呼吸变得急促。每天早晨和下午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做深呼吸,不仅仅缓解压力,而且也能增加身体中含氧量。

5、手不由自主的发抖

手不由控制的发抖在医学上被判定是特发性震颤,只要没有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不用太担心。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双手颤抖,需警惕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以及脑卒中。

6、牙齿变长

通常进入30岁后牙齿变色且牙釉质变薄,40岁后牙床萎缩且牙根慢慢暴露,牙齿长度有所增加。牙齿衰老的主要症状是牙齿不明原因的酸痛、有裂痕、牙龈红肿出血以及牙齿松动等。平时需保护好口腔,早晚刷牙且饭后漱口,可以用牙线来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防止牙龈萎缩。每6个月洗牙一次,每年做次牙科检查。

7、爱吃甜食

压力过大时会增加对能量的消耗,使得人们更渴求能量摄入,因此喜欢吃蛋糕或糖果等甜食,甜食能消除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这种情况下不妨选择水果或坚果来替代甜食,也可以通过看电影或听歌的方式来分散注意力。

温馨提示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需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注意劳逸结合,减少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彻底的让自己放空一下,远离外界的打扰,不要对自己有太高的要求。另外,每天有足够睡眠,正确合理的宣泄情绪。

中年人,请不要透支你的健康,因为这个账单你付不起!

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家人。

身体健康是人生第一位,有时候人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追求这样追求那样,却忽略了人之所以立足的根本。丢掉了身体健康,直到身体机能衰退才幡然悔悟,自己已无法奋斗,黯然神伤。

在周末刚刚过去的父亲节,孙俪发了一条微博,说邓超问她给自己准备了什么礼物。

孙俪说,什么都没有准备,可以花一个小时陪他运动,毕竟,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

孙俪在娱乐圈是出了名的运动爱好者,会利用各种休息时间或工作的空闲时间去运动。

除了职业身份需要以外,更是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人到中年,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不得不为那碎银几两奔波劳苦,而忽视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

但偏偏这碎银几两,却能解世间惆怅,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在金钱和健康之间进行权衡和犹豫。

但当我们徒走半生,年轻时以为会将金钱排在第一位,可随着年龄增长,才意识到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毕竟,用健康换取金钱,本来就是一场不等值的交易。

所以,人到中年,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保持运动,是精力管理的前提条件

“借口腾不出时间去运动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去看病。”

锻炼身体像银行储蓄,零存整取,积久即成巨款。

保持一定频率的运动,不仅让我们身体保持健康,更是我们精力管理的前提条件。

人到了中年以后,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做的很多事情都做不了,精力不足。

年轻的时候可以加班到半夜,还能和同事出去撸串喝酒,第二天起来照常上班。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某一天加班到半夜,第二天根本起不来,而且还需要花几天的时间来恢复。

人体机能的下降,精力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有时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除了睡眠可以帮助我们补充精力以外,最佳的办法就是保持运动。

运动能提高我们的自控能力,运动后能释放多巴胺,让人们对运动上瘾,促使你不断运动,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运动能改变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疲惫的大脑得到休息,大脑思维更加灵敏,判断力增强。

当然,运动还会改变睡眠质量,经常失眠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失眠情况会好转。

当睡眠充足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去生活。

所以,保持运动,是精力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精力的加油站。

中年人的健康,系着全家人的“命”

人到中年,最悲惨的莫过于早上一睁眼,全是要依靠自己的人,没有一个自己能依靠的。

所以,对于所有的中年来说,是一个家庭的天和地。

向上扛起一个家庭的天,向下要背着这个家向前走。

对于中年人来说,身体的健康实在是太重要了。

因为,中年人的健康,系着全家人的“命”。

中年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的这个顶梁柱,天就垮了,家也就完了。

之前有一个做技术的朋友,因工作繁忙,天天加班到深夜,有时候饿了就直接吃一桶泡面,过度消耗自己的健康。

某一天突然觉得身体有疼痛的感觉,然后去医院检查说是胰腺癌。

对于他和他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他老婆在一年前因怀孕就辞职了,没有上班。因为家里就他一个人上班,家庭的收入一下子就断了来源。

在检查出结果的时候,他的孩子也才出生不到一个月。

他老婆月子还没坐完,就不得不提前出月子去医院照顾他,同时还要照顾襁褓中孩子。

虽然公司有给他购买商业保险,但报销比例也很低,前期的治疗费用就需要几十万。

瞬间整个家庭被阴霾笼罩,不仅仅需要面对病魔的痛苦,更需要面对经济收入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人到中年,是对身体健康开不起玩笑的年纪。

人到中年,最消耗不起的不是青春,而是健康。

无论是夫妻中的哪一个倒下,都会让家庭陷入到黑暗之中。

因为,中年人的健康,系着全家人的“命”。

不要透支健康,这个账单你付不起

年轻的时候,为了享乐会肆意地挥霍和放纵自己的身体,等到中年,才真正理解“出来混迟早要还”这句话。

时间一去不再回头,健康透支便难恢复。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即便是10点钟上床睡觉,也会在床上躺着刷手机刷到深夜。

不是为了学习,更不是为了工作,只是为满足自己精神上的空虚。

看着手机里无聊的短视频,感到饥肠辘辘,又叫上几个外卖夜宵。

几十支串,几杯酒一下肚,睡意全无,继续刷手机到天明。

白天补觉,晚上熬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很多的吃播博主,为了获取高赞的流量,不惜吃大量的食物,严重辛辣的食物,以及各种“非正常人类”能吃的食物。

他们把这些当做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赚取流量的方法和手段。

可是,为了赚钱的追求幸福的背后,却是在提前严重透支个人身体健康。

现代社会得了“懒癌”的人很多,不愿意抽时间运动,不愿意健身,不愿意多走几步路...

在人人都追求快的时代,却鲜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的身体,是否与自己奔跑的速度相匹配。

生活中,我们大多是为了幸福,但也没必要抵押幸福。

更不要透支健康,因为这个账单你付不起。

- end -

体力透支是不是会死人?

你还是要注意休息,现在经常提起“过劳死”
“过劳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据报道: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32岁的学者萧亮,2005年1月5日在睡梦中突然大口喘气,5分钟后便停止了呼吸;1月22日,清华大学年轻讲师36岁的焦连伟,午饭后突发胸痛,1月22日发病当晚死于心梗;不到四天后的1月26日同校工程物理学教授46岁的高文焕死于肺癌。一代精英因过劳累而英年早逝,这对家庭,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为中年人过度透支,拉响了要关注身体健康的警报。“过劳死”即过度劳累导致的死亡。国际定义“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猝死又称急死,医学定义为:1小时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都属于猝死。相当一部分人是在睡眠中发生,尤其是凌晨2点~4点,其中80%的人都是由于心脏问题引起的。“过劳死”和“猝死”发生病因和时间上有所不同。“猝死”发生从出现不适到死亡的时间非常短,而“过劳死”可能因心血管疾病或是脑出血引起,它不是短时间突发,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或几小时甚至几天。“过劳死”和“猝死”发病都有提前预知症状,遗憾的是被众多的发病者所忽视。“过劳死”和“猝死”一般在发病前都会有短暂的胸前区剧烈疼痛的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或是觉得咽部哽噎不适,吞东西费力;还有人会有伴有出汗,出现3~5分钟的胸闷,最常见的预兆是浑身无力,胸闷。而这些症状常被中年人所忽视,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自己不知道。更多的中年人则认为身体好,即使过度透支体力偶感不适,认为休息一下便没事了,殊不知这些疾病先兆被疏忽,使之付出了生命的惨重代价。
所以,定期健康体检对于中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并且工作、学习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过劳”的表现主要是不能安静下来,日常有慢性致病因素积累而难以消除,也不易用咖啡等兴奋剂缓解,尤其应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过劳”是疾病的前奏。

日本学者列举27项“过劳”症状和因素,其中有7项者,就有存在“过劳”的潜在危险;有10项者则随时可能发生“过劳死”,不妨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研究者认为:在上述27项中占7项以上即是过度疲劳有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过劳死。即使不占7项,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

有危险症状和因素的人,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改变晚回家、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有过劳死因素的人不一定吃营养药或住院,而要重建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总之,白天努力工作,晚上下班就回家,充分休息并适当吃些营养品,是防止过劳死和保持健康的最好办法。
专家提醒说,避免过劳死有六种紧急措施:

1、坚持体育锻炼。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病癌抗癌作用。

2、保持心情舒畅。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调节生活,增加精神活力,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

3、合理调整饮食。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适度休息。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或熬夜,会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加速能量的消耗,使身体快速疲劳。一旦有疲劳的感觉,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5、定期体检。无论中青年还是老年人,也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重要的是要保持体检的连续性,不要中断,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防患未然。

6、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动脉硬化者,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要认真医治。

我们应该具备决定成功的十种积极心态

1、决心

决心是最最重要的积极心态,是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我们的命运。

2、企图心

企图心, 即对达成自己预期目标的成功意愿。要想成功,仅仅希望是不够的。

3、主动

被动就是将命运交给别人安排,是消极等待机遇降临,一旦机遇不来,他就没办法。凡事都应主动,被动不会有任何收获。

4、热情

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整天都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一个领导愿意去提升一个毫无热情的下属。

5、爱心

内心深处的爱是你一切行动力的源泉。不愿奉献的人,缺乏爱心的人,就不太可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失去别人的支持,离失败就不会太远。

6、学习

信息社会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展为学习力的竞争。信息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五年,危机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

7、自信

什么叫信心?信心就是眼睛尚未看见就相信,其最终的回报就是你真正看见了。

建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三:一是不断地取得成功;二是不断地想像成功;第三是将自己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卓越圈”运用神经语言的心理技术,移植到你需要信心的新领域中来。

8、自律

人人崇尚自由,然而,自由的代价是自律。

成功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你是不是能忍受与家人暂时分开,去外地推销产品?这一切,就是你必须“强迫”自己付出的成功代价。

9、顽强

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挫折与失败。你不打败它们,它们就会打败你。

成功有三步曲:第一,敏锐的目光;第二,果敢的行动;第三,持续的毅力。用你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机遇,用你果敢的行动去抓住机遇;用你持续的毅力把机遇变成真正的成功。

10、坚持

假使成功只有一个秘诀的话,请问那会是什么?那应该是坚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47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