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丹毒概述(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的目录)

祝由网 2023-11-19 21:16:55

丹毒概述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虽在五十、六十年即有,但例数少且多为内部资料。1959年3月10日,上海“新闻日报”曾刊载耳针治疗本病的通讯。最近十余年来,有关文献开始迅速增多。一糸列工作证实,针灸对本病是确有效果的。有人曾对各种软组织炎症进行疗效分析,发现针灸对蜂窝织炎和丹毒收效最快;另有人治疗急性发作的丹毒,平均治愈天数仅为9.6天。而穴位刺激法上则以剌血法用得最为广泛。

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的目录

一、常见病信息穴针灸学概述
1.常见病信息穴针灸概念
2.取穴原则
3.镇痛作用机制
4.针刺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5.一针疗法与辨证论治
6.经络系统简介
7.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内科疾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1.感冒穴
2.止咳穴
3.咯血穴
4.气管炎穴
5.哮喘穴
6.退热穴
7.胸闷穴
8.肺炎穴
9.调心穴
10.冠心穴
11.急救穴
12.虚脱穴
13.中暑穴
14.神衰穴
15.神官穴
16.精神病穴
17.癫疴穴
18.醒脑穴
19.脏器下垂穴
20.失语穴
21.癔瘫穴
22.面抽穴
23.面瘫穴
24.偏瘫穴
25.脑缺血穴
26.尿频穴
27.降糖穴
28.降脂穴
29.三叉神经痛穴
30.枕神经痛穴
31.前头痛穴
32.偏头痛穴
33.后头痛穴
34.失眠I穴
35.失眠Ⅱ穴
36.泌感穴
37.降压穴
38.疟疾穴
39.甲亢穴
40.胃痛穴
41.胃炎穴
42.止泻穴
43.止吐穴
44.止痢穴
45.便秘穴
46.戒烟穴
47.肾炎穴
三、普通外科疾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1.急腹症穴
2.胆痛穴
3.睾丸炎穴
4.阳痿穴
5.阑尾炎穴
6.乳腺炎穴
7.疝气穴
8.肾痛穴
9.粉瘤穴
10.囊肿穴
11.利尿穴
12.肠梗阻穴
13.痔疮穴
四、骨科疾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1.腕痛穴
2.肘痛穴
3.肩痛穴
4.落枕穴
5.颈痛穴
6.背痛穴
7.腰痛穴
8.腰肌扭伤穴
9.肋间神经痛穴
10.髋痛穴
11.臀痛穴
12.膝痛穴
13.踝痛穴
14.足跟痛穴
15.颞颌关节痛穴
16.手麻穴
17.网球肘穴
五、妇产科疾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1.痛经穴
2.止带穴
3.催乳穴
4.正胎穴
5.子宫脱垂穴
6.催产穴
7.胎盘滞留穴
8.崩漏穴
9.闭经穴
10.产后尿闭穴
六、儿科疾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1.流涎穴
2.厌食穴
3.夜啼穴
4.百日咳穴
5.疳积穴
6.遗尿穴
7.鞘膜积液穴
8.腮腺炎穴
9.增肥穴
七、五官科疾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1.上牙痛穴
2.下牙痛穴
3.咽痛穴
4.口疮穴
5.梅核气穴
6.呃逆穴
7.鼻炎穴
8.鼻衄穴
9.眩晕穴
10.乳蛾穴
11.近视穴
12.耳聋穴
13.麦粒肿穴
14.明目穴
15.耳鸣穴
八、皮肤科疾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1.痤疮穴
2.荨麻疹穴
3.过敏穴
4.冻疮穴
5.鸡眼穴
6.寻常疣穴
7.跖疣穴
8.带疹穴
9.丹毒穴
10.黄褐斑穴

怎样快速治疗脚气

问题一:有什么简单快速的方法治脚气,谢谢各位了 下面给你说几个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果你遵循几天就会好的,并切除根. 1.足光粉两合,每合内装有三包,每晚取一包用开水冲开[以水能没过足面为度],待温后先泡双手30分钟,后泡双脚30分钟.然后把鞋.袜.鞋垫一起溱泡过夜,第二天冲洗晒干,如此连续三四双,以后就穿洗过的鞋.这样就不会再感染了.以后不要和别人合用一个洗脚盆和拖鞋. 一般这个方法最有效最彻底.如果你怕麻烦可选下例方法: 2.香港脚气水.外擦患处. 3.达克宁霜.外擦患处,日三次. 4.皮康王乳膏外擦患处,日三次. ----------------- 常见的几种足癣类型 足癣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趾间型足癣,中医名为“臭田螺”。症状为趾缝发白、流水糜烂、奇痒。多由柯氏表皮癣菌、念珠菌等引起。 2.汗疱型足癣,中医名“田螺疱”。症状为多汗、瘙痒;脚掌、趾间和脚背生小水疱,疱内有透明液体,几天后皮肤干燥,继而呈鳞状脱落,但仍有新水疱出现,趾间糜烂流黄水,多由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3.角化脱屑型足癣,中医名“脚蚓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角化脱屑,以致露出嫩肉,冬季易皲裂、瘙痒。多由红色表皮癣菌引起。 4.湿疹样癣菌疹,中医名“脚气疮”。主要表现为足背、下腿起丘疹、水疱,甚痒,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脚癣治疗不当,或癣菌本身改变使机体对癣菌过敏所致。 5.脚癣感染,中医名“湿气发”。多因脚癣抓破后,化脓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肤感染,可发展为脓疱疮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称红线)和淋巴结发炎。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 脚气的分期治疗 脚气初起时,大多非常痒,这时要注意了,虽然脚从外观上看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变化,其实脚气已经悄悄开始蔓延了。这个时候,只要用一些脚气药膏,如克霉唑、硝酸咪康唑、酮康唑类的乳膏或软膏,一般7~14天内可以完全治愈。 如果脚上特痒,还有水疱,严重的地方已经露出了鲜肉,整只脚发出臭味,这是真菌在作怪。它使健康的脚变出大疱、开裂、破损,发出怪味。建议用凝胶剂来治脚气,最好别用乳膏或水剂。此时的脚气已经发展到中期,即使好了,也要再坚持用药7天。 在脚气严重时,双脚会肿,还可能引起更多的疾病,如体癣、手癣、股癣、 *** 炎、灰指甲什么的。真菌有它特有的活性,它本身就存在于人体中,当它的数目正常时,人们不会感觉不适,当它的数目增多或受外界因素影响时,就会致病。人与人之间还会相互传染,所以脚气的危害很大。如果有人得了几年的脚气,使用外用药疗效不理想时,建议内服外治,进行彻底治疗。 脚气用药总则 药物治疗足癣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用药。足癣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 2.别乱用药。有人用肤轻松等皮质类固醇药膏来治疗足癣,结果脚气越治越扩展;有人将阿司匹林片压碎撒在糜烂的足趾间,结果形成溃疡,长期疼痛不愈。 3.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该用软膏;破烂出水时应该到医院,由医生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适当治疗。 4.足癣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癣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湿敷可消炎消肿,必要时还得使用抗生素,按照医嘱适当休息。如果出现发烧,局部皮肤红肿,考虑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时,需要找医生,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内服红霉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霉素等治疗。 联合用药可防耐药 为了防止脚癣患者耐药,最好根据患者的用药禁忌不同,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药品,交替使用,同一种药不可久用。如可在制霉素、可霉唑、酮康唑、硝酸益康唑、联苯苄唑、硝酸咪康唑、盐酸特比奈芬中任选两种。具体地说,趾间型可先涂紫药水或撒中药五倍子粉......>>

问题二:怎么快速治疗脚气 脚气其实也不难治,关键是选对药,我个人感觉中药治疗比较可靠,安全温和无 *** ,我之前就是用中药治好的,痒的患者抹上去当天就不痒了,多用几次就能缓解症状,一瓶就能除根,叫安舒泉中药脚气水,淘宝上买的,到现在我都没有再生过脚气啦,纯中药的用着也放心哈,用好了采纳我哦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三:怎样可以快速治疗脚气 (1)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 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

问题四:怎么治疗脚气最好最快 刚开始的是比较痒
然后再发展的话,就是水泡,糜烂
擦点千若轩是不错的

问题五:怎样治疗脚气? 脚气并非脚气病,它们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脚气多指脚癣,是由浅部霉菌引起的皮肤癣菌感染性疾患。发病后,霉菌首先侵人脚趾间,出现水泡、脱皮及皮肤发白湿润等症。常因奇痒难忍搔抓而蔓延至脚底和脚背边.缘,严重者可终年不愈。治疗脚气可涂擦拭癣药水或药膏,同时注意脚部的清洁卫生与干燥,鞋袜宜经常日晒消毒和换洗。 脚气病则为维生素B1缺乏症,其症状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称脚气性心脏病;还有的有水肿及浆液渗出,常见于足踝部其后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严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 维生素B1存在于麦麸、米糠、瘦肉、猪肝、大豆、豌豆、花生等食物中,也可服用干酶母及复方维生素B制剂,以防脚气病。 【概述】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诊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措施】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病因学】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回答者: Google就是好 - 举人 四级 5-11 21:33 脚气也叫足癣是指发生在趾掌面的霉菌性皮肤病。 发病......>>

问题六:如何快速治疗脚气,怎么才能止痒 脚气是很常见的问题,想要治疗脚气可以用生姜。生姜加水煮沸成姜汤,等温度适宜的时候用于浸泡双脚,也可以加入一些盐和醋,差不多浸泡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脚气脚臭可以消除。

问题七:怎样快速去脚气 脚气(脚臭)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出汗促使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症伴发。 自疗注意事项: (1)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 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 (3) 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 (4) 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 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臭 (6) 本症以外治法为主。 自治疗法: (1) 将脚放在50-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将丝瓜络压平做成鞋垫,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3) 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1次,1周后,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4) 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左右,每日1次,连续3-5天,脚臭即可消失。 (5) 洗脚时,在热水中加50克白矾,浸泡10分钟左右,可除脚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

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

  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在生活中的时候,很多人对于一些东西是不了解的,甚至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呢,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1   【中药名】大青叶 daqingye

  【别名】路边青叶、蓝叶、蓝菜。

  【英文名】Folium Isatidis。

  【药用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厘米。光滑无毛,常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项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花瓣4,黄色,宽楔形,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6厘米;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厘米,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清斑。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煎服10~15克。用治温病、血热发斑、壮热不退、痄腮、喉痹、丹毒以及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尚具有抗内毒素的作用。对大鼠有利尿作用,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及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化学成分】含黄酮苷-山大青苷,此外,也含有靛玉兰、靛蓝、菘蓝苷B、靛玉红、呋喃木糖甜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非实热火毒者慎服,脾胃虚寒者禁服。

  【配伍药方】①预防流行性感冒:大青叶、贯众各500克,混合,加水5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成人每次100毫升,日服3~4次,小儿酌减,连服5天。(《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流行性感冒:大青叶、板蓝根各30克,薄荷6克,煎水,当茶饮。(《湖北中草药志》)

  ③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大青叶、鱼腥草、玄参各30克,水煎,分3次服。(《湖北中草药志》)

  ④治无黄疸型肝炎:大青叶60克,丹参30克,大枣10枚。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⑤治唇边生疮,经年不瘥:取大青叶十斤,绞取汁,洗之。(《圣惠方》)

  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2    基本概述

  药名:大青叶

  别名:大青、臭大青叶

  性味:苦、寒

  归经:胃经、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

  主治:外感热病、温毒发斑、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喉痹、痄腮丹毒、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药材基源:大青叶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寥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叶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等的叶或枝叶。

   功效作用

  1、大青叶治脑热耳聋:大青叶、大黄(锉、炒)、栀子(去皮)、黄芪(制)、升麻、黄连(去须)各一两,朴硝二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圣济总录》大青叶丸)

  2、大青叶治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子母秘录》)

  3、大青叶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别录》

  4、蓝草,味苦气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专主温邪热病,实热蕴结,及痈疡肿毒诸证,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广。又能杀虫,疗诸虫毒螫者,盖百虫之毒,皆由湿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即为解毒杀虫之品。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本草正义》

  5、大青叶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江西草药》

  6、大青叶治热盛时疟,单热不寒者:大青叶嫩叶捣汁,和生白酒冲饮。(《方脉正宗》)

  7、大青叶治上气咳嗽,呷呀息气,喉中作声,唾粘:蓝实叶浸良久,捣绞取汁一升,空腹顿服,须臾以杏仁取汁煮粥食之,一两日将息,依前法更服,吐痰方瘥。(《梅师集验方》)

  8、大青叶治血淋,小便尿血:鲜大青叶一至二两,生地五钱。水煎调冰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9、大青叶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纲目》

  10、大青叶单味鲜品捣汁或煎服,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肺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症。

  11、大青叶治风疹,丹毒:大青叶捣烂,鼍之即散(先以磁锋砭去恶血)。(《本草汇言》)

  12、大青叶治温毒发斑:大青叶四两,甘草、胶各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纳豉煮三沸,去滓,乃纳胶,分作四服,尽又合。此治得至七、八日,发汗不解,及吐下太热,甚佳。(《补缺肘后方》)

  13、大青叶治肺炎高热喘咳:鲜大青叶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14、大青叶治乙脑,流脑,感冒发热,腮腺炎:大青叶五钱至一两,海金砂根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江西草药》)

  15、大青叶治无黄疽型肝炎:大青叶二两,丹参一两,大枣十枚。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6、大青叶治热甚黄疸:大青叶二两,茵陈、秦艽各一两,天花粉八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17、大青叶治时行壮热头痛,发疮如豌豆遍身:大青叶三两,栀子二七枚(擘),犀角(屑)一两,豉五合。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之无所忌。(《延年方》大青叶汤)

  18、大青叶治热病发斑,喉肿痛。犀角,大青叶,山栀,淡豆豉。水煎服。方中大青叶与诸药配伍治温病热毒发斑,咽痛。(《活人书》犀角大青叶汤)

  19、大青叶治热病不解,下痢困笃欲死者:大青叶四两,甘草、赤石脂三两,胶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尽更作,日夜两剂。(《补缺肘后方》大青叶汤)

  20、大青叶治喉风,喉痹:大青叶捣汁灌之,取效止。(《卫生易简方》)

  21、大青叶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本经逢原》

  22、大青叶治麻疹色太红,或微紫,或出太甚者:大青叶、元参、生地、石膏、知母、木通、地骨皮、荆芥、甘草、淡竹叶。水煎热服。(段希孟《痘疹心法》大青叶汤)

  23、大青叶治小儿口疮不得吮乳:大青叶十八铢,黄连十二铢。上二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千金方》)

  24、大青叶单味鲜品捣烂外敷,治丹毒。

  25、大青叶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别录》

  26、大青叶治咽喉唇肿,口舌糜烂,口甘面热:大青叶、升麻、大黄(锉、炒)各二两,生干地黄(切、焙)三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利即愈。(《圣济总录》大青叶汤)

  27、大青叶预防乙脑,流脑:大青叶五钱,黄豆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七天。(《江西草药》)

  28、大青叶疗伤寒方多用此,除时行热毒为良。......蓝汁,至解毒。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甚疗蜂蟹毒。陶弘景

  29、大青叶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0、大青叶防治疔、疖、痱子:大青叶(鲜)三两。水煎服,每日一剂。二大青叶适量,水煎浓汁,加薄荷油适量,洗患处,每日二至三次。(《江西草药》)

  31、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经》

  32、大青叶治大头瘟:鲜大青叶洗净,捣烂外敷患处,同时取鲜大青叶一两,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33、大青叶治淋巴腺炎;阑尾术后感染等炎症:大青叶、木芙蓉叶各半斤,蒲公英三两。水煎十二小时,取汁200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三次。(《江西草药》)

  34、大青叶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本草正》

   食用方法

   1、大青叶茶

  材料:大青叶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

  主治:热病烦渴;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黄疸;口疮;痈疸肿毒;肺炎;急性肠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2、山楂大青叶茶

  材料:山楂30g、当归15g、大青叶30g

  做法:将洗净的山楂、当归、大青叶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即成。上、下午各饮适量。

  功效:滋阴养血,化瘀活血,清热解毒。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病毒性感冒等病症。

   3、大青叶绿豆汤

  材料:大青叶30克、绿豆30克

  做法:将绿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大青叶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感冒,症见高热不退,恶寒头痛,甚至寒战,周身酸痛,倦怠无力,咽痛口喝,或咳嗽,舌红,脉数。

   4、大青叶金银花蜜饮

  材料:大青叶15克、金银花10克、蜂蜜15克

  做法:将大青叶拣去杂质,洗净后晒干或烘干,切成片,与择洗干净的金银花同放入沙锅,加水浓煎2次,每次30分钟,合并2次滤汁,待滤汁转温后加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

   5、蒲公英大青叶汤

  组成:蒲公英60克、大青叶30克、黄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热毒壅阻咽喉。

  出处:刘祥泉方。

   6、大青叶清肝降酶茶

  组成:垂盆草30克、大青叶10克、虎杖15克。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2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40--60克,置于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清利湿热,解毒降酶。

  主治:病毒性肝炎。黄疸不明显或黄疸消退后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居高不下。

  禁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者宜食后饮用。

  按语:垂盆草系景天科植物的全草,性味甘凉,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现代药理报道其主要含垂盆草甙、氨基酸、糖类、黄酮类等。有护肝、降低转氨酶及抗菌作用。虎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大青叶清热解毒,均是治疗传染性肝炎的良药,三者联合运用抗肝炎病毒,降酶护肝的作用显著增强。

  来源:《中医良药良方》

   7、大青叶凉血润燥饮

  组成:生地30g、丹皮9g、紫草15g、茜草12g、黄芩9g、大青叶15g、玄参9g、麦冬6g、石斛9g、花粉9g、蒺藜9g。

  功效:凉血清热,滋阴润燥。

  主治:毛发红糠疹,头皮、颜面、双肘、膝部皮肤发红脱屑、瘙痒。青年素禀血热之体,心绪烦扰,五志化火,血热化燥生风,肌肤甲错,潮红瘙痒,破如刀锉。

  按语:生地、丹皮、紫草、茜草、黄芩、大青叶凉血清热,玄参、麦冬、石斛、花粉滋阴润燥,佐以白蒺藜消风止痒。

  来源:方出《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名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8、丹参大青叶饮

  组成:丹参50克、大青叶100克、为1日量(小儿酌减)。

  制法:放于大茶杯中,用沸开水浸泡约半小时即可饮用,反复浸泡与饮用,量与次数均不限,第2天换新药。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适用于乙型肝炎。

  加减:便秘加大黄10克;食欲不振加三仙各10克;尿少加海金沙10克;腹胀加槟榔10克;口苦加龙胆草15克;肝脾肿大加鳖甲粉5克冲服;胁痛加青皮10克;呕吐加竹茹5克;黄疸加茵陈10克。

  来源:马凤友.陕西中医,1991;12(3):101

   9、板蓝大青叶茶

  材料:板蓝根5g、大青叶5g、羌活3g、绿茶5g。

  用法:将板蓝根、大青叶、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效:清热,抗病毒。

  主治:病毒性感冒。

  来源:传统药茶方。

   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者慎服大青叶。

  2、无实热者忌大青叶。《医略六书·药性总义》

  3、非心胃热毒勿用大青叶。《本草从新》

  4、脾胃虚寒者禁用大青叶。《得配本草》

  5、大青叶不可施之于虚寒脾弱之人。《本草经疏》

  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3    性味 :苦,寒。

  1.《别录》:"味苦,大寒,无毒。"

  2.《药性论》:"味甘。"

  3.《纲目》:"气寒,味微苦咸。"

  4.《本草备要》:“味苦大寒,苦能泄降,大寒清热。”

   归经 :入肝、心、胃经。

  1.《得配本草》:"入足阳明,手少阴经。"

  2.《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3.《本草撮要》:"入足蹶阴、少阴经。"

  4.《本草备要》:“入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清热凉血,解心、胃热毒。

  流感,热病发斑,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流脑,肠炎,菌痢。外敷疮肿毒。

  ①《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②陶弘景:"疗伤寒方多用此,除时行热毒为良。""蓝汁,至解毒。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甚疗蜂蟹毒。"

  ③《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④《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⑥《江西草药》:"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26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