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历史
在俄罗斯,通常都主伙1849年土地测量员yurenski最先发现本病,但也有人提出伊尔库次克医生Filatov于1830年首先发策在Zabaikaye居民中有“畸形性关节炎”的存在。在我国,自17世纪以来,某些地方志上已有类似本病的记载。1934年我国医学界开始有关于本病的报道。
2.病区范围
本病在我国分布于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宽带状地域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河南、山东、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共14个省、市、区的302个县。主要发生在农村,有病人约170多万。
在俄罗斯,本病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有两个病区,大的一个在赤塔州,小的一个在阿穆尔州,和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毗邻。赤塔州病区位于额尔古纳河的支流乌洛夫河流域,因而本病在俄罗斯也叫乌洛夫病(Urov disease)。按赤塔医学院资料,本病的检出率在1924年为31.0±0.4%,到1983年降至6.3±0.4%。据我国杨建伯等1991年对赤塔病区的考察,只在60岁以上老人中看到典型大骨病病人,青少年中未查出新发病例。说明在原苏联本病已被控制。
在朝鲜,本病分布在北部山区,即与我国毗连的咸镜北道、咸镜南道、平安北道的一些地我。
文献中还提到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本病的散在病例。综上所述,现在资料说明,本病是发生在我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和朝鲜西北部的一种有明显地区性地方病。
3.我国大骨节病病区
其位置大体相当于东南温暖湿润地带与西北寒冷干旱地带之间的过渡部位。一般以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多见,在山间谷地、河谷、甸子等低洼潮湿地区发病亢重。在西北黄土高原,以沟壑地带发病较多。东北松嫩平原、松辽平原的个别地方亦可找到发病很重的村屯。
本病病区大致与土壤低硒地带一致,与克山病(一种地方性心肌病)病区大部分重叠。
4.灶状分布
无论在原苏联或中国,本病不仅只出现在特定的地区,而且在同一个病区内不同的居民点病情相差悬殊。有时相距很近的2个村屯,1个患病率很高,1个很低。有时在成片发病地区内却存在基本无病的“健康岛”;或相反,在大片非病区出现1个“病岛”这种灶状或片状分布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介有时也可见病区的自然扩大或缩小现象。
5.病区分类
本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发展,很多病变持续终身,因而不能简单地以患病率来判定某一时期内1个病区病情的轻重。近来我国流行病学家提出了“活跃病区”的概念,按病情活跃程度将病区划分为以下3类:
⑴活跃病区:特点是儿童中新发病例多,手指X线影像以变化迅速、能反映新鲜病变的干骺端改变为多见。
⑵静止病区:特点是儿童中找不到新发病例,手指X线影象以变化缓慢、能反映陈旧病变的骨端改变为主。
⑶相对静脉病区;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儿童中新发现病例较少,手指X线影像骨端改变多于干骼端改变/
6.本病主要发生于病区内以当地产玉米与麦类为食的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
⑴年龄:主要累及生长中的儿童和少年,成年人中新发病例很少。儿童一般在7~8岁开始发病,重病区的发病可以提前。陕西曾报道3个月零7天的婴儿X线检查有类似本病的干骼端变化。永寿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中在3岁儿童病理证实为大骨节病;但检查140例病区胎儿,均未发现本病的典型改变。
⑵性别: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⑶民族:我国汉、满、回、蒙、朝、藏、达斡达民族,生活在病区的俄罗斯人、日本人均可罹患,看不出有种族易感性。有些调查中看到的民族间的差异,实际上可能只是反映了生活条件方面的差别。例如东北有的病区内汉族居民患病重,朝鲜族轻,可能主要与主食不同有关。患病重的汉族居民以玉米为主食,患病轻的朝鲜族居民主食为大米。朝鲜族居民主食为玉米者,即与汉族居民同样患病。
⑷家庭多发:久居病区的同一家庭内常见2个以上的患者。这可能由于在同样生活条件下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相等,不能证明有遗传因素参与。
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维生素大多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本身不提供热能。 有些维生素如 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有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类似于某种维生素,经过简单的代谢反应即可转变成维生素,此类物质称为维生素原,例如 β-胡萝卜素能转变为维生素A;7-脱氢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3;但要经许多复杂代谢反应才能成为尼克酸的色氨酸则不能称为维生素原。水溶性维生素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由胆盐帮助吸收,循淋巴系统到体内各器官。体内可储存大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D主要储存于肝脏,维生素E主要存于体内脂肪组织,维生素K储存较少。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
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为储备铁。储备铁约占25%,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成人摄取量是10—15mg。妊娠期妇女需要30mg。1个月内,女性所流失的铁大约为男性的两倍,吸收铁时需要铜、钴、锰、维生素C。需要人群:妇女特别是孕妇需要补充铁质,但要注意妊娠期妇女服用过多铁剂会使胎儿发生铁中毒。假如您正在服用消炎药或每天必须服用阿司匹林的话,那么您就需要补充铁。经常喝红茶或咖啡的人请注意,饮用大量的红茶和咖啡会阻碍铁的吸收。
铁在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利用。除了肠道分泌排泄和皮肤、黏膜上皮脱落损失一定数量的铁(1mg/每日),几乎没有其它途径的丢失。
对于人体,铁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铁无论在重要性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属于首位。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含有3g多铁,相当于一颗小铁钉的质量。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铁的配合物,它具有固定氧和输送氧的功能。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只要不偏食,不大出血,成年人一般不会缺铁。
所谓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也是由于血红素中铁原子核心被一氧化碳气体分子紧紧地包围住,丧失了吸收氧分子的能力,使人窒息中毒而死亡。
我们身体中的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钙约占体重的2%。身体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约占总量锝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
99%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20岁之前是骨骼的生长阶段,长个子的时候。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1岁以前(儿童缺钙将导致发育迟缓,发育不良。诸如出牙晚、学步晚、鸡胸)和12—14岁(身材矮小、生长痛)。20岁以后骨质依然在增加。35—40岁,骨密度达到峰值。40岁以后骨钙逐渐流失(对老年人将加快骨钙的流失,导致身材变短,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
1%的钙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保持血钙的浓度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有一套机制来维持血钙的浓度。血钙的来源有两个: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钙以及骨骼中钙的(骨骼是人体钙的大仓库,当摄入钙不足事,则动用仓库应急)这一切通过甲状旁腺分泌升血钙素和降血钙素来加以调节。
缺钙会降低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皮肤缺弹性显得松垮,衰老;眼睛晶状体缺弹性,易近视、老花;血管缺弹性易硬化。
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所以说钙是一种天然的镇静剂。缺钙会导致神经性偏头痛(占女性的10%--20%)、烦躁不安、失眠。对婴儿会引起夜惊、夜啼、盗汗。缺钙还会诱发儿童的多动症。
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比如说你的手碰到一杯水,特别热,很快就放下,这中间就有一个神经系统的运作过程:感受器(皮肤)—传人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其中感受和冲动怎样传递给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怎样传出去?这中间有一种物质叫做神经递质。钙有助于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
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如血钙增高可抑制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当血钙低于70mg/L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出现抽搐。肠激综合症、女孩子痛经,缺钙是一个重要原因。
降低(调节)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缺钙易导致过敏,水肿等。
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缺钙时,腺细胞的分泌作用减弱。钙还是酶的激活剂。
维持酸碱平衡。
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血的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步骤是:凝血酶原—具有活性的凝血酶,其中需要有钙来激活。
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
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科学界也认识到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
增强免疫力:有机硒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排除体内毒素、抗氧化、能有效的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防止糖尿病: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防止白内障:硒可保护视网膜,增强玻璃体的光洁度,提高视力,有防止白内障的作用。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硒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压升高、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变慢,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然而科学补硒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防止克山病、大骨节病、关节炎:缺硒是克山病、大骨节病、两种地方性疾病的主要病因,补硒能防止骨髓端病变,促进修复,而在蛋白质合成中促进二硫键对抗金属元素解毒。对这两种地方性疾病和关节炎患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解毒、排毒: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锡、铊、铅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防治肝病、保护肝脏:我国医学专家于树玉历经16年的肝癌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肝癌高发区的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于肝癌低发区,肝癌的发病率与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在江苏启东县居民中进行补硒预防癌症实验补硒可使肝癌发生比例下降,使有肝癌家史者发病率下降。
钙对人体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骨骼健康,而且可能与高血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有关。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趋关注,很多人希望通过补钙来保护健康。然而,当人们面对众多补钙品时,常感到难以选择.有的自称含钙量高,有的说吸收好,真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事实上,选择补钙品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含钙量二是在肠道中的溶解度,因为钙溶解后才能被吸收。补钙品的含钙量是指元素钙的含量,而不是钙化合物的含量。目前,在有补钙作用的保健食品中,一部分产品的含钙量不足,钙值大大低于产品标准值.还有一些标明的是钙化合物含量,而不是元素钙含量,所以看似含钙量很高,实际并非如此。因此,在选择补钙品时,应追究其含元素钙的量到底有多少。
影响补钙效果的另一个关键,是补钙品在肠道中的溶解度。钙化台物只有在肠道内呈溶解状态,即不被其他物质结合或沉淀的情况下,才能被吸收,否则就从肠道直接排出。以下几种因素,可影响钙在肠道内的溶解度,并进而影响钙的吸收。
(1)膳食组成
膳食中过多的膳食纤维,如存在于菠菜、苋菜、笋类等植物中的草酸,可以与钙结合成难溶解的钙盐,阻碍钙的吸收。膳食中过多的脂肪或脂肪消化不良时,也可使钙吸收减少。
(2)维生素D的参与
维生素D3可以作用于小肠粘膜细胞,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而钙结合蛋卓梢杂敫平岷铣梢恢挚扇苄愿春衔铮?铀俑频奈?铡L迥谖??谼3的合成,大部分来自体内,即在室外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皮肤中维生素D前体物可合成维生素D,再经肝脏和肾脏中酶的活化,成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维生素D3对钙的吸收是不可或缺的,任何钙的吸收都依赖维生素D3。
(3)其他因素
蛋白质、乳糖、某些氨基酸等,可以与钙整合形成低分子量的可溶性络合物,也有利于钙的吸收。乳糖经肠道细菌的作用后酵解产酸,使肠腔处于酸性状态,钙呈离子状态,容易被吸收。酪蛋白磷酸肽(CPP)是一种能提高钙溶解度的营养物质,添加到钙剂中,可增加钙的吸收。
影响人体对钙吸收的因素,除了上述影响钙化台物溶解度的因素外,还与人体需钙量和补钙量有很大关系。一般地说,人体钙吸收率在10%—30%,婴幼儿、孕妇和乳母需钙量较大,对钙的吸收较高。一般人每日摄入钙低于800毫克时,钙的吸收率随含量增加而升高,但如果补钙量大于800毫克,吸收率反而下降,这与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有关。但人体摄入总钙量不能超过每日2000毫克,否则很可能带来副作用,如肾结石、软组织钙化等。
当然,最安全、最经济的补钙品还是奶类食物。牛奶除了含有丰富的钙之外.还可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处较多。如果因患乳糖不耐受症,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喝牛奶时,可以选择乳钙制剂。乳钙制剂源自牛乳钙,加入酪蛋白磷酸肽和维生素D,并调整了钙磷比例,对胃肠道刺激较小。最后提一下,有些人把不同的钙片分别放入一杯开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以此判断哪一种钙片溶解度高,进而决定选购某一产品。这是很不科学的方法。因为人体肠道的环境十分复杂,各种化学和物理因素交织,此消彼长,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决不是可以用人体外的某种溶液取代的。因此,人们在补钙前,不妨请医生出出主意。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缺锌会出现食欲下降、反复感染、生长迟缓、性发育落后、智能低下等症状,因此对于缺锌的儿童我们应及时给予其锌剂的补充,如葡萄糖酸锌等。那么哪些儿童容易发生体内锌缺乏而需要补锌呢?
平时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儿童要适量补锌。锌富含于牡蛎、瘦肉、动物内脏中。如果儿童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而不吃或少吃这类食物,每日锌的摄入达不到标准,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发生锌缺乏,缺锌会引起儿童地图舌,食欲下降等,造成锌摄入的进一步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存在挑食、偏食习惯的儿童应该适量补锌,但同时更应积极纠正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因为这是引起这些儿童发生缺锌的根本原因,否则,缺锌现象将会反复发生。
受感染的儿童要补锌。锌参与人体蛋白质、核酸等的合成。儿童感染时体内对锌的需要量增加,而胃肠道吸收锌的能力减弱。有些感染还会引起锌从粪便或尿液中丢失,如反复腹泻与肾功能障碍蛋白尿等。因此,受感染的儿童容易发生缺锌,而缺锌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感染的持续和反复发生。所以,感染中的儿童要适量补充锌剂和富含锌的食物,这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缺锌,也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多汗的儿童宜补锌。人体中多种微量元素都通过汗液排泄,锌便昆真是你一。由于受遗传、生理和疾病的影响,有些儿童存在多汗的现象,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造成还有假锌,而缺锌又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儿童体质虚弱,加重多汗,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多汗的儿童应适当补锌。
被动吸烟的儿童应补充锌剂。烟雾中含有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元素镉。镉和锌在吸收时互相干扰,在体内也有对抗作用。儿童被动吸烟时摄入和吸收增加、必然影响了锌的吸收。造成儿童缺锌。因此,吸烟者家庭的儿童应适量补充锌剂,预防缺锌的发生。
总之,儿童在正常饮食、没有疾病和易感因素的情况下一殷不会发生锌缺乏,但是对于存在上述问题的儿童应该及时补充微量元素锌,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
人体缺锌吃什么好
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与成人的生育功能也关系密切。
成人每天只需要13至15毫克锌,但缺少了它,就会导致食欲减退、皮
肤粗糙、发育迟缓以及贫血等,长期缺锌还会造成性功能减退以及不
能生育。
儿童缺锌则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差。
补锌主要是通过饮食和服用硫酸锌。食物中含锌量多的是 牡蛎、麦
芽,其次有瘦肉、鱼类、牛奶、核桃、花生、芝麻、紫菜、
动物肝脏等。只要平时多吃一点上述食物,人体就不会发生缺锌,
即使已经缺锌,也会很快补上。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21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何辅助检查大骨节病?
下一篇: 大骨节病有哪些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