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但是否只有老年人才有必要重视问题呢?
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遗传、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疾病状态等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骨量恢复正常,所以骨质疏松应早期防治。
1.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期开始
老年人的骨量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骨发育成熟期达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维持及随后的骨丢失率。
人在30岁左右即能达到理想的骨峰值,就如同“银行”一样储备充足的骨量以备老年后骨丢失所用。峰值骨量的形成和遗传及后天因素有关,而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体育活动和生活方式等。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保证均衡营养,同时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不良的生活嗜好(吸烟、过量饮酒、饮咖啡)将会大大有益于获得最佳的峰值骨量。
2.合理的营养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
影响骨代谢的营养素主要有钙、磷及维生素D,其次是膳食中的蛋白质、钠及一些微量元素,如氟、铜、锌、锰的摄入。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修订的每日钙需要量为:儿童0.5到1.1克,成人0.8到1.5克,孕妇1.5克,乳母2.0克。而钙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每日钙的平均摄入量不足500毫克,不少省份低于400毫克。
牛奶是含钙丰富的食物,一瓶牛奶220毫升含钙约220毫克,对于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来说,喝牛奶可引起腹涨和腹泻,应改饮酸牛奶。此外,种子类食物,如芝麻、花生、黄豆制品、虾皮和蔬菜含钙量也较高。在经常食用富钙食物的同时,应注意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当膳食中磷酸盐含量过多时可降低钙的吸收,而且植物中的植酸盐、草酸盐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植酸钙和草酸钙,会降低钙的生物利用度。另外,如果食物中蛋白质摄入过多,可使肠道的酸度降低,也影响钙的吸收。
当膳食中的钙含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适当补充钙是适宜的。选择钙保健品首先要考虑含钙量,其次是溶解度和吸收率,再次要看配方是否合理,最后还要考虑价格和口味。常用钙化合物的含钙量为:乳酸钙13%、碳酸钙40%、葡萄糖酸钙9%、柠檬酸钙21%。碳酸钙属于无机钙,需要胃酸溶解方可吸收,对于胃酸缺乏的人来讲则不宜选用。葡萄糖酸钙和柠檬酸钙都属于有机钙,可空腹服用,不需胃酸溶解。人体钙的吸收和多种因素有关,大致在15%到45%之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和食品研究所的实验证实,多种钙保健品的钙吸收率大致相同。但是,因为维生素D具有强烈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所以在服用钙保健品的同时加入适量的维生素D可增加钙的吸收。
3.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型饮料会加速骨骼丢失,所以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及体力活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加日照(可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将促进骨骼合成。
4.定期骨密度检查有必要
骨质疏松在早期一般没有症状,故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血钙测定并不能真实反映骨质状态,所以定期检查骨密度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必要。
目前,北京各大医院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均是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主要测量部位为:腰椎、髋关节及全身骨量。这种测量方法很安全,扫描时间短,辐射量很小,可测试全身和任意骨及骨折发生部位的骨量。而且测量时吸收X线的剂量小于拍一张X光胸片,简单易行而无痛苦。检查结果当时就可出来。
如果条件许可,建议您可以进行一下骨密度测定。测定骨密度值偏低者,应从各方面查找原因,及时补救和治疗。对50岁以上妇女及60岁以上的男性,如发现骨密度偏低,除应加强营养和锻炼外,还可适当服用一些促进骨合成的药物。如发现已患骨质疏松,应尽早接受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发生骨折。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
老年人的生活要搭配一根拐杖,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高自己腿脚不会特别的利索,所以外出行走的过程中身边没有家人的陪伴,情况下一定要有拐杖的配合才能够让自己很好的进行生活。腰腿疼痛,肩周炎,颈椎病以及骨质疏松疾病都说明关节以及出现炎症,而且关节结合处的顺滑程度有所降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症状有什么呢?
老年出现骨质疏松的状况,就是行走过程中膝盖不能够弯曲,而且一些轻微的运动锻炼也不能够进行,会带来十分强烈的疼痛感,这就说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严重的降低。在饮食当中也不注重补充一些钙元素等其他微量元素,这会间接的导致自己营养不良,缺乏微量元素也是导致骨质出现问题的根源。
就是关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感强烈吗的问题,疼痛感是时常会有的,只需要大家在疼痛感的基础上也要搭配一些运动,才能够让身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行。骨质疏松是一种特别时间长难以治疗的疾病,所以每时每刻都要注重自己身体的保养,及时的看医生,搭配一些药物来维持。
你身边的老人是否会出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驼背等,那么您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研究表明,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以后遭遇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建议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需做骨密度检查。
建议以下人群每年检查1次骨密度
①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
②缺乏体力活动,经常不在室外活动(经常不晒太阳)
③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
④性激素水平低下
⑤有影响骨骼矿物质代谢疾患(肾功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亢)
骨质疏松的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1)多注意饮食方面问题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比如说牛奶、豆制品、卷心菜、萝卜、芥菜、甘蓝等。同时也要多吃高蛋白质食物,比如说瘦肉,鱼虾,蛋类,家禽肉等等。除此之外,饮食方面还要注意限制盐的摄入,及时补充锰和镁等,这样才能够保存患者体内的钙质。
(2)适当的进行运动和锻炼
运动能够增强骨骼系统的功能,增加骨骼密度,同时也可以提高血液的供应,增加骨骼的承重能力。研究表明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让肌肉活动更频繁,骨骼更坚固,同时也可以减少骨骼钙流失,延缓骨骼衰老。
.
(图片来自网络)
(3)增加日光照射
每天至少要进行15至60分钟的户外活动,日光照射能增强人体的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增强骨骼。
(4)保持正确姿势
平时生活中一定不能突然之间做弯腰等动作,以免增加骨骼负担,甚至引发骨折发生。
.
骨质疏松日常注意事项非常多,除了以上四点需要特别注意以外,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避免喝太多的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也不能喝酒吸烟,否则对疾病恢复极为不利。
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作息时间,不要经常出现熬夜现象,否则对于身体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或者是长时间受到潮湿都会导致骨质疏松。
.
是的 .
哈佛大学营养学系教授沃尔特·威廉研究证实: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量越多,钙质排出体外的机会就相对增加。
而现代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已经太多了。含动物性蛋白的食物主要是鸡、鸭、鱼、猪、牛、羊肉等肉类,熟肉的蛋白质含量更会高达60%左右。因此,如果一天吃100克左右的肉,所摄取的蛋白质就已经达到了60克左右。而正常的蛋白质需要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摄入量最好少于100~150克。
此外,高动物蛋白质饮食很容易引起钙缺乏症。实验证明,每天摄入80克动物蛋白质,会造成37毫克的钙流失;当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加到每天240克,这时即使再补充1400毫克的钙,最后总的钙流失量还是会达到每天100多毫克。这说明,补钙并不能阻止由高蛋白饮食所造成的骨质流失。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21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骨质疏松也有遗传因素
下一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