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急性腰扭伤。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的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偶尔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常因动作不协调而罹患。本病以男性为多见。
患者多有抬重物、弯腰、转身、失足、滑跌等扭伤史,损伤后一般都立刻感到腰骶部剧烈疼痛,甚至不能活动,但有的人当时疼痛不重,仍可继续工作,次日早晨往往因组织水肿、疼痛重而不能起床或活动。每遇腰部活动、咳嗽、打喷嚏、大喘气,甚至笑都可使疼痛加重。身体往往有一个特定的固定姿势,活动及翻身困难,为了减少疼痛,患者常用一手或两手撑住腰部以保护,行走时步履缓慢,迈步小,落脚平稳,表情痛苦。
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变化,是损伤组织出血、水肿和吸收修复过程。损伤的程度及范围,视受应力的大小而异。组织多为参差不齐的撕裂伤,出血可为散在点状,血淤或较大的血肿。相邻组织产生炎性渗出,导致水肿。渗出及血肿吸收后可形成瘢痕,使局部组织变弱,又构成下一次扭伤的潜在因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腰肌劳损 3.1 腰肌劳损的症状 3.2 病因病机 3.3 腰肌劳损的治疗 3.3.1 腰肌劳损的针灸治疗 3.3.1.1 方一 3.3.1.2 方二 3.3.2 腰肌劳损的推拿疗法 3.3.2.1 方一 3.3.2.1.1 症状 3.3.2.1.2 选穴 3.3.2.1.3 推拿方法 3.3.2.2 方二 3.3.2.2.1 症状 3.3.2.2.2 推拿方法 3.3.2.3 医案 3.3.3 腰肌劳损的艾灸治疗 3.3.3.1 风寒湿困 3.3.3.1.1 症状 3.3.3.1.2 选穴 3.3.3.1.3 灸法 3.3.3.2 肾气亏虚 3.3.3.2.1 症状 3.3.3.2.2 选穴 3.3.3.2.3 灸法 3.3.3.3 气滞血瘀 3.3.3.3.1 症状 3.3.3.3.2 选穴 3.3.3.3.3 灸法 3.3.3.4 腰肌劳损常伴有畏寒乏力、阳痿早泄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3.3.3.4.1 畏寒乏力 3.3.3.4.2 阳痿早泄 3.3.3.5 注意事项 3.4 腰肌劳损患者日常保健 3.5 关于腰痛 4 西医·腰肌劳损 4.1 疾病分类 4.2 症状体征 4.3 病因 4.4 病理生理 4.5 诊断检查 4.6 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案 4.7 腰肌劳损的预后及预防 4.8 特别提示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腰肌劳损的穴位 2 治疗腰肌劳损的方剂 3 治疗腰肌劳损的中成药 4 腰肌劳损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腰肌劳损 1 拼音 yāo jī láo sǔn
2 英文参考 lumbar muscle stra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mbar muscle degeneratio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train of lumbar muscles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中医·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lumbar muscle strain[1])为病名[2]。又称慢性腰痛[3]。是指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1]。
症见劳累痛剧[5],腰部强直酸痛[5],触之僵硬有牵制感,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转侧困难,舌质暗,脉涩。
腰痛每遇劳累而发,腰部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6]
腰部长期失于气血濡养,故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足太阳经腘部,故见腘部络脉瘀血。[6]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选穴: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髎、夹脊。
刺灸方法: 针灸并用,在腘部瘀血处施刺络出血。
方义:针局部阿是穴和次髎以疏调足太阳腰部经气,舒缓筋脉。水沟可疏通督脉经气。筋会阳陵泉配血郄委中、血会膈俞及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3.3.1.2 方二 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为主[5]。劳损腰痛加次髎、膈俞[5]。
3.3.2 腰肌劳损的推拿疗法 3.3.2.1 方一 [3]
3.3.2.1.1 症状 腰冷痛伴有沉重感,侧转不利,虽经卧床休息,症状也不减轻,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腰部热敷后感到舒适,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紧。
3.3.2.1.2 选穴 三焦俞、气海俞、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
3.3.2.1.3 推拿方法 (1)循经揉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左右结构:?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而下施术5~6遍,然后用掌跟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
(2)穴位按压: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按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以酸胀为度。从而达到提高痛阈,解痉止痛的目的。
(3)腰部斜扳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被动运动,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
(4)活血通络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之目的。
3.3.2.2 方二 [7]
3.3.2.2.1 症状 腰部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3.3.2.2.2 推拿方法 ①用拇指指端按揉手背第4、第5掌骨间的腰痛点,左右各30次。
②用拇指指端点按阳陵泉,双侧各 *** 20次。
③用双手拇指点压腰眼1分钟。
④双手五指并拢,掌根自上而下反复斜擦两侧肾俞30~50次。
3.3.2.3 医案 张某,男,30岁,工人。因反复腰痛3年、加重10天就诊。症见面色晦黯,痛苦面容,双手扶腰,转侧不利。查体:双侧腰部肌肉僵硬似板,触之有条索硬结,拒按,腰部俯仰活动困难,舌紫黯,脉沉涩。诊断为腰肌劳损,按上法治疗1个疗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3.3.3 腰肌劳损的艾灸治疗 腰肌劳损一般分为风寒湿困、肾气亏虚、气滞血瘀三型[8]:
3.3.3.1 风寒湿困 3.3.3.1.1 症状 腰冷痛伴有沉重感,侧转不利,虽经卧床休息,症状也不减轻,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腰部热敷后感到舒适,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紧。[8]
3.3.3.1.2 选穴 腰阳关、关元、肾俞、志室、委中[8]。
3.3.3.1.3 灸法 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5~7壮,灸至局部灼热红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疗程,亦可在天气变化时保健灸[8]。
3.3.3.2 肾气亏虚 3.3.3.2.1 症状 腰痛酸软无力,朝轻暮重,劳累加重,休息缓解,腰部捶、按后感觉舒适,可伴有耳鸣,头发早脱,五心烦热,肢体乏力,舌红,苔少,脉细弱或数[8]。
3.3.3.2.2 选穴 肾俞、命门、关元、太溪、然谷[8]。
3.3.3.2.3 灸法 艾炷无瘢痕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每灸完1壮即按压所灸穴位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腰痛好转为止,平时可保健灸[8]。
3.3.3.3 气滞血瘀 3.3.3.3.1 症状 腰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以夜间为甚,局部肿胀、青紫,怕按,俯仰转侧受限,多有外伤史,舌暗,可见瘀点,苔白,脉弦涩[8]。
3.3.3.3.2 选穴 阿是穴、腰阳关、膈俞、肾俞[8]。
3.3.3.3.3 灸法 艾炷隔姜灸,用半截橄榄大艾炷,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腰痛消失为止[8]。
3.3.3.4 腰肌劳损常伴有畏寒乏力、阳痿早泄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常伴有畏寒乏力、阳痿早泄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8]:
3.3.3.4.1 畏寒乏力 选穴:神阙、气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3.3.3.4.2 阳痿早泄 选穴:涌泉、三阴交、气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3.3.3.5 注意事项 施灸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久坐、过度运动,禁房事[8]。
(2)宜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他治疗,如湿热敷、熏洗等[4]。
(3)加强腰背肌肉段锻炼,注意局部保暖,节制房事[4]。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10]。据临床所见,上述各型单发的少,兼见的多,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尚需互参[10]。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 *** 、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取综合治疗,疗效较好[10]。针灸治疗本病证有较好疗效。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脊椎炎、腰椎间盘脱出、脊椎肿瘤、增生性脊柱炎纤维织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肌肉风湿病及类风湿病及肾下垂、肾盂肾炎、肾周围组织炎、肾囊积水、肾结核、肾结石和盆腔疾病等,凡出现腰痛者,均属本症范畴[5][11][6]。
详见腰痛条。
4 西医·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实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
1.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为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但卧床过久又感不适,稍事活动后又减轻,活动过久疼痛再次加剧。
2.在疼痛区有固定压痛点,该点位置常在肌肉起、止点附近,或神经肌肉结合点。在压痛点进行扣击,疼痛反可减轻,这是与深部骨疾患区别之一。
3.有单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征。
4.可能有脊柱后突、侧突或长期坐位、弯腰等工作史。
1.自我保健疗法 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势,避免弯腰持物等是减轻症状、防止再发的根本方法。必要时可在工作中使用腰围,但休息时则应解除,以免继发废用性肌萎缩,进一步加重要腰段脊柱的不稳定。同时还应训练腰部肌力量,以增加未受损害肌的补偿调节能力。
2.疼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 *** 。
3.压痛点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
4.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可服用非甾体抗炎剂、局部外用肌松驰剂及地西泮之类的镇静剂。
2、首先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腰背肌肉比较薄弱,容易损伤。因此,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如做一些的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韧带坚强,减少生病的机会。
3、注意自我调节,劳逸结合,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蹲下不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休息,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4、另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防止潮湿,寒冷受凉。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2)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3)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4)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等。
5、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明显改善症状,特别早期见效更显,但本病往往易复发,应注意平时的工作姿势。如能配合功能锻炼,并持之以恒,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5
长期体位不正或弯腰下工作,或经常腰部持续负重,可引起腰部筋肉的慢性积累性损伤。腰部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迁延日久,可造成腰部慢性损伤。腰骶部有先天性结构异常,使肌肉的起止点随之发生异常或该部活动不平衡,而易致腰部慢性损伤。腰为肾之府,由于劳损于肾,或平素体虚,肾气虚弱,肾的精气不能充养筋骨、经络,故患部多为气血不畅或瘀血滞留于经络,血不荣筋,筋脉不舒,而致腰部筋挛疼痛。肾气虚弱,风寒湿邪易于乘虚侵袭,久而不散,筋肌转趋弛弱,若患者弯腰劳作,则弛弱之筋肌易于损伤,使劳损与寒湿并病。
原因
(1)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肌劳损。
(2)治疗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
(3)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
(4)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局部软组织的损伤,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压迫神经导致的症状。鉴别这两个病最简单的就是前者疼痛局限在腰部,后者会有疼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或是脚。
轻微的腰突症卧床休息、睡硬板床、理疗、热敷,最多做做牵引;腰肌劳损休息就可以缓解。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18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急性腰扭伤常见的有哪几种类型?
下一篇: 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