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随其病情演变,临床证候有异,故治疗一般均按其症情予以不同处理,大体有分期、分型两类,但内涵各有不同。
化脓性骨髓炎可划分为四型:
1.热毒内蕴:恶寒发热,头痛汗出,烦渴引饮,食欲不振;小溲黄赤,大便干燥,局部漫肿,舨红灼痛,皮肤灼热,脓液稠粘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数。此证多见于骨髓炎急性发作期,有部分病人久病反复发作,在急性发作时,可同时兼有正虚、表现,呈正虚邪实之证,此时仍以邪热毒盛为主。
2.血虚寒凝: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体倦力乏,腰酸膝软,小便清长,患处色白漫肿无头;或坚硬不消,酸楚疼痛,成脓难溃;或溃后难愈,脓稀色白,内芽淡白不长,或有窦道,经久不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3.气血两虚:面色无华,神疲无力,自汗纳减,心悸气短,窦道流脓清稀,肉芽浮生,其色灰白,愈合不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或虚大。本证多见于晚期,x线摄片多见死骨存在,窦道经久不愈,气血日益消耗,正虚无力托毒外出。
4.肝肾亏虚: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肢倦气短,心悸盗汗,肤干色悴,骨蒸潮热,局部肉削形羸,创口久溃不愈,窦道流脓清稀量少,或可见死骨。舌色红或红绛,苔少,脉细无力或细数。此证多见于晚期,可有肢体畸形,关节强直或病理性骨折并发。
您好,根据它发病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种:血源性骨髓炎、外伤性骨髓炎、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至骨骼而发生的骨髓炎。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1.硬化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表现为一段骨干或整个骨干的进行性、广泛性增生和硬化的炎性改变。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化脓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灶进入血流传播并定位于骨组织而引起的炎症。
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一般是由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发生的结果。它有典型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史,死骨、死腔、窦道的形成。
4.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常继发于开发性骨折,随着现在的交通事故和大型建筑的工伤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属高能量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特点是,感染的病灶始终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向两端发展蔓延,同时多在骨折部位形成死腔。而在其骨与软组织形成脓肿,常反复破溃,成为长期不愈的窦道。
5.医源性骨髓炎:医源性骨髓炎大多发生于手术中,由于医务人员过分依赖抗生素而放松无菌操作,使患者的抵抗能力低下,招致了细菌的侵犯。
急性骨髓炎症状为病骨疼痛,并有发热,严重的消瘦和疲乏,也可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
脊椎骨髓炎通常有局限性背痛,伴椎旁肌肉痉挛,休息,热疗和镇痛剂不能使之缓解,活动使其加重.病人通常不发热。
急性骨髓炎治疗无效可形成慢性骨髓炎.通常引起间隙性(数月至数年)骨痛,压痛和窦道排脓.慢性骨髓炎通常是多种微生物感染。
一般的治疗方法有:
(1)“苗方骨髓贴”的外治疗法,针对各期不同症状类型的骨髓炎有其苗医独到的疗法,它是引药入髓,外敷皮表,直达病灶,有活血化瘀,排脓生骨,化腐生肌,通经活络,补益气血之奇效,从而快速治愈骨髓炎患者不再复发。
(2)消灭骨空洞术:因骨腔大,窦道久治不愈,将较近的正常肌组织有带蒂肌肉瓣充填法、松质骨充填法等,患者治疗起来比较痛苦,一般不建议使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16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脓性骨髓炎主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