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是临床上一种非常特殊的心脏病,它主要是因为在心脏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房室环结构上遗留下心肌组织,使得心脏的激动传导多了一条“旁道”,患者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影响其工作、生活和学习。长此下去可能发展为心脏扩大,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预激综合征病人从无心动过速发作、或偶有发作但症状轻微者,无需给予治疗。如心动过速发作频繁伴有明显症状,应给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导管消蚀术、外科手术三种。预激综合征病人发作的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参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处理。洋地黄能缩短旁路通道不应期,宜改用 IA与IC类药物延长旁路通道不应期。IC类药与胺碘酮合用能同时作用于房室结与旁路通道。预激综合征病人发作心房扑动与颤动,如发生晕厥或低血压,应立即施行电复律。治疗药物可选择旁路通道与房室结不应期的药物合用,如普鲁卡因酰胺与普萘洛尔或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联合应用。
外科手术或经导管消蚀治疗预激综合征的适应证是:1.心动过速成发作频繁、药物未能以充分控制者;2.心房颤动或扑动经旁路通道快速传导,心室率极快者;3.药物治疗无法显著减慢心动过速时的心室率者;4.心电生理检查显示房颤发作时,旁路通道的前向传导不应期短于250ms药物治疗通常无效,亦应考虑手术或消蚀治疗。射频消蚀治疗可考虑在较早期应用,并最终取代大多数药物治疗。
心内科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主要是一些年轻人,这样描述自己,在生活中会出现心跳突然的加速,头晕,心悸……但是,当一转身后,这些症状又没有了,这很可能是预激综合征在发作。
●预激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心肌冲动由位于上腔静脉的入口和右心房后壁交界处的窦房结发出,通过结间束传至房室结,在经过希氏束、左右束支,最终抵达浦肯野纤维到达全部心肌。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正常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着房室传导系统唯一的一条传导通路,而预激综合征患者往往还附加着另外的传导径路即旁道或者旁路。
当患者的症状发作的时候,预激综合征会导致心跳加速,过快的心室率有可能造成头晕或者晕厥发作。在心跳远快于正常时可发作,从而引起症状,心跳加速可骤起骤消,还会自行恢复正常,其他时则需要治疗。
●心电图表现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特征性表现为δ波出现,可是仅仅部分患者出现典型表现,其他心电图与其大不相同。
1.WPW综合征(典型预激综合征)
心房和心室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Kent束),Kent束传导速度快,大多双向传导,部分只能前传或只能逆传。只有前传的纤维激动了足够数量的心肌才可能在心电图上看到δ波。
由于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纤维和Kent束之间形成了闭合环路,通过房室结和Kent束之间的冲动传导速度不同,形成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所以,δ波、短的PR间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总称为WPW综合征。
2.LGL综合征
房室结内或者房室结旁的某些纤维传导速度增快,形成了异常通路(James束),并没有提前激动心肌,但仍然会在房室结处形成了异常的环路,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缩短,QRS波正常,可伴有AVRT。
3.Mahaim 型
房室结到右室壁/右希氏束之间存在异常通路(Mahaim束),Mahaim束较细长,传导速度过慢,一般不能提前激动心室肌,心电图表现为正常PR间期,长QRS波,无δ波,可伴有AVRT。
●预激综合征原因
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以外出现先天性的房室附加通道(旁路)。患者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可见于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像三尖瓣下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等。
●预激综合征症状
预激综合征会出现心跳增快、头晕或者眩晕、晕厥,部分患者会有胸痛、呼吸困难,另外,还会引起心脏猝死,威胁患者生命,但发生率低。
●预激综合征检查
医生通过心电图检查来诊断预激综合征,有时医生会进行其他操作来明确多余路径的位置来确定治疗方案,比如希氏束电图和体表或心内膜标测有助于鉴别各种预激综合征和进行旁路定位,来确诊旁道是否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方面的作用。
●预激综合征治疗
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合并有心动过速或者心慌,甚至晕厥等的症状,就需要立即就诊。目前射频消融是治疗的根本方法。
是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的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简称旁路)存在。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也见于某些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梗阻型心肌病等。 电生理研究证明,旁路的传导速度快,心房冲动部分经旁路快速下传,提前到达旁路的心室端,激动邻近心肌,从而造成心室提前激动和改变心室肌正常兴奋顺序,其结果是心电图上QRS波群畸形,起始部分有预激波(δ波)。心房冲动的其余部分可沿正常途径下传,与旁路引起的心室激动合并形成心室融合波。心室融合波的形态由正常与旁路的不应期长短决定。正常通路不应期长,或冲动大部沿旁路传导,则QRS畸形明显;旁路不应期长,则心室融合波接近正常。 预激综合征患者房室间存在两条传导通路,容易发生折返和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大多经旁路逆传而沿正常通道下传,因而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偶见冲动经旁路下传而沿正常通道逆传、造成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呈预激状。预激患者也可有房颤或房扑发作,这种发作大多由冲动逆传、在心房易损期抵达心房所致。房扑和房颤时,冲动在交接处组织内的隐匿传导,促使冲动大部或全部经旁路传至心室。心室率极快、QRS波群畸形的房扑或房颤,有时可发展为室颤。 旁路的单向阻滞(大多为下传阻滞)可使心电图无预激表现,但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电生理研究可证实旁路参与心动过速的折返。旁路的Ⅱ度传导阻滞可导致心电图上预激表现间歇出现。 已知的旁路有下列几种,同一患者可有多种旁路:①房室旁道(Kent束)。大多位于左、右两侧房室沟或间隔旁,连接心房肌和心室肌;②房结旁道(James通路)。为心房与房室结下部或房室束的通道,可能为后结间束部分纤维所形成;③结室、束室连接(Mahaim纤维)。为连接房室结远端或房室束或束支近端与室间隔的通路。三者中以房室旁道最常见。
预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疗。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同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房颤或房扑时,如心室率快且伴循环障碍者,宜尽快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减慢旁路的传导,可使心室率减慢或使房颤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减慢房室结内传导,都可能使心室率明显增快,甚至发展成室颤,因而不宜使用。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繁,宜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口服预防发作。药物不能控制、电生理检查确定旁路不应期短或旁路不应期于快速心房调搏时缩短、或房颤发作时心室率达200次/min左右者,有定位后用电、射频、激光或冷冻法消融,或手术切断旁路,预防发作的适应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6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孕妇杰姆氏型预激综合征
下一篇: 预激综合症的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