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是指腹腔脏器等通过膈肌异位移动到胸腔内的疾病状态。
病因:由于先天性或后天(如外伤)原因导致膈肌损伤,从而出现膈肌的局部薄弱乃至破裂,在腹腔压力升高的情况下,腹腔脏器通过该部位疝入胸腔。
临床表现:由于腹腔脏器异位进入胸腔,可以改变胸腔内的负压状态,压迫肺组织,导致纵隔移位,急性者可引起明显的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者常致死。慢性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仅表现为纵隔肿物,部分可导致肠梗阻,肠绞窄而出现症状。
诊断:经体格检查和胸片通常可诊断,必要时可以行肠道造影检查。
治疗:本病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以减轻纵隔移位,补充体液,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正压辅助呼吸以及手术修补膈肌缺损等。其中手术修补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急性者常需急诊行膈肌修补术。而采用胸腔镜手术可以减少创伤,增加病人的耐受性,促进预后。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有哪些你知道吗?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式你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定义: 小儿外科是新兴的临床学科,主要研究需手术治疗的小儿疾病。一般分为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小儿胸心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小儿头颈外科、小儿骨科等专业科室。
诊疗范围:
1)新生儿外科: 食道闭锁、食道裂孔疝、先天性膈疝、腹裂、脐膨出、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幽门肥厚、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道闭锁、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肛等。
2)小儿普外科: 甲状腺肿块、梨状窝瘘等颈前各种肿块及瘘管;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胰腺囊肿等各种肝、胆、胰、脾疾病;先天性巨结肠、肠重复畸形等胃肠道先天性畸形;腹股沟斜疝等各种疝;各种复杂肛瘘;急性肠套叠、嵌顿疝、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等各种小儿外科急腹症。
3)小儿肿瘤外科: 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各部位的'良、恶性畸胎瘤、骶尾部肿瘤、肝脏肿瘤、横纹肌肉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的诊断及手术。
4)小儿泌尿外科: 泌尿系畸形的矫治和重建,如肾畸形、肾积水、输尿管积水和囊肿、膀胱输尿管返流、尿道下裂、尿道上裂、两性畸形、泌尿系肿瘤如肾母细胞瘤、膀胱横纹肌肉瘤等的治疗。
5)小儿胸心外科:开 展新生儿婴幼儿等低年龄儿在内的临床多种单纯和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根治术、以及功能性单心室姑息术等。
6)小儿神经外科: 脑半球肿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三脑室肿瘤、松果体肿瘤、颅咽管瘤、颅底肿瘤,以及髓内肿瘤、各种椎管内和脊柱肿瘤;包括先天性脑积水、脊髓和脊膜膨出、脊柱栓系综合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缝早闭、各种先天性颅颌面畸形。
7)小儿头颈外科: 开展小儿鼾症监测及手术治疗、嗓音障碍、喉气管狭窄、鼻内窥镜手术、头颈部肿瘤以及头面部先天性畸形等。
;
成人疝气主要临床表现是站立、咳嗽和用力时脐部有圆形疝块突出,平卧时消失。疝块回纳后可扪及疝环边缘,如有较多的网膜和肠管突出,可有隐痛和腹部不适。一般较小的脐疝可无症状。 成人疝气的疝环边缘较坚韧,弹性小,不可扩张,发生嵌顿和绞窄的机会多于婴儿脐疝,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内容物为肠管时则出现机械性肠梗阻。 成人疝气多见于腹壁薄弱的肥胖者、中老年和经产妇,亦多见于有腹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其次为横结肠和小肠。成人疝气的症状 疝的诊断方法主要依据详尽病史,发病全过程、治疗史、治疗结果及相关病史,如腹部手术史、外伤史、结核病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等。仔细进行局部和全身的体格检查,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质地、张力、压痛、红肿、波动及肠鸣音和气过水声。全身体检时重点在腹部,注意有无肠梗阻体征,疑有膈疝时,应特别注意呼吸、循环系统体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5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膈疝的治疗
下一篇: 膈疝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