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医。静脉曲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而继发性静脉曲张将在有关章节讨论,现主要介绍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
为了更好地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与发展,病因学和治疗基础,首先必须熟悉下肢浅静脉的解剖和生理状况。下肢浅静脉系统是由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组成,可引流下肢皮肤和皮下组织的静脉血。
辅助检查
1.超声多普勒。
2.血管造影。
诊断标准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并不难,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诊断标准如下。
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5.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静脉曲张早期不被重视的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多无特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小腿酸胀不适、踝部水肿等症状。久站后不适症状明显,休息一晚上往往能缓解。小腿肚“抽筋”,很多人将“抽筋”归因于缺钙,以为补钙能缓解症状。实际上,单纯的小腿抽筋很可能是静脉问题所致。
“足跟痛”,此症状容易与骨刺导致的疼痛相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骨刺“一碰就痛”,而下肢静脉曲张是“站久了才痛”,抬高肢体后能缓解。
当静脉曲张呈现蚯蚓状的时候您就需要注意到医院去检查了
静脉曲张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于下肢,那么主要的表现是局部血管的扩张、迂曲,严重的还会出现有静脉炎的形成,病人也会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伴有肢体的肿胀,而反复的发作也会导致肢体硬肿的发生。另外,病人会表现为下肢的胀痛、酸胀感,以及有明显的乏力,活动之后也会诱发病情的加重,而病情反复不愈也会导致皮肤发痒,出现有脱屑,湿疹或者有明显的溃疡面形成,也会出现反复的有渗出物,那么对于下肢静脉曲张这种疾病,早期诊断也应该积极的进行治疗,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选择手术。
1.下肢静脉曲张 多见40岁以上中年男性及长久站立工作者。在小腿和踝关节周围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瘀斑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曲张的静脉扩张和扭曲,呈蚯蚓状。皮肤易并发湿疹样改变,局部出现脱屑、肥厚等改变,即为静脉功能不全或淤积性皮炎。易继发静脉炎、丹毒甚至骨膜炎、象皮肿。
2.静脉曲张性溃疡 患肢由于静脉曲张,血流淤滞,周围组织水肿,小动脉和淋巴管阻塞,加之外伤或感染,常在小腿胫前部和内踝上方形成静脉曲张性溃疡。损害为少数孤立,圆形或不整形钱币大小的溃疡,边缘整齐或不规则,肉芽生长缓慢,苍白,表面有脂肪样或纤维样苔状覆盖物及浆液性分泌物,有时表面形成坏死。周围皮肤坚硬紧张。可逐渐扩延到踝部或上达膝部。自觉微痛和瘙痒。如边缘发生神经瘤时,则感阵发性剧痛。晚期常合并有血栓性静脉炎。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即早期仅有小腿静脉曲张,继而出现静脉功能不全或淤积性皮炎,晚期形成静脉曲张性溃疡。
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站立后,下肢浅静脉突起,即提示静脉曲张的可能。若要进一步全面了解病情,则需进一步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及深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重点应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导致的静脉曲张相鉴别,后者有深静脉血栓病史,下肢多有明显肿胀的表现。如下肢有靴区溃疡、重度皮炎等,需要注意交通静脉有无受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2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下一篇: 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