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属于乳腺增生病的后期阶段。其特点是乳腺小叶内末端导管,乳管及少数小导管上皮组织增生呈乳头状,使导管扩张而成囊性的乳腺结构紊乱性病变。本病中部分病例可以见到乳管上皮因增生而发生的癌变,所以本病也称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多在 10 %- 20 %左右。本病的肿块可呈弥漫型和混和型,几种不同形态的肿块即片状、结节、条索、颗粒,散在于全乳房。本病乳痛多不明显与月经周期也不密切,偶尔有同乳腺增生一样的疼痛,常出现隐痛和刺痛感,同时伴侧胸,腋下,肩胛,后背部疼痛或酸痛感。乳房胀痛和乳房内肿块,是本病的两个主要症状。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感受病因不同,其肿块的形态表现及全身症状多种多样。
按中医辨证,乳腺增生病主要分为以下四型:
1.肝邪气滞:此型临床较为多见,常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证见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胂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来弦细。
2.阴虚火旺:此型患者多表现为形体消瘦,乳房肿块多个,胀痛且伴烧灼感,同时可见头晕耳鸣,午后潮热,精神不振,虚烦不寐,激动易怒,口干或口苦,经期紊乱,小溲短少,大便干秘。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
3.冲任不调:此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4.痰瘀凝滞:病程较长,患者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来细涩。
乳腺增生早期可出现以下症状:
1、疼痛,乳腺增生早期可出现疼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且疼痛常和月经周期有关,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月经失调,本病可伴随月经失调或者痛经;
患者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当生气、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或劳累后加重。
建议:乳房疼痛和肿块为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 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 以一侧偏重多见 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 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 亦可向患侧腋窝 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 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 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 单个或多个 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 亦可见于其他象限 肿块形状有片块状 结节状 条索状 颗粒状等 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 肿块边界不明显 质地中等或稍硬韧 活动好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常有触痛 肿块大小不一 小者如粟粒般大 大者可逾3~4cm 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 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 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 为自发溢液 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 量少或色淡 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 每遇生气 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是
(1)肝郁气滞性: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 随喜怒消失 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 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 或成粗条索状 质韧不坚硬 按之可动 不与深部组织粘连 境介不清 月经周期不足 经量较多 胸闷暖气 精神抑郁 心烦易怒
(2)冲任不调型:乳房有肿块 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 经行后减轻或消失 经期多后延 经痛不剧 经量少 身倦无力 腰酸肢冷 少腹畏寒 日久失治者 少数可发生癌变
切除标本常呈黄白色 质韧 无包膜 切面有时见有很多散的小囊 实际上是囊状扩张的大小导管 囊壁大多平滑 内有黄绿色或棕色粘稠液体 有时有黄白色乳酪样的物质自管口溢出 如为弥漫性囊性病 则称schimmelbusche病 单个张力较大的青色囊肿称蓝顶囊肿
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 囊性增生病本身是否会恶变与其导管上皮增生程度有关 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 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 特别是重度者 则恶变的可能较大 属于癌前期病变
病人常有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 轻者如针刺样 可累及到肩部 上肢或胸背部 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 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检查时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 大小不等 质韧 有时有触痛 结节与周围乳腺组织的界限不清 不与皮肤或胸肌粘连 有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增厚区 病灶位于乳房外上方较多 也可影响到整个乳房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 常为棕色 浆液性或血性液体 病程有时很长 但停经后症状常自动消失或减轻
乳腺增生一般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引起。
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但多以一侧偏重。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
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有无及范围无相关性,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散。少数患者可伴发乳头溢液。由于病因来自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故除乳房方面的症状外同时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脾气不好,爱着急爱生气、爱出汗等症状。
乳腺增生患者一般会选择以下四种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和工作压力,消除烦恼,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症状就可以缓解。
2.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始于肝郁,而后血瘀痰凝成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在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前提下还可试用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乳罩、针灸、按摩等。
3.西药治疗
可采用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三苯氧胺,可以缓解疼痛,因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做首选。维生素A、B6、E也有调节性激素的作用,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
4.手术治疗
乳腺增生症因内分泌代谢失衡所致,本身没有手术适应证,临床上遇到个别与乳腺癌不易鉴别的乳腺结节,亦可采用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1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什么叫副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