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可以是颈部疾病的直接表现,也可以是颈外疾患的间接表现。颈部肿块有60多种,由恶性肿瘤、甲状腺疾患、先天性和良性疾患“三分天下”,所以要重视。
恶性淋巴瘤,男性青壮年多见,一般中早期无明显不适。其多个肿块的淋巴结出现于一侧或双侧颈侧区,生长迅速,常互相粘连成团,可伴有肝脾肿大、腋下或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可通过穿刺或活检病理确诊。
尽管颈部肿块中恶性肿瘤占一定比例,但造成颈部肿块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以便去伪存真,及时发现恶性肿瘤。
当然,有些颈部肿块是其他疾病引起,比如急、慢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头、面、颈部炎性病灶,如龋齿、牙龈炎、扁桃体炎、咽喉炎。颈部肿块多位于原发病灶淋巴引流区域,如一侧颈侧区,颌下或颏下区。如果双侧颈部多个淋巴结突发肿大,可能是由于劳累、感冒、发热引起。其鉴别要点为肿大的淋巴结表面光滑,质软,可推动,可有压痛,抗炎疗法可缩小(尤以急性期明显)。
此外,颈部肿块患者患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容忽视。
患者因为颈部小包块来看病,还有一个疾患是甲状腺结节,也是外科医生经常碰到的,主要表现颈部正中下方,气管两侧或一侧可触及,随吞咽上下活动,常见有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桥本氏甲状腺炎,可选择性运用甲状腺内分泌血液检查、B超、同位素、CT,甚至细针穿刺活检确诊。
总之,对颈部肿块要认真对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即便是肿瘤,及时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温馨提示:回复只是给您提供参考意见!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最后确诊还请到相关医院就诊!请遵医嘱!
如果肿大的淋巴结硬度不大又伴有低烧,很可能是附近有炎症(感染),如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一般上火引起的颈部淋巴有肿块,或是咽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在炎症消除以后,颈部的肿胀会消失,这种的情况没有关系。
如果肿大的淋巴结硬度较大,才考虑其他病变的情况。总之这个问题在这里是无法详细说清楚的,建议去医院检查确诊。
脖子是人体的“交通要道”,别忽视了颈部的异常改变,它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危险,颈部疼痛是机体已经给你发出了“预警”信号!所以你要重视些。 在这里,只凭着你简短的描述,就给你下结论,我认为是对你的不负责,也对你的健康不利。
这是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平时是“风平浪静”的。 但当某处淋巴结肿大或有其它异常时,表明所属区域器官有病变发生。
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机体时,淋巴细胞会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有效地杀灭细菌。“斗争”的结果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还有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
如在颌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表示口腔内有病变。
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等。颈部出现成患的球状隆起,首先应考虑到颈淋巴结核。
鼻咽癌病人往往在颈部也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掌握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如系急慢性炎症,淋巴结质地柔软,能活动,与周围组织和皮肤无粘连,有游离感,急性期有红、肿、热、痛的典型症状。
淋巴结结核,早期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病情加重可继续肿大。但不超过核桃大小,以后可粘连融合成片,发生变化,破溃,流出黄棕色脓液或豆腐渣样物质。
癌肿所致淋巴结肿大多呈石头样坚硬,表现凸凹不平,与皮肤可粘连在一起,无疼痛或压痛。淋巴性白血病,肿大的淋巴结能活动、不粘性、光滑、不硬、不痛,也不化脓破溃。
要去医院先确认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
喉咙发炎、牙龈肿痛……每当这些疾病发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自己的颈部摸到肿块。这些肿块大多会自行消失,而且不痛不痒,所以大部分人对此不以为然。然而这种“不痛不痒的疙瘩”才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因为无痛性肿块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
警惕无痛性肿块
发现颈部长肿块,不痛不痒,人们往往不予重视。只有当肿块出现一些伴随症状,如疼痛、红肿、瘙痒,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时,才会觉得应该去医院看一看。然而,这种“不痛不痒的疙瘩”,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无痛性肿块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这种无痛性肿块的特点是:生长迅速、质地坚硬、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由于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常常容易忽略,造成治疗的延误,使一些恶性肿瘤失去了早期诊治的机会,待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方去就医,往往已属晚期,很难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颈部肿块的“80%规律”
“颈部肿块”是指颈部淋巴结异常肿大,或颈部出现异常的包块。颈部是头面部和全身各处淋巴的重要汇总处,呼吸道、消化道的枢纽,更是细菌等有害病原菌进入机体的重要门户,也是先天性畸形、肿瘤的好发部位。因此,颈部是人体的肿块多发区。据临床统计,颈部肿块可由60多种疾病引起。国内外学者对颈部肿块的诊断总结出一条“80%规律”:
①对于不是甲状腺部位的颈部肿块,有大约20%属于炎症或先天性疾病;而其余80%属于真性肿瘤。
②对于真性肿瘤,又有大约20%属于良性肿瘤,80%为恶性肿瘤;同时与性别有关,女性约占20%,男性占80%。
③在颈部恶性肿瘤中,有20%原发在颈部,而来源于全身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转移病灶占80%。
④颈部的转移病灶有80%来源于头面部,20%来源于人体躯下部位
多因淋巴结炎
这种肿块本质上是一种炎症反应性肿大。其特点是:
一、部位大多位于下巴周围。
二、肿块一般呈圆形,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有移动性,触摸时有疼痛。
三、肿块大小会有变化,发炎疼痛时往往会增大,疼痛减轻时又会缩小。这种可变性,大部分是炎症肿块的特征。
学会自查颈部
一、仔细观察,应选择光线充足、均匀的地方,解开领扣,使颈部充分暴露,端坐或站立于镜子前,抬头,仔细观察颈部有无异常突起的肿块,注意颈部两侧是否对称。
二、仔细触摸,可用双手手指的掌面按前后上下的一定顺序触摸颈部各区域。发现肿块后,可根据肿块的大小、性质对疾病作出初步判断,还要及时请医生诊治。一般人可每3个月认真检查一次。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34851985886276这是中央2套节目《健康之路》2009.2.17周二的节目《脖子上的是与非》.建议你耐心的看看这个,让你更多的了解一下,关于颈部淋巴结肿胀、脖子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供你参考
第二节 颈部肿瘤
一、概述
颈部的炎症、肿瘤、畸形等均可表现为颈部肿块,临床上甚为多见,其中不少是恶性肿瘤。因此,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颈部解剖分区: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缘和斜方肌前缘为界,可分为颈前、颈侧和颈后三个区。颈前区为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的部分:以舌骨为界、又分为颌下颏下区和颈前正中区。颈侧区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和斜方肌前缘的部分。又分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后三角区,颈后三角区又被肩胛舌骨肌分为肩胛舌骨肌斜方肌区和锁骨上窝。颈后区为两侧斜方肌前缘后方部分。
(二)颈部肿块分类:按病理性质,颈部肿块可分为:
1.肿瘤
①原发性肿瘤:包括淋巴细胞肉瘤、网状细胞肉瘤、何杰金氏病等。
②转移性恶性肿瘤:原发灶多在口腔、鼻咽部、甲状腺、肺、纵膈、*、胃肠道和胰腺等处。
2.炎症
急性、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涎腺炎、软组织化脓感染等。
3.先天性畸形
甲状腺舌管囊肿或瘘,胸腺咽管囊肿或瘘、囊状淋巴管瘤、颏下皮样囊肿等。
(三)颈部肿块的诊断
1.病史:要详细询问病史、发病年龄、肿块最初发生部位、发展速度与全身症状等。
2.体检:主要看肿块的部位、形状、大小、数目、表面颜色、肿块周围血管充盈情况、活动颈部或吞咽对肿块的影响等。检查时应用平坦手指掌面,检查肿块的大小、数目、形状、及活动度、硬度、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波动或震颤感。肿块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恶性肿瘤一般质硬、固定、表面多不光滑,无压痛。炎性肿块有明显压痛并有白血球增高等现象。动脉瘤有扩张性波动和震颤感,平滑。海绵状血管瘤质软,表面不平呈淡兰色。囊肿有波动感,平滑,加压不能使其缩小。来自甲状腺的包块或随吞咽上下活动。
颈部肿块,特别是怀疑为转移性癌肿时,应详细检查甲状腺、口腔、鼻咽部。颈部发现多个淋巴结肿大,应检查周身淋巴结及肝、脾等。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应检查肺、*、胃肠道、胰腺等脏器。急性炎性肿块应伴有发烧、脉搏增快等全身症状。
3.化验及X线检查:血象检查对恶性淋巴瘤和炎性肿块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胸部X光片对肺结核、肺癌、纵膈肿瘤的诊断有价值,X线钡餐检查对胃肠肿瘤的发现有帮助。
4.病理检查:颈部肿块诊断不明,特别是疑为恶性肿瘤时,可切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在切取活组织时,如遇有组织软韧的肿块,应先做诊断性穿刺,观察有无血液流出,以免将血管性肿物切开而导致严重出血。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0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是怎样的
下一篇: 胃溃疡的有哪些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