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肝肾不足型坐骨神经痛

祝由网 2023-11-15 14:27:52

肝肾不足型坐骨神经痛

症状:腰腿绵绵隐痛,遇劳尤甚,卧则痛减,腿膝酸软无力,声低气微或短促,舌淡红苔少,脉弦细。

治则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中成药:①壮骨关节丸(水丸),早晚饭后口服,1次6g,1日2次;②大活络丸(大蜜丸),口服,1次1丸,1日2次。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2g,桑寄生15g,细辛3g,防风10g,杜仲15g,桂枝12g,牛膝18g,当归30g,白芍10g,黄芪15g,甘草6g。加减:下肢拘急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加葛根30g,木瓜15g以舒筋活络;肌肉萎缩,重用黄芪60g以健脾生肌;腰腿冷痛麻木,加附子(先煎)10g,淫羊藿15g温阳通络。

梨状肌综合征压迫坐骨神经怎么办?

梨状肌综合征是因为长期的慢性劳损,或者是因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等引起的。发病时经常引起臀部,和腿部,腰部的疼痛,有时还会影响睡眠,有此症状时要及时就诊,积极的配合膏药/坐骨顺古安玉贴/治疗。平时也要适当的锻炼身体,但不可运动量过大,饮食上可以多吃蔬菜水果。

梨状肌综合征就是说坐骨神经受压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如果坐骨神经变异了或者是有长期的慢性劳损,这就会导致梨状肌出口变窄,使坐骨神经受到压破,引起梨状肌综合征。也可能是因为受到外力影响,比如扭、跨越、反复下蹲这些动作,是局部有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都会引起梨状肌综合征。本病常见于中青年人,于性别没有关系。

1、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臀部,和腿部出现放射性疼痛、有的腿部也会出现麻木,有时候疼痛严重时都不敢屈膝,因为在双腿弯曲时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困难。

2、梨状肌综合征也会引起腰部不适,但症状较轻,要和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区别清楚,腰椎间盘突出在疼痛时,主要是腰骶部疼痛明显。

3、有的部分患者会出现睡眠困难,而且在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会使腹压有所增高,从而引起臀部疼痛严重。

4、本病除了身体上的一定的痛感外,可以在髂后上棘的上外方会摸到一些大小不一,呈串状,或者是散状性滑动的小硬节。这些硬节都会被叫做骶髂部脂肪疝,局部可能会出现肿胀、扯痛和压痛感 ?,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影响到别的地方。

以上就是梨状肌综合征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当身体出现上述的症状时,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相关的治疗。本病基本是以保守治疗外拥膏药【坐骨顺古安玉贴】为主,如果出现肌肉松解,或者梨状肌狭窄较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肢体的锻炼,但是要注意运动的度,不可过度劳累,不要有高强度、高难度的运动。饮食上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因维生素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肩颈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孙思邈一个方子,帮你改善

你是不是也经常会一到下雨天腰腿就痛,等到天气一转暖,又缓解了,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上讲,引起疼通的原因,总的概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通则痛,一种是不荣则痛。

像这种胳膊腿疼问题,一般以中老人居多,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都 肝肾不足,这就很容易造成风、寒、湿三种邪气乘虚而入,那么把气血经络流通的道路给堵住了,就会淤滞产生疼痛。

而在《黄帝内经》里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也就是说,古代是没有这种疾病的,而是将其统称为“痹症”,“痹”是个通假字,通"闭塞"的"闭","闭"就是不通了,是因为风寒湿这些外邪侵入肌体,在身体里安营扎寨,气血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往前走不了,堵在那里,表现出来的就是疼痛了。所以只要把始作俑者风寒湿三种邪气给赶出去,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那在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方子,叫独活寄生汤,对于帮助和改善风寒湿导致的肩周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问题,是有不错的效果的,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我们来把方子做个拆解,看下药王是如何用这张方子把搞定风湿痹痛的。


第一梯队,用独活+秦艽+防风+桑寄生来祛风湿邪气。

先说这独活,这独活是风湿病的第一要药,而且最擅长的是驱赶人体下部的风湿邪气。

这秦艽也是一味非常常用的祛风湿药,它跟独活相配,增强祛风湿的效果。

然后,还找来防风,这防风是一个风药,祛风而不伤人正气。

最后,还找来桑寄生,这桑寄生也非常擅长驱赶风湿邪气,除此之外还能补肝肾。

第二梯队,用肉桂+细辛来散寒。肉桂是温肾散寒的药,细辛也是温散的药,他们俩可以把关节缝的寒气散出去。

第三梯队,用杜仲+牛膝来补益肝肾。这杜仲啊,是杜仲树的树皮,你把它掰断之后,它那个丝还连在一起。中药是很神奇的,这种藕断丝连说明它的粘合性很好。就可以用来治疗腰膝酸软。

再配上牛膝,这效果就更强了。

第四梯队,用人参+茯苓+甘草+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来补益气血。因为在中医看来,这风湿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因为膝关节里面的气血亏虚了,然后这些风湿邪气一点一滴地渗进去的。

有些人可能是几年,有些人可能是几十年的毛病了,现在要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把自身的气血补起来。自身的气血足了,才有能力把邪气赶出去。

好啦,这就是药王孙思邈先生精心为大家设计的《独活寄生汤》。

如果你也有风寒湿,腰腿疼痛问题,就可以参考来用一用。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从腰椎脊髓发出,沿着臀部和腿部一路到达脚部,是人体最大最长的一根神经。大概分为三种情况,有一种是因为外部的创伤,或者是因为受凉引起的疼痛,会偶然间的痛一下,疾病治疗也很容易复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侧有疼痛的感觉,很少有双侧都疼痛的情况。再有就是全身性的疼痛,表现症状是背部腰部,逐渐感觉僵硬麻木,疼痛的感觉逐渐加重,慢慢引发到腰部臀部等地方,最后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包括主妇都会有痛的感觉,阵发性的疼痛,在半夜疼痛会更厉害一点。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最好选用保守的方法恢复:平时注意休息,注意防护,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劳累,多吃蔬菜水果,外用掏、宝的(济愈堂·坐骨顺古安玉贴),修复坐骨神经病变,相对于传统的方式,坐骨贴有以下优势:
1. 延长给药时间维持恒定的有效药物浓度,提高疗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对胃肠道的刺激。
3. 不损伤肝肾,药物是通过皮肤穴位吸收,不走肝脏,用的又是中药,避免了对肝肾的潜在危险。

4. 操作简单,治疗用时短,不耽搁病人工作。
5.无痛苦、无伤害,远离抗生素,减少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及危害。
一:坐骨神经痛有什么症状: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5、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

说说5种祛风湿中药,如何应用,值得收藏

祛风湿药多辛散苦燥, 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 ,兼能散寒或清热、舒筋、通络、止痛,补肝肾,强筋骨;主要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或热痹关节红肿等。通常可制成酒剂或丸散剂常服,但部分药物辛温香燥,容易耗伤阴血,一般阴亏血虚者应慎用。下面玥亮说药举例说说5种重要的祛风湿中药及应用。

1,独活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肝、膀胱经。本品可祛风湿,止痛,解表,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其 善于治疗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独活主要用于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少阴头痛,皮肤瘙痒,被诊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腰椎间盘脱出症、肥大性脊柱炎、颈椎病等属于风寒湿邪痹阻型均适用。

独活内服不宜过量,因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阴虚血燥者慎用;且不可与阿托品同用,因阿托品可抑制独活的降压作用。

临床应用

配伍当归、白术、牛膝等,如独活汤,可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痛、手中疼痛;

配伍桑寄生、杜仲、人参等,如独活寄生汤,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

配合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可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周身疼痛;

配伍细辛、川芎等,如独活细辛汤,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的少阴头痛。

临床常应用的中成药有 独活寄生合剂、骨筋丸片、骨刺平片 活血解痛膏 等。

2,威灵仙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本品 可祛风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治骨鲠 。临床应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岀症属风寒湿邪留滞经络,软组织损伤属瘀血阻络者,骨鲠、子宫肌瘤、乳腺増生、乳腺癌属痰湿停滞、气滞血瘀者。

威灵仙辛散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故气血虚弱者慎用;忌茶,茶中的鞣质可降低威灵仙药效;忌面汤,面汤为内服威灵仙的畏恶之品。

临床应用

威灵仙与当归、肉桂同用,如神应丸,可治风寒腰痛疼痛;

单用或者与砂糖、醋煎后,或与砂仁、砂糖煎服,慢慢咽下,可治骨鲠咽喉;

配伍桑寄生,可养血祛风湿,使威灵仙走中有守,不致过于走窜,适用于体虚风湿痹痛者;

配伍骨碎补,祛风湿与补肾并用,使强筋骨、祛风湿、止痹痛之效更佳,适用于风寒湿邪闭阻于耻骨,或产后耻骨痹痛因风寒湿困阻者,或肾虚风寒牙痛;

配伍苍术,能发散在表之寒湿,通经络,止痹痛,可治风湿或寒湿郁滞所致的关节疼痛、腰痛。

常应用的中成药有 风湿灵仙液、骨刺消痛液、骨健灵膏、筋骨痛消丸 等。

3,防己

防己味苦、辛,性寒;归膀胱、肾、脾经。本品可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可治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湿疹疮毒,治湿热痹痛尤佳 ,对临床被诊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属风湿热痹型,以及各种疾病所致水肿属风水者均适用。

防己畏女菀、萆薢;恶细辛;杀雄黄毒,不宜与抗组胺药、巴比妥类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士的宁,钙剂等同用。饮食上要注意,防己畏卤咸,忌吃各种腌制品及过咸的食物。防己苦寒,可损伤胃气,不宜大量使用;食欲不好以及阴虚无湿热证者忌用。值得留意的是,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治水肿尿少宜用;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宜用;广防己因肾毒性已取消药用标准。

临床应用

防己为治风湿痹证湿热偏盛,关节红肿疼痛,肢体酸重,及湿热身痛者之要药,常配伍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如宣痹汤;

配伍麻黄、肉桂、茯苓等,如防己饮,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

配伍黄芪、白术、甘草等,可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配伍茯苓、黄芪、桂枝等,如防己茯苓汤,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

配伍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可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

配伍苦参、金银花等,可治湿疹疮毒。

4,桑寄生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本品既 善于治血虚或者肝肾亏虚兼风湿痹痛,又善于治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 苦能燥,甘能补,祛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养血而固冲任, 尚能降血压 ,应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岀症、坐骨神经痛、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属风湿日久、肝肾不足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产后身痛、高血压病等属于肝肾亏损型。

桑寄生含有槲皮素,不宜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配伍,如亚铁制剂、钙制剂,可形成络合物,不利吸收。

临床应用

桑寄生配伍秦艽,补益肝肾,疗痹止痛,可治肝肾不足或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膝筋骨疼痛等;

配伍阿胶、续断、当归、香附等,如桑寄生散,可治肝肾亏虚,月经过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

配伍天麻,能滋养肝肾阴血,平肝息风,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的头晕头痛等;

配伍钩藤,益肝肾养血,平肝风活络,适用于中风先兆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之头晕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关节痹痛,肢体麻木等。

临床上有相关应用的中成药如 疏风活络片、舒筋活络酒、强肾镇痛丸、壮腰健肾口服液等。

5,蕲蛇

蕲蛇味甘、咸,性温,有毒,归肝经。 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可祛外风而通络止痒,也可息内风而止痉定惊,为截风要药,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以及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 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 可治小风惊风,破伤风 ;能外走肌表而祛风止痒,兼以毒攻毒,可治麻风,疥癣、瘰疬、梅毒、恶疮等。临床上被诊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痉挛性瘫痪、肌肉萎缩属风湿闭阻者,乙脑后遗症、破伤风属肝风内动者,麻风、顽癣、荨麻疹、带状疱疹、痈疽属内外风毒壅于血分者均适用。本品阴虚内热者忌服。

临床应用

蕲蛇配伍防风、羌活、当归等,如白花蛇酒,可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以及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

配伍乌梢蛇、蜈蚣等,如定命散,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

配伍大黄、蝉蜕、皂角刺等,如追风散,可治麻风;

配伍荆芥、薄荷、天麻同用,如驱风膏,可治疥癣。

相关代表中成药有 蕲蛇药酒、蕲蛇风湿酒、蕲蛇追风酒、活络丸 等,在临床上均有丰富的应用经验。

以上就是玥亮说药今天要介绍的5种祛风湿中药,更多相关中药科普将在后续更新,用药宜谨慎,尤其是中药,请在专业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相信提高我们的用药安全意识将会大大降低潜在的用药风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8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