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胆道蛔虫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佚名 2023-11-15 08:15:03

胆道蛔虫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肠道内有蛔虫的病人,当其肠道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一些疾病引起的发烧,腹泻或便秘,使肠道蠕动增加,蛔虫钻入胆道。

2.晚期妊娠时,孕妇子宫膨大压迫肠道,使肠道运动发生障碍,小肠上段蛔虫停滞于十二指肠而钻入胆道。

3.胆道本身括约肌松弛时,也有利于蛔虫钻入胆道。

4.不适当的驱虫治疗,如应用驱虫药物时,由于药物剂量不足,蛔虫只处于轻度中毒状态,为躲避药物的作用而钻入胆道。

5.饥饿、寒冷、疲劳和胃酸过低,肠道功能发生改变时,肠道蛔虫亦可钻入胆道。

胆道蛔虫症是怎么回事?如何检查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胆道蛔虫症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减少或杜绝肠道蛔虫的感染,才能减少胆道蛔虫病发生,为此,应加强卫生宣传、搞好粪便无害化管理,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不洁食物,以切断传染源,降低肠道蛔虫感染率。定期普查粪便,虫卵阳性者,应作驱虫治疗。

蛔虫病的感染途径是怎样的?

只有受精的蛔虫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入口。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4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